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1-北京市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50分((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60分)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细胞外液B.血液C.生理盐水D.体内的全部液体2.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DNAB.葡萄糖C.CO2D.抗体3.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运动时,人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4.人进入寒冷环境时,身体不会发生的变化是()A.皮肤血管收缩B.皮肤的血流量增加C.汗腺分泌活动减弱D.代谢活动增强5.下列叙述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毛细淋巴管阻塞B.注射蛋白质类药物C.花粉过敏D.肾小球肾炎6.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7.下图是细胞内环境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B.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④⑤C.体液的成分主要是水,不含蛋白质D.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⑤处8.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膜内电流由非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B.膜外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非兴奋部位C.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方向是树突→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和细胞体D.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负电荷9.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损,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能力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10.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2-11.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变D.信息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结合12.乙酰胆碱是兴奋型的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正确的判断是()A.形成局部电流B.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C.抑制细胞兴奋D.使细胞膜内电位由正变负13.关于胰岛素的作用错误的是()A.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B.加速血糖分解C.降低血糖浓度D.促进肝糖原分解14.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5.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内分泌调节16.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17.人体的渴觉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分别位于()A.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C.脊髓、下丘脑、大脑皮层、下丘脑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18.抗体的化学本质是()A.多糖B.核酸C.脂质D.蛋白质19.人体的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A.淋巴结B.胸腺C.骨髓D.扁桃腺20.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T细胞可以产生抗体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C.人体抵御流感病毒主要依靠细胞免疫D.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需要被巨噬细胞摄取和处理21.属于体液免疫的是()A.皮肤、黏膜可以阻挡病原体的入侵B.泪液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C.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病菌增殖D.效应T细胞识别癌细胞并将其消灭-3-22.用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小鼠体内可能()A.产生过敏反应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C.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23.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一组是().A.唾液中的溶菌酶和接种牛痘预防天花B.胃酸呈强酸性能抑制,杀死细菌和服用小儿麻痹丸C.吞噬细胞摄取并处理抗原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均对多种病原体具有预防作用24.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25.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艾滋病是由于HIV病毒侵入人体后,攻击B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B.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机体只要接触到过敏原就会引发过敏反应D.过敏反应一般不引起组织损伤,自身免疫病会导致某些器官功能受到影响26.下列关于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影响B.神经调节的作用广泛C.体液调节的速度较慢D.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较长27.把燕麦幼苗放在左侧照光的条件下培养,幼苗将()A.直立生长B.停止生长C.向右侧弯曲生长D.向左侧弯曲生长28.对燕麦胚芽鞘尖端进行如下图所示处理:①将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纵向插入锡箔;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4-A.给予左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③B.给予右侧光照时,向右侧光源生长的是②④C.给予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⑤D.置匀速转盘上并单侧光照,④将向光生长29.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30.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A.50只B.42只C.99只D.160只3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曲线的正确叙述是()A.“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32.浅海中海藻、节肢动物、牡蛎、鱼类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生态因子33.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原生演替(初生演替)的是()A.从过量砍伐的森林开始的演替B.从火山岩(裸岩)开始的演替C.从弃耕荒废的农田开始的演替D.从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34.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C.d<b时,M与N竞争激烈D.M、N将呈现“J”型增长35.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36.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5-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7.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取决于()A.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生产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及种类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8.科学家曾用人工合成的甲基丁香酚涂在纸片上,挂在柑桔园里诱得大量雄性柑桔果蝇并加以消灭,这是在生产上应用的()A.物理信息B.行为信息C.化学信息D.营养信息3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40.下列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41.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42.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的功能是感受刺激,发生兴奋;⑤只包括传出神经末梢;B.刺激④即可以引起⑤的活动,亦可以导致a处的兴奋;C.a、b两处的突触保证了神经冲动只能沿箭头所示方向传导;D.若毁掉了蛙的脑,则图所示的反射活动不能进行。43.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4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的效应通过其直接参与的代谢过程体现B.扦插带芽枝条易成活是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C.温特实验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IAAD.苹果果实的自然生长与乙烯有关而与生长素无关45.下图1为一株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2为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扞插枝条后生根的情况(其中浓度为0的是对照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6-A.图1中的幼苗根尖极性运输方向从分生区到伸长区B.图1中的根尖、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因横向运输导致其在根尖、茎尖的两侧分布不均匀C.图2所示实验的对照组表明扦插枝条不受植物激素的作用时也能生根D.图2所示实验的结果表明生长素类似物在促进枝条生根方面表现为两重性46.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定数量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发生竞争的结果47.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A.群落的物种组成B.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丰度)C.群落的垂直结构D.群落的水平结构48.图1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图2是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A.该生态系统能量经过了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内斗争最激烈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7-49.生态学家对某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性比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图(曲线表示种群数量,柱形图表示性比率),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秋季更有利于该岛屿社鼠种群的繁殖B.社鼠种群数量与性比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C.当社鼠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明显多于雄性D
本文标题:北京市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33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