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绩效管理 > 名师同步解析必修1历史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必修1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魏娟一、学法指导1.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政治制度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所形成的“世袭制”“分封制”以及“宗法制”,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都有着深远影响。本课重点讲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而且重中之重讲述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2.夏商政治制度是西周政治制度的源头,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在夏商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要特别注意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商朝的侯、伯制与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的渊源继承关系。3.这一时期年代较为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也显得深奥困难些。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料如小字注释、人物图像、实物图像、示意图等,使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使学生的理解失之于空洞,滞之于表面。4.要注意本课的一个变化: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变化。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突破1.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在原始氏族社会里,部落以及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集体协商和民主选举产生的,这叫做“禅让制”。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只能依靠共同劳动来维持生存,而且生产工具和劳动收获都归集体所有,大家共尽义务,享有同等的权力,所以这时还没有作为统治者的“官”,也没有作为被统治者的“民”,部落首领只是部落事务的管理者。据史籍记载,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先后有尧、舜、禹等人。他们都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而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大约从禹的儿子启开始,民主选举的禅让惯例被破坏。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部落联盟首领转化为最早的专制君主。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它是家庭、私有制、阶级和阶级对立存在的重要标志。世袭制的实质是私有制,世袭制的历史在我国历史上沿袭了近4000年,直到1912年清朝覆亡。2.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①概念: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②目的:巩固统治。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④内容:一方面,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另一方面,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又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⑤影响:A.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B.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C.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D.局限性: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西周又实行了分封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⑥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原因:a.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b.西周后期,王权衰弱。B.表现:a.楚王问鼎;b.诸侯争霸。宗法制:①定义: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②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④内容:A.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B.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C.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D.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⑤评价: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但是,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减弱。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相互关系:①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紧密,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分封制基于宗法制而产生,与宗法制互为表里。②从根本上说,分封制就是宗法制作用于国家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举措和体现。3.“礼”和“乐”“礼”:构成了西周文化的主构架,有利于维护政治安定、保证社会和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乐”:是辅与“礼”的,以其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征服人心的感染力。“礼”、“乐”是当时文明创造中最为高贵、典雅、精致的内容具有深厚的内涵、久远的影响,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4.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宗法血缘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夏朝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因此中国古代的夏商周三代开创建立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的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具有浓厚专制色彩的政治制度体系。(2)形成了开创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特点。夏朝开创了我国早期的一些典型的政治制度,如王位世袭制。这些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发展并成熟有着直接的影响。(3)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相结合,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四、易混易错点辨析易混点1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禹的儿子启破坏禅让制,传位给后代,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例一: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使“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的国王是A.舜B.尧C.禹D.启答案:D辨析:本题易错选C,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识记不准确,分不清禹和启的历史活动。易错点2对宗法制的理解例二:观察右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②B.①C.④D.③答案:D辨析:本题易错选B,错因是对宗法制的理解有误,认为继承人应是长子,不论庶出或是嫡出。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易错点3夏、商、周三代的主要制度的关系例三: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表明A.夏、商、周三代统治的时间都不长B.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完全不同C.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毫无共同之处D.夏、商、周三代的主要制度是相沿袭的答案:D辨析:本题易错选C,错因是没有注意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商朝的侯、伯制与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的渊源继承关系。易错点4对分封制的理解例四: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井田制的破坏答案:A辨析:本题易错选D,主要原因是没有把历史和政治思想相结合,用发展的、辩证的、客观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由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制度不可能适用于各个历史时期,如果运用同一制度不求变通,将出现与西周分封制一样前后截然不同的后果,可见“发展”是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而判断社会发展的标准往往是生产力标准。五、体验高考例一:(14.上海单科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试题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的能力。分封制是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拱卫王室。例二:(13.广东单科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摘自《礼记》【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羹:有浓汁的食品)──摘自《礼记》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摘自《周礼》【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摘自《礼记》【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13分)答案: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第一层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第二层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族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解析:四则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的器具、种类、用具(筷子、餐叉)。盛食器具可反映出周代的宗法制,饮食礼俗体现了贵残有序的思想。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题目要求,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作者简介:魏娟,女,198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多年来一直从事高三历史教学,在《考试报》《少年智力开发报》《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发表多篇文章。
本文标题:名师同步解析必修1历史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1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