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合肥八中高复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合肥八中高复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王学泰古人对文化持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立为三,合而为一,它也就是“道”。刘勰突出了“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自古以来,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如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之类。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纽带。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所谓“《春秋》之法,中国而夷礼则夷之;夷而中国则中国之”。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就按国人对待;如果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则按照“夷人”对待。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在儒家看来,“礼”是文化的核心。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振荡之中。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减。上个世纪从60到70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为妖魔。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并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因此“读经热”、“古董热”、“收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都是“值多少钱”?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延续至今。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1.从原文看,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论”的一项是(3分)()A.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B.儒家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信”,其终极目的就是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C我们主要靠文化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文化是决定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D.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其中主要内容就包含着文化重建。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对文化的“敬畏和自觉”,表现在他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B“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这其实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尽管这种敬畏近乎迷信与愚昧。C.“读经热”等种种弘扬“国粹”热的实质则是背弃我们应有的文化自觉精神,将赚钱当做唯一标准。D.朱熹认为对文化要有“君子之心,长存敬畏”的态度,这直接表现了朱熹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精神。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主要靠具有“中原之礼”特色的文化作为纽带。B中国古代的文人都以担荷道统自命,“道”对他们人生很多方面产生了影响,这些也和古代文人的文化自觉紧密相连。C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这种文化在近百年也受到很大的冲击。D.将文化妖魔化和将文化庸俗化都是对文化的蔑视。当下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的文人的质朴精神和敬畏态度,进行文化重建。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韩王信者,故韩襄王孽孙也,长八尺五寸。及项梁之立楚后怀王也,燕、齐、赵、魏皆已前王,唯韩无有后,故立韩诸公子横阳君成为韩王,欲以抚定韩故地。项梁败死定陶,成奔怀王。沛公引兵击阳城,使张良以韩司徒降下韩故地,得信,以为韩将,将其兵从沛公入武关。沛公立为汉王,韩信从入汉中,乃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士卒皆山东人,跂而望归,及其锋东乡,可以争天下。”汉王还定三秦,乃许信为韩王,先拜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项籍之封诸王皆就国,韩王成以不从无功,不遣就国,更以为列侯。及闻汉遣韩信略韩地,乃令故项籍游吴时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汉二年,韩信略定韩十余城。汉王至河南,韩信急击韩王昌阳城。昌降,汉王乃立韩信为韩王,常将韩兵从。三年,汉王出荥阳,韩王信、周苛等守荥阳。及楚败荥阳,信降楚,已而得亡,复归汉,汉复立以为韩王,竟从击破项籍,天下定。五年春,遂与剖符为韩王,王颍川。明年春,诏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备御胡,都晋阳。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信乃徙治马邑。秋,匈奴冒顿大围信,信数使使胡求和解。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反,以马邑降胡,击太原。汉使柴将军击之,遗信书曰:“陛下宽仁,诸侯虽有畔亡,而复归,辄复故位号,不诛也,大王所知。今王以败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归!”韩王信报曰:“陛下擢仆起闾巷,南面称孤,此仆之幸也。荥阳之事,仆不能死,囚于项籍,此一罪也。及寇攻马邑,仆不能坚守,以城降之,此二罪也。今反为寇将兵,与将军争一旦之命,此三罪也。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今仆有三罪于陛下,而欲求活于世,此伍子胥所以偾于吴也。今仆亡匿山谷间,旦暮乞贷蛮夷,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也,势不可耳。”遂战。(节选自《史记·韩王信庐绾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籍之封诸王皆就.国就:趋向,回到B.晋阳去.塞远去:距离C.疑信数间.使间:秘密的D.陛下擢.仆起闾巷擢:带领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及项梁之.立楚后怀王也臣请入,与之.同命B.使张良以.韩司徒降下韩故地以.勇气闻于诸侯C.而.王独远居此吾尝跂而.望矣D.囚于.项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率军攻击阳城,派张良以韩国司徒的身份使韩国故土之人投降,得到韩王韩信,便委任他为韩国的将军,率领韩国的部队跟随沛公进入武关。B.韩信跟随汉王进入汉中,他劝汉王,要汉王率军东归和项羽争天下。于是刘邦就先许诺将来韩信为韩王,先任命他为韩国的太尉,率兵攻取韩地。C.汉王从荥阳撤出,韩信、周苛等人守卫荥阳。但此时项羽在荥阳打败了韩信,于是韩信就假意投降了项羽,不久他就又逃出楚军,再度归附汉王。D.韩信投降匈奴后,带兵和汉军作战。他认为自己有三条罪状,如今逃避在荒山野岭之中,天天靠向蛮夷乞讨生活,虽想回归大汉,但形势却不允许。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故立韩诸公子横阳君成为韩王,欲以抚定韩故地。(3分)译文:(2)乃令故项籍游吴时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3分)译文:(3)陛下宽仁,诸侯虽有畔亡,而复归,辄复故位号,不诛也。(4分)译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答张十一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①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③觉霜毛一半加。【注释】①筼筜:一种粗大的竹子。②踯躅: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③斗:同“陡”,顿时的意思。8.“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两句中的“竞”与“闲”匠心独运,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赏析。(4分)答:9.这首诗的尾联两句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答: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或因寄所托,。(王羲之《兰亭集序》)(2)孔子曰:三人行,。(韩愈《师说》(3),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4),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5),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好读书贾平凹好读书都得受穷。心用在书上,便不投机将广东的服装贩到本市来赚个大价;也不取巧在市东买下肉鸡用针注了盐水卖到市西;车架后不会带单位几根铁条几块木板回来做做沙发,饭盒里也不捎工地上的水泥来家修个浴池。钱就是那几张没奖金的工资,还得抢着买涨了价的新书,那就只好穿不悦人目的衣衫,吸让别人发呛的劣烟,吃大路菜,骑没铃的车。但小屋里有四架五架书,色彩之斑谰远胜过所有电器。读书读得了一点新知,几日不吃肉满口中仍是余香。手上何必戴那么重的金银?老婆的脸上何必让涂那么多厚的脂粉,狐狸正是太爱惜它的皮毛,世间才有了打猎的职业。都说当今贼多,贼却不偷书,贼便是好贼。他若要来,钥匙门框上放着,要喝水喝水,要看书看书。抽屉的作家证中是夹有两张国库券,但贼不拿,说不定能送一张字条:“你比我还穷?!”三百年后这字条还真成了高价文物。好读书就别当官,心谋着书,哪里还有时间串上级领导的家去联络感情?也没有钱,拿什么去走通关关卡卡?即使当官,有没有整日开会的坐功?签发的文件上能像在新书上写读后感一样随便?或许知道在顶头上司面前要如谦谦后生,但懒散惯了,能在拜会时屁股只拾个沙发沿儿?也懂得猪没架子都不长,却怎么戏耍成性突然就严肃了脸面?谁个要整,要防谁整,能做到喜怒不露于色?何事物方,何事得圆,能控制感情用事?读书人不反对官,但读书人当不了好官,让猫拉车,车就会拉到床下。那么,住楼就住顶层吧,居高却能望远,看戏就坐后排吧,坐后排看不清戏却看得清看戏的人。不要指望有人送东西,也不烦有人寻麻烦,出门没人见面笑,也免了有朝一日墙倒众人推。好读书必然没个好身体,一是没钱买蜂王浆,用脑过度头发稀落,吃咸菜牙齿好肠胃虚寒;二是没权住大房间,和孩子争一张书桌,心绪浮躁易患肝炎;三是没时间,每日上班,晚上熬夜,免不了神经衰弱。但读书人上厕所时间长,那不是干肠,是在蹲坑读书;读书人最能忍受老婆的咕嚷,也不是脾性好,是读书入了迷两耳如塞。可怜都是蜘蛛般的体形,都是金鱼似的肿眼,没个倾国倾城貌,只有多愁多病身。读书人的病有读书病的药,药不在《本草》而直接是书,一是得本性酷好之书,二是得急需之书,三是得未见之书。但这药品医生常不用,有了病就让住院,住院也好,总算有了囫囵时间读书了。所以,约伙打架,不必寻读书人,那鸡爪似的手没四两力,要欺负也不必对读书人,老虎吃鸡不是山中王。读书人性缓,要急急不了他,心又大,要气气不着,要让读书人死,其实很简单,给他些樟脑丸,因为他们是书虫。说了许多好读书的坏处,当然坏处还多,譬如好读书不是好丈夫,好读书没有好人缘,好读书性古钻。但是,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
本文标题:合肥八中高复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02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