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十分迫切的程度。浙江省是我国经济发展程度很高、发展速度很快的地区,台州地区又是我国东南地区最具活力、各类经济类型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区域之一,产业的创新性、多元化、高层次的特征日益突出,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使这一地区对产业一线职业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台州经济中民营企业发展态势,产业结构急需升级的态势,对技术、文化的容纳性和整合能力,则预示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顺应两个变化,一是产业界对职业人才的规格要求发生的变化,二是人民群众基于个人职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发生的变化。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这一地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这一转型时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学院)是一所在浙江区域具有影响力和办学底蕴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至今已有近10年的历史,经历了两次创业的艰辛办学历程,目前已经基本完成资源的整合,公办的建制格局已经确定,正在跨入学院整体推进、各专业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学院办学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学院经历了曲折的办学道路,也积累了多元体制办学的丰富经验。目前,体制的理顺和创业的收获都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学院已经取得了一些引人瞩目的成绩:学院被确定为高职高专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院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平安校园、省级治安安全示范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学院在这一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机,迅速提升学院在浙江乃至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内的地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依托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实现自己的发展,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重要抉择。所以“2011--2020”时期,是学院重要的发展时期,是实现学院总体水平的历史性突破的关键时期。因此,制定好这一阶段的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部分发展条件一、学院发展的优势因素分析学院多年来坚持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走规模、管理、质量和效益协同发展的道路,初步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一)办学的先进理念已经基本形成,学院已经进入一个自主发展的新阶段。学院提出了“高教性、职教性、地方性”三性办学定位;提出了建成台州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应用技术研发推广基地,全国优秀、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确定了以“紧密对接台州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的机电等工科类专业为主体,兼顾区域城市化进程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设置相关专业,以工为主,管、经、文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制定了“着力推进校企结合的办学机制,不断深化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内涵发展战略,这些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二)学院紧贴企业,面向社会,建立了广泛的校企合作联盟,全面推进了学院教育的就业导向,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提高了学院的发展能力。学院多年来注意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共建合作,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校校联合以及其他类型联合办学,促进了行业、企业、家长、社会与劳动力市场对办学的指导。学院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职业指导,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形成了较为有效的工作模式和就业网络,与当地100多家民营、国营企业和跨地区的各类企业建立了密切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历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居在98%以上,其中2006、2009、2010三年就业率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学院积极探索与优质职教培训和认证机构合作办学,引进职业资格证书,努力拓展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交流平台。(三)学院已经建成一支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数量合适、结构基本合理、政治和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提高了学院的教学质量,推动了专业发展。通过培养和引进,造就了一批在教学与科研方面能起带头作用的专业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学院坚持“积极引进,改善结构,重在培养,提高水平”的思路,通过外引内培等多种途径、多种措施,努力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并正在着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四)学院紧贴台州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不断开拓市场,打造一批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全校30个专业中与地方产业直接相关的工科类专业达20个,初步形成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生化制药技术等8大专业群的整体专业设置架构。特别是,学院历来十分注重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的培育,注意围绕行业企业的价值增长链构筑专业的成长机制,找准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明显优势和社会声誉的专业,专业覆盖了较广的领域,为学院提高对职业市场的适应能力、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准备了条件。同时,也为学院进一步实现专业群建设,提高专业集聚能力和品牌专业的带动能力打好了基础。(五)学院提出“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为核心,以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为主线”的总体思路。根据职业技术能力要求,形成课程体系;根据产业技术水平,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岗位群技术能力要求,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学院将这一具有明显高等职业教育特征的教学改革模式形象地表述为:“根据市场定专业,紧扣企业开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学院已经立项支持有关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研究课题达55项,有10门课程被确认为省级精品课程,由学院教师担任主编、副主编并已经正式出版的教材有35部。(六)学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学研合作发展机制,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科技开发体系,有比较合理的开发、保护、转化的制度。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全国教科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20多项,承担厅局级课题96项;获教育部艺术教育科研优秀论文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浙江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台州市人民政府哲社优秀成果奖等市厅级以上科研奖项1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72篇,SCI、EI收录论文27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0篇;获得专利授权39项,软件著作权19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转让7项。2009年以来,承担横向科技服务项目200多项,到账经费800多万元。学院还设有真空技术研发中心、生化制药研发中心、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所等14家研究机构,拥有化学工艺、结构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际贸易等4个市级重点学科;与浙江工业大学签订了科技全面合作协议。为学院的产学合作、产学研协调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七)学院汲取台州“和合”文化的丰富营养,深入开展富有特色的、以“五和”为主要内容的和谐校园建设,努力建设具有台州产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弘扬“砺志创业、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学院不断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办学规律,形成了具有区域发展特征的思想观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生命线”的基本理念;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行量质并举、以质为重的发展策略;确立以培养“技文双馨、和谐发展”的人才为目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坚持“人才强校”,牢固树立“人才是办学第一资源”的基本理念,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二、学院发展的劣势因素分析学院发展的内部制约因素主要有:(一)学院的改革意愿和发展设想尚未得到整合并形成集聚性的发展战略思想。表现在对学院的发展格局、专业布局、功能辐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大量建设性的思路,特别是一些建设细节,表现出丰富多彩、但缺乏归纳和统领的特点。在一些具体的建设项目中,例如在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缺乏项目和任务的清晰描述,缺乏明确的标的。大致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有目标但缺乏归纳;有理念但缺乏做法”。(二)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到行动的转化还没有完成。例如,学院提出的“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结构体系和“工学结合”等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推行。具体表现在:教师从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少、积极性有待提高、经验缺乏;一体化校本教材、教师教学文本建设明显薄弱;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安排中的比例和实施分量较少;稳定的、由企业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团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等方面。。(三)学院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增强。学院地处民营企业集中、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台州地区。针对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状况和产业结构调整后的情况,应对新需求进行专业、方向设置以及对老专业的改造、补充新内容等方面,仍呈现一定的不足。例如在针对新的产业格局进行专业调整,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对应的技能培训,针对外来人员的需求开拓新的教育渠道和办学模式,针对学生创业进行专业的设置和发展等方面,还要制定更为明确的目标,将服务目标不断扩展至整个社会,提高学院的综合办学能力。(四)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学院拥有30个专业,但各专业群所对应的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配置不平衡,出现参差不齐的局面。工科专业的基地建设基础较好,但文经管类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比较薄弱,影响了这些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发展。另外,要使实训基地在办学经济效益的支撑下,常办常新,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对外市场的开拓也是十分迫切的任务;在引进企业、岗位因素,实现生产和教学的合一,提高基地的运行效率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五)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结构性问题。对师资队伍的培养,不仅要解决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比例,更要着重建设有生产技术实践经验的企业兼职师资队伍,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学院双师结构有较大改善,已经从企业引进了一批专家型兼职教师,但与专业发展相比,数量仍然相对较少,特别是能够长期、稳定地担任教学工作的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同时专业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与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新进教师大多缺乏生产一线的经验,需要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六)学院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学院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有比较雄厚的科研基础,但高层次科研成果不多,缺乏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科研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从而不仅影响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也影响了专业的教学水平的提升、专业对产业的联结程度的提高、专业自身的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等。三、学院发展的机遇因素分析就学院的外部环境而言,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积极因素,给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一)台州市委、市政府实施“沿海开发、自主创新、城市群构建、民生优先”四大战略,促进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端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服务优质化,需要培养大批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在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台州地区,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非常缺乏,除了在台州传统产业(加工制造业)中有很大的缺口外,在新兴产业如船舶、新材料制造等行业,人才短缺的矛盾更为突出。学院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己任,需要以全新的理念、活跃的思维,通过灵活的机制、大胆的改革,迅速提高学院的内涵发展能力,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以培养大批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技文双馨、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尽快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二)台州市委、市政府“北接上海、南连闽粤、东引台资、西拓内陆”的区域发展战略,为学院创造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沿海产业带发展和城市群战略已经初见端倪;“海上台州”的发展战略,提出以海洋为基本发展空间,形成重心的东移,促进陆海联动,形成了适应区域条件的发展思路。台州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一系列重要战略举措、以及经济区域之间的融合和互动的态势,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院可以突破当前台州区域产业技术水平不高、发展市场有限的窠臼,致力于和现代最先进的产业对接,发展具有高科技、高技能含量的专业,培养具有更为广泛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大幅度拓展学院发展空间,提高学院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
本文标题: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85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