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原理主观题全新答案
1/11导论1.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第10-13页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一)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表现。(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在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任何时期,都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是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三)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具有突出的实践精神,它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始终坚持与社会主义实际运动紧密结合。(四)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五)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时间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5-28页(参考2018年版教材第54页思考题第2题)(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体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2/1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体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作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正确认识和把我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前提和条件:①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才能形成正确的行动。②实践是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才能形成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认识要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只能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马克思主义所谓的物质决定意识,人工智能的成功,是因为我们对认识的正确应用,从实践到认识,我们得到许多理论与客观规律,再从认识到实践,我们应用这些规律创造出人工智能,实践又证明人工智能的优越,那等同证明我们认识的正确。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38-40页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就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特点。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性质。只有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措施去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3/11的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新的胜利。3.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哪些?46-48页辨证思维方式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①归纳与演绎。归纳与演绎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是由个别性前提过度到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演绎是从一般结论走向个别结论,是由一般性原则推导出个别结论的推理形式。归纳与演绎两种方法不可分割,一方面,归纳和演绎互为前提,另一方面,归纳和演绎相互补充。因此,归纳必须靠演绎来补充和修正。②分析与综合。与归纳与演绎相比,分析与综合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思维方式。所谓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式。通过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构成这一认识对象的基础的部分,本质的方面。综合是同分析相对应的方法。综合通常被看作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把各个因素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③抽象与具体,抽象与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高级方式。在思维活动中,抽象与具体是同分析与综合密切相关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是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达到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抽象是通过分析把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区分开必然的,本质的方面和偶然的,现象的方面,从中抽取出各个必然的,本质的因素,以达到对具体事物的某一本质方面的认识。这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对辩证思维而言,重要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是一个以抽象为逻辑起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的运行过程。④逻辑与历史。抽象与具体的方法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有内在关联。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同时就是以逻辑必然性再现对象的历史发展的过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要求。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1.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72-74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4/11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中,主观必须统一于客观,认识必须统一于实践。这种统一是认识和实践的矛盾在发展中的统一,是具体的一历史的统一。所谓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与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它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所谓历史的统一,是说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符合。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是具体的、历史的。客观实践变化了,主观认识也应当随之转变“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83-84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真正科学地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①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可见检验真理的标准,既不能是主观认识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只有那种能够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联系和沟通起来,从而使人们能够把二者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这种特性的东西,只能是作为主客观联系的桥梁、纽带或“交错点”的社会实践。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能够把一定的认识、理论变成直接的、实实在在的现实,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如果实践的结果与实践之前的认识和预想相符合那么,之前的认识就得到了证实成为真理性的认识,相反就是谬误性的认识。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主要根据,也使实践成为最公正、最有权威的终极审判官。3.为什么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91-92页。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必须遵循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5/11造世界。这一尺度体现了人的活动的目的性。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这两种尺度共同制约下进行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真理与价值或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另一方面,人类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推动着人们不断发现新的真理。基于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也是具体的和历史的,二者的统一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到更高级的程度,真理由相对向绝对转化,人的需要和利益也日益多元。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是否达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规律。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4.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61-63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实践和认识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重要意义。119-121,124-125页(2018年版教材第158页思考题第2题)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決定上层,上层建筑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6/11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再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实际运行中是极为复杂的。最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在当代中国,深入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巩固经济基础的要求。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并且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作为判断时代变革的客观依据。第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自觉地认识和把握这一规律,自觉认识到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生产カ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把坚持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2.请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150-152页(2018年版教材第158页思考题第4题)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7/11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原理主观题全新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27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