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合作学习中的小组结构与活动设计研究
合作学习中的小组结构与活动设计研究王陆杨卉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8期,第34-38页【摘要】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如果仅将学习者组成小组共同学习,并不见得可以取得有效的学习效果。本文对六个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研究,提出小组的结构设计要重视地位、角色、规范和权威四个结构要素。教师需要进行小组活动设计,包括活动方案和活动指导策略。活动指导策略为:合理分工,促进组员发展的相互依靠关系:促进组员间的面对面交流;设计评价量规,使用评价技术,处理好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运用决策方法和技术,有效进行冲突调解。【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小组;网络教学一、引言所谓合作学习是指让学习者以小组的方式为达成共同目标而一起建构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由于计算机网络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凸显,使得以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CSCL(ComputerSupportedCollaborativeLearning)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成功仅有网络上的使用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让学生组成两个或更多个成员构成的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们不仅利用网络进行协作交流,还需要一定的面对面的交流,这将促进学生以各种不同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产生各种新的思想、新的解决办法和程序,建构出新的理论框架。合作学习的好处只有在积极参与且动作良好的小组内才能够发生。XiaodongLin(2001)的研究也指出,在学生学习解决复杂问题时,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办法。王陆等(2001年2002年)就学习者个性和学习风格等心理特征对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有恒性、在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和创造能力等三个因素与上网学习时间相关,其中有恒性因素还与学习态度相关的研究结论。这一结论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者都能够适应网上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只有网上合作学习的CSCL可能会因学习者心理特征与这种学习方式的不适应或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不支持这种学习方式而导致失败。这一结论与其他研究者的结论是一致的。这意味着对于有恒性因素分值低的学习者,或创造能力因素分值低的学习者,或在新环境中成长能力低的学习者,可能不能坚持网上的合作学习,尤其是有恒性因素分值低的学习者还会对CSCL产生消极态度,最终可能会导致CSCL的失败。笔者近两年来在为教育硕士和本科生所开设的2门课程中,以及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综合技能培训和对中学数学课程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指导过程中,尝试运用了既有网上合作,也有面对面交流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CSCL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对六个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实地观察后发现,仅有网上的合作将便利合作学习难以维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会大大降低。David.W.Johnson等人(2001年)的研究也表明合作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他们提出五个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即合作小组内组员间的相互依靠、小组成员面对面的促进性活动、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制、人际和小组相处技巧以及小组过程。David.W.Johnson等人认为这五个要素是开展合作性学习小组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而实现这五个要素,要从如何设计合作学习小组、如何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和教师如何参与指导合作学习等几个方面入手。本文拟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结合笔者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给出合作学习小组的结构设计与活动设计的有关方法。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质性研究方法中的参与型观察法。硬件研究环境为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实验室。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实验室外由一间6座大多功能教室、六间10座小多功能教室和一间主控机房组成,每间多功能都有2~3部由计算机控制的数码摄像机,全部教室都通过内部局域网相连。教师可以通过主控机房监视任何一间教室的学习活动,也可以与任何一个教室通过音频或视频信号进行联系。例如,教师可以与任何一间教室进行语音通话,也可以将自己的图像插播到任何一间教室的大屏幕投影上,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实时交流。这种硬件环境支持我们获得了整个合作学习小组的全部学习活动的录像资料,同时也为各学习小组的面对面交流提供了物理空间。软件研究环境为笔者研究开发了网络教学支撑平台“首师大虚拟学习社区(基础教育版)”。这个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能够为每个学习小组提供一个小组学习空间,支持学习小组成员的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多种网络实时和非实时的协作学习工具,记录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路径、知识点学习情况,提供小组成员学习资源,拥有进行个别化学习指导的教师决策支持系统等。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我校02级教育硕士和教育系00级本科生,共36人,分为六个合作学习小组。三、合作学习小组的结构设计合作学习大多需要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其目的是使学习者之间产生长期的、稳定的协作,以实现学习目标。按照组织社会学的观点,合作学习小组内部正式规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就是小组结构,每个小组都需要有一套适合其目标、环境、技术及人员的结构,合作学习小组的结构要素包括地位、角色、规范和权威。地位是指学习者在小组中所处的相对位置,角色是指按一定规范表现的特定地位的行为模式,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权威是指一种合法化的权力。我们依据这四个要素对六个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地位要素的考察发现:在大于两人的学习小组中,随着学习活动的开展,会自然形成不同的地位等级。地位较高的成员往往在小组中承担重要工作,或对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有较大贡献,或者善于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在小组未形成明显的地位等级时,小组往往不能开展深入的合作学习,学习效率很低。地位等级的形成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有助于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活动范围,构造积极稳定的依靠关系,保证学习进程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也会削弱成员对小组的归属感和满意感,妨碍成员之间的交流。对角色要素的考察发现:由于个人学习特征不同,在开展小组学习后,导致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有的成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就会主动扮演小组陈述人。不同角色成员的分工合作提高了小组完成任务的整体效率。小组成员对角色的理解以及个人承担角色的数量,将会影响小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和质量。当小组成员在对自己或其他成员的角色不清楚时,会出现角色权利和义务上的失调。当一个人同时扮演两个以上角色,不同角色出现了矛盾、抵触或对立时,也会出现失调。为了避免出现角色失调的现象,成功的学习小组就会避免单个学习者承担多个角色而形成一定的小组规范。此规范为小组成员的活动提供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行动准则。当然,规范的有效性取决于小组成员的认同程度,即每个成员是否能把规范的内容转化为自身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规范由外在控制转化为内在约束。小组成员对规范的认同性越高,小组的凝聚力就越强,活动效率就会越高。由于地位的形成,地位较高的成员会具有权威。必要的权威可以帮助学习小组顺利运行。譬如,当小组成员之间出现知识冲突时,有明显权威特征的学习小组较容易产生小组决策。但当权威过分集中时,则会抑制其他小组成员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导致小组合作失败。由于地位、角色和权威在小组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小组的结构,如图1所示。图1合作小组结构图图1说明了设计合作小组结构时的地位、角色和权威三个要素的相互关系。按照图1的结构设计出的小组具有以下特性:(1)在一个合作小组中组长与各种角色处于不同的地位;(2)组长具有教师赋予的领导权威;(3)一个角色可以由多个学生承担,同时,一个学生也可以承担多个角色。在合作学习开始后,任何一个小组的结构都有可能随学习活动的进程而发生变化。例如,当组长在一段时间内对所在的合作小组的贡献总是没有某个学习者大时,可能会出现地位与权威的变化,最终对小组学习贡献突出的学习者可能会代替组长的职务,成为小组内地位和权威最高的人。笔者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是:教师应该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帮助学习者形成初步的地位等级,如设立小组长、监督员等,以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设立小组长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赋予小组长一定的特权,树立小组长的权威。合作小组结构设计的另一要素是规范。一个合作小组的规范至少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小组宗旨和组员分工。一般来说,小组规范可以作为小组主页的一部分在网站上进行公布。教师提出小组规范的原则性框架,然后由合作学习小组全体成员自己制定具体的规范内容,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更多的小组成员对规范形成较高的认同感。四、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设计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设计包括活动方案设计和活动指导策略两个部分。活动方案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活动序列设计和教学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指导策略是指合作学习中教师指导和参与小组学习的技术、方法和步骤。1、活动方案设计以高中数学课程中“定点距离和最最小值问题”为例,教学活动方案设计可以用图2所示的三维坐标结构表示。图2中X坐标表示活动内容,Y坐标表示活动序列,Z坐标表示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不同的课程或不同的教学内容,活动内容(X)和要解决的问题(Z)可以不同,但是教学活动序列(Y)具有共性。在此只讨论教学活动序列设计。教学活动序列分为教师讲授、小组学习、成果汇报和教师评价等四个部分。图2“定点距离和最小值问题”的活动方案设计教学活动序列中的第一项教师讲授,包括基本学习内容讲授、学习任务布置和学习技巧辅导等几个部分。前两项与具体课程有关,而学习技巧辅导对不同课程具有共性,其内容如下表所示。表学习技巧辅导内容辅导项目内容合作学习技巧1.如何进行小组头脑风暴2.如何运用交流手段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包括面对面交流和在网上如何使用BBS、OICQ和聊天室等工具进行交流)3.如何进行组内分工4.如何关注交流过程中的交流信息与学习伙伴的反馈意见5.如何进行挑战与争论6.小组中如何形成决议文献调研方法1.信息搜索策略与评价策略2.以书本为媒介的文献调研方法3.电子资源文献的调研方法读书报告方法1.如何用文字表述自己的观点2.什么是好的讲演报告教学活动序列中的第二项:小组学习。它是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核心。小组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确定小组学习活动方案、个别学习、知识共享、小组讨论、实施行动、完成成果和自我评价等七个环节。教师需要观察每一个环节,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干预。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给出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面仍以高中数学课程中“定点距离和最小值问题”为例,给出小组活动方案的设计举例,如图3所示。图3小组活动方案设计举例教学活动序列的第三项(成果汇报)和第四项(教师评价)可以结合起来进行。成果汇报可以采用全班同学一起进行面对面的汇报形式,也可以采用在网上进行展示的形式。在成果展示中,教师可以结合成果展示进行总结性评价,同时还应该进行不同小组间的互评,以引导学生对所完成的学习活动和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深入反思。2、活动指导策略教师的指导策略与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是否能够取得成功有很密切的关系。笔者通过一年多对六个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活动的具体指导,总结出以下四个指导策略:第一指导策略:指导组内成员合理分工,促进组员发展相互依靠关系。合作学习小组组员的相互依靠关系是合作学习能否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为每个学习小组设计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并通过指导学习小组成员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工,使不同的成员拥有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任务,从而建立成员间的相互依靠关系。通过笔者的教学实验研究发现,成员的分工会导致角色的自然划分,每个角色所承担的学习任务与其他学习者所承担的学习任务边界越清晰,组内分工也会越清晰,每个组员所承担的角色也会保持越长久,从而组员间的相互依靠关系就会越强。在合作学习中为了保持成员分工和角色的持久性,教师还应该运用鼓励组内成员共同得分的评价机制,鼓励不同角色的成员为小组共同的学习成果做出贡献。第二指导策略:小组成员不仅需要网上交流,还需要组员间的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因此要为合作学习小组提供物理活动空间。对六个小组的观察发现,由成
本文标题:合作学习中的小组结构与活动设计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197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