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台湾高中课程改革及其借鉴意义
台湾高中课程改革及其借鉴意义漳州市普教室曾晓东一、台湾学校的类型与教育改革的基本情况(一)台湾基础教育学校的类型国民小学、国民中学(初中)、高级中学高级中学:普通高中、综合高中、单科高中、实验高中目前,台湾国中(初中)有90%以上的升学率;07年高考升学率为97%;如果学生愿意,台湾的高中生100%可以升入大学。(二)台湾教育改革的基本历程酝酿阶段(1987~1993年):87年台湾“解严”,社会从专制走向多元,民间要求“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教育松绑”。规划阶段(1994~1998年):1994年4月10日“4、10”教改联盟,提出民间教改四大诉求:1、实施小班小校;2、订定教育基本法;3、广设高中大学;4、提升教育质量。李远哲担任“教改会”召集人。1995年出版《中华民国教育报告书——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远景》实施与批判反思阶段(1999~2003年):1999年,“九年一贯课程纲要”进入试验。2001年,国中(初中)升高中以“基本学科能力测验”取代传统升学考试。2002年,大学“多元入学”方案实行。2003年7月,台湾“重建教育连线”发表《重建教育宣言》的“万言书”,全面反思教育改革。重建阶段(2004~):调整与再出发。拟订教改评量方案,评断出受教改影响的范围及层面;公告教改目前成果以稳定人心;拟订补救项目及措施,尽速完成补救师资或加强对应在职训练;研讨建立国中小学九年一贯及一纲多本的补救教材等。二、台湾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一)课程目标高中课程标准总纲:1.锻炼健全身体,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善用休闲时间的知能。2.增进沟通表达能力,发展良好人际关系。3.增进民主法治的素养,培养负责、守法、宽容、正义的行为。4.培养爱乡、爱国、服务社会以及关心世界的情操。5.增进工具性学科能力,奠定学术研究的基础。6.充实人文素养,增进审美能力,培养恢宏气度。7.提高科学素养,增进认识,善用和爱护自然环境的知能。8.增进对自我潜能与工作环境的了解,确立适切的人生走向。9.培养独立、创造思考、适应社会变化及终生学习的能力。(二)课程设置:从学科到学习领域。1、七大领域:语文,健康与体育,社会,艺术与人文,数学,自然与生活科技,综合活动。2、六大议题:信息教育,环境教育,性别平等教育,人权教育,生涯发展教育,家政教育。3、课时与教学科目安排:课时减少,科目调整。(三)教科书政策:一纲多本台湾教科书一直以来都是由台湾国立编译馆依据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编写、印刷及分配使用,一般称“统编本”教科书制度。1996年开始民间出版社介入教科书编写。国立编译馆在2002学年起全面退出教科书编辑市场,“统编本”教科书正式成为历史名词。(四)升学制度:多元入学。2001年,废除高中联考;2002年,打破大学联考制度,实施“多元入学”。多元入学指入学渠道多样化,如实行:1、甄选入学;2、申请入学;3、登记分发入学等。一方面,考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类别和方式;另一方面,各高校院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自己的考试方案,确定某些科目的组合方式,根据自身的特点提高或降低某些学科的分数权重。统一考试招生(一年两次)仍然占60%—70%,其余自主。其它:减少班生数等三、台湾课程改革的主要争议(一)一纲多本。优点……缺陷:编写仓促,未经试用便仓促面世,错误百出;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有差异,概念有的不一致,内容有许多难以衔接。多本多参,不堪重负……(二)多元入学。赞成者认为有助于减轻课业压力,促进教学正常化,帮助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反对者认为造成学生多元压力。“多元入学”=“多钱入学”(三)建构式教学数学科最突出。课程改革希望能学习在美国实验过的建构数学,希望在游戏、操作中建构其数学概念。有人担心,邯郸学步,新的没学到,老的却丢了。基础受到影响。三、启示(一)加强对台湾教育的研究。1、可以从这样一些角度来研究台湾教育:①高考改革台湾年人均GDP在14000美元以上,台湾高考录取率理论上可以达到100%。台湾高度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升学率,以及多元入学制度等,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没有正确导向高中教学,反而遭到社会的质疑、民众的抨击。为什么?我们常说,高考制约着课改。那么,就算我们等到了具备台湾的条件再实施课改,就一定顺利吗?②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常成为我们无法实施新课程的托词。台湾实现了,它的中小学平均班生数在2000年的时候是38人,可为什么还有问题?③办学条件、师资等软硬件台湾远胜过我们……可为什么自己没有信心,社会照样怀疑?2、研究台湾课程改革应持的态度。我们目前对台湾教育改革的研究,一是不重视,研究文章极少;二是不客观,大多文章忽视了人家取得的成果,放大了其中的挫折与缺陷。没有考虑到:台湾教育的走向受着政党纷争左右……中国人是不是比较喜欢看到别人的缺点?二、应对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一)如何对待西方教育理念西方理念来到中国水土不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事实果真如此吗?中国现代教育100年的历史,很多东西是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的。只要能为我所用,图强我们的国家,为什么不学?日本学习西方后民族性衰弱了吗?(二)关于“基础”的观点。有人担心,课程改革“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创新没能培养出来,基础扎实的优势反而丢失。有老师说:这么改,将误了一代孩子!我们教育的基础很扎实,事实果然如此吗?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说:“常常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基础打得比较扎实,只不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比其他国家的学生弱一点,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现在的中国学生在哈佛的表现并不那么出色,遇到问题根本无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甚至是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是如此,他们在哈佛读研究生期间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不能继续读下去。”三、改革的路一定是崎岖不平的,一定会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教育改革要制订方案、提出办法,很容易;要下达政令,硬性推动,也不难;要分配资源,增编经费,不易;要分配权力,给予办学自主权,难;然而,最难的还在于组织文化重建的过程,在于教育内外观念的改造,这些东西难上加难!一旦教育沦落到谁都可以干涉的时候,也就是教育最没有尊严的时候,也就意外着教育可能无所作为了。闻一多:一个民族的政治可以腐败、经济可以腐败,但教育不能腐败。如果一个民族的教育和知识分子也腐败了,那这个民族就从根本上跨掉了!当我们无法改变现实时,要有正视现实的勇气,对我们身边的教育,我们也应该作一个观察者,作一个思考者。改革不一定能够带来进步,但不改革一定不能进步!谢谢!2007年7月
本文标题:台湾高中课程改革及其借鉴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86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