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古希腊文明的地域特点是A大河流域B海洋辽阔C政治经济中心D陆地交通枢纽2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肯定的是梭伦改革A颁布“解负令”,保障下层平民掌握土地B废除债务奴隶制,以法律保障平民人身自由C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打破贵族政治特权D创立四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扩大公民权3梭伦改革最突出的特点在于A调和社会矛盾B限制贵族权利C提高平民地位D保护奴隶权利4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雅典娜像古希腊剧场雅典卫城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5梭伦改革后,雅典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战神山议事会B公民大会C四百人议事会D公民法庭6下列现代民主生活的原则在雅典古代民主改革中已经出现萌芽的有①以法律保障人身自由②反对出身和财产的不平等③比例代表选举法④议员选举机会均等,任期制⑤人民权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7《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8春秋管仲改革中最易推动社会形态转变的是A“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B对政治的改革C对军事的改革D“相地而衰征”9秦国之所以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及诸侯国进行祝贺,主要原因是A更多使用铁制工具B实行商鞅变法C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10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得以确立的根本原因是A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B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C封建经济的发展D大量水利工程的兴修1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⑤D②④⑤12商鞅曾对社会风俗进行改革,其中规定实行的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凡一户之中有两个儿子到立户年龄必须分开,并对其限制的措施是A加倍征收土地税B加倍征收户口税C加倍服劳役D加倍征收农业税13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14《战国策·秦策三》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材料反映出①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为田开阡陌封疆”、奖励耕战等措施②商鞅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③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④富国是商鞅变法的根本目标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5北魏初步结束西晋灭亡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统一黄河流域是在A386年B398年C439年D471年16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前,地方基层组织实行的是A郡县制B县制C宗主督护制D三长制17孝文帝前期改革的侧重点是A以新制度取代旧制度B迁都洛阳C移风易俗D汉化18《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化B提倡官员说汉话不说鲜卑话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19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农民C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D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20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A民族的融合B分裂走向统一C中央集权加强D经济重心南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21题14分、22题12分、23题14分,共40分)21、战国时期的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城邦都发生了社会改革运动。两者都对此后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1)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2)……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3)……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材料三行之十年,秦已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已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其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原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同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月考历史答题卡班级:姓名:学号:考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2345678910BCADBDADBC11121314151617181920BBDBCCADB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21题14分、22题12分、23题14分,共40分)21、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4分)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次改革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6分)梭伦改革按财产的多少划分等到级,商鞅变法用军功大小划分等级。梭伦改革由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商鞅变法官吏通由国君任免。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3)这些改革使各自的社会逐渐形成了怎样的政治体制?(4分)雅典城邦国家形成民主政体;中国形成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22、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提炼出最能反映商鞅变法中促进社会转型的语句(2分)坏井田,开阡陌(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4分)富国强兵,经济发展,社会安定(3)材料一、四是从哪些角度来批评商鞅及其变法的?试选择一个角度举例说明。(6分)批判角度:商鞅变法的措施和影响、商鞅的性格等。举例说明:措施: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影响: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性格:天资刻薄23、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4分)推行均田制。国家掌握大量可供支配的无主荒地。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6分)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是接受汉族选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以南征为借口。反映了改革面临很大的阻力。(3)材料三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意图何在?(4分)实行汉制,采用汉姓。鲜族是黄帝的后代。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本文标题: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11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