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各种常见化验结果的意义
各种常见化验结果的意义By包沙沙三大常规•即血、尿、粪常规检查。•(一)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血常规(一)•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新生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4.5克%。•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女性20毫米以下。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女性0~10毫米。•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万。•6.出血时间:1~5分钟。(一)血常规•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白细胞分为5类,•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血常规(一)•7.凝血时间:A、试管法4~12分钟;B、毛细血管2~4分钟;玻片法2~8分钟。•8.蛋白质:总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蛋白/球蛋白3.8~4.8克%。•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儿童80~100毫克%。•10.总胆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岁以上儿童130~200毫克%。•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当量/升或40~150毫克%。•12.谷丙转氨酶:定量法2~40卡门氏单位。•13.肝功能:黄疸指数2~6单位;总胆红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浊度0~6单位;硫酸锌浊度2~12单位血常规(二)•白细胞分类(DC)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正常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50%~70%;嗜酸性粒细胞(E):0.5%~5%;嗜碱性粒细胞(B):0%~1%。•核细胞(M):3%~8%。•淋巴细胞(L):20%~40%。•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血液病及放疗、化疗后,增多常见于感染炎症及组织损伤。•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应用某些激素;增多常见于某些血液病和某些变态反应病,如药物过敏、荨麻疹等。•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增多常见于某些类型白血玻淋巴细胞减少常见于接触了放射物或应用了激素;增多则常见于某些传染病和白血玻单核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增多常见于某些感染和血液玻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100~300×109/L(或10万~30万/mm3)。减少常见于:脾功能亢进、接触放射物、白血并再障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某些药物过敏。增多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手术或急性失血的应激反应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物理学检查主要是观察颜色、透明度、测尿比重。正常尿比重波动范围大,一般在1.015-1.020之间。比重增高,见于高热、糖尿病等;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等。•化学检查主要看酸碱反应、蛋白定性和糖定性。正常尿呈弱酸性或碱性,无蛋白,无糖,常用阴性“─”表示。尿中有蛋白见于肾炎、心衰、发热性疾病和泌尿道感染等;有糖则是糖尿病•微镜检查主要看有无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各种管型及结晶等。正常尿中可有少量白细胞、上皮细胞及盐类结晶。如果出现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则有肾脏损害,如肾炎、泌尿系感染等。碱性尿常见磷酸盐结昌,服用磺胺药可见磺胺结晶。大便常规•大便常规包括肉眼检查及镜检,肉眼主要观察颜色、性状和硬度。显微镜检查主要要看有无红细胞、脓球、吞噬细胞、虫卵等。大便隐血实验•正常值为阴性。•消化道出血5ml以上即为阳性•粪便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一)转氨酶•(二)血清腺苷脱氨酶(AD)•正常人的AD活性为5.3-20.1国际单位/升,平均值为14.6国际单位/升。•(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一般LDH总活性为100-300单位,平均为185±10.9单位•(四)血清胆碱酯酶(CHE)•用比色法测定其正常值为30-80单位/毫升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五)血清碱性磷酸酶(AKP,ALP)•(六)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正常值0-40单位/升(重氮试剂法)、0-50单位/升(对硝基苯胺法)。•(七)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正常人LAP活性为15-50国际单位/毫升•(八)血清5'核苷酸酶(5'N)•正常人血清5'N活性为2-15国际单位/升。肾功能有关的检验•尿素氮(BUN):正常值为(3.2-7.1mmol/L)。尿素氮增高时,见于各种严重肾脏疾病所引起的肾功能不全,还可见于心力衰竭及休克、消化道出血后、严重烧伤等情况。在严重肝病时,尿素氮可降低。•肌酐(cr):正常全血为88.4-177umol/L,血清为53.0-141umol/L。肌酐测定对尿毒症的预后判断很有价值,肌酐越高,说明肾功能损伤越严重,预后不良。••尿酸(UA):正常男性149-416umol/L,女性89-357umol/L,尿酸增高常见于早期肾功能不全和痛风、结缔组织病等。血液电解质检查•包括钾,钙,钠,血清磷,镁,铁,锌,铜,汞,硒等•钾(K):[正常参考值]3.5-5.5mmol/L。•钙(Ca):[正常参考值]2.1-2.6mmol/L•钠(Na):[正常参考值]135-145mmol/L。•血清磷:正常参考值]0.87-1.45mmol/L。•镁(Mg):[正常参考值]0.8-1.2mmol/L血液电解质检查•铁(Fe):[正常参考值]男:8.95-28.64μmol/L;女:7.16-26.85μmol/L。•锌(Zn):[正常参考值]•7.65-22.95umol/L•铜(Cu):[正常参考值]•男:10.99-21.98μmol/L;女:12.56-24.34μmol/L降钙素•正常值•男性小于或等于14ng/L;女性小于28ng/L。•临床意义•异常结果:血清钙含量高:畸形性骨炎,高血钙症,绝经期骨质疏松,骨生成缺陷症用于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如甲状腺癌或肺癌手术后,血清ct仍持续升高,说明有残余的肿瘤组织形成,预后较差。血清ct增高可见于恶性肿瘤和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等;ct降低可见于甲状腺先天发育不全或手术切除等。需要检测的人群:骨头痛,骨质疏松的人,老人,甲状腺癌或肺癌手术后癌胚抗原(CEA)•临床意义:消化道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CEA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CEA[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此外,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为消化道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参考值]≤5.9μg/L
本文标题:各种常见化验结果的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9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