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北侧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1页共10页道路设计说明1设计过程邛崃市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根据邛崃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我院于2014年5月开始进行施工图设计,本次提交施工图为送审版,仅作为施工图审查用图。2执行前期设计阶段批复情况根据邛崃市规划局的要求道路线形、横断面形式严格按照规划平面设计。3采用的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3.1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7)《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3.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4设计概要4.1工程范围、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及施工标段划分情况邛崃市北部新中心8号地块北侧市政道路工程全长约200.0m,红线宽25.0m,东西走向,其西端起于道路,东端接国道318线。本次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和照明工程。4.2主要技术标准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结合本项目在路网中的功能、作用及邛崃市临邛镇北面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本项目道路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表所示:表1项目单位规范要求值设计取值备注道路类别次干路次干路交通等级中中桥涵设计荷载城-A级城-A级设计速度km/h50/40/3040路面设计基准期年1515沥青砼路面抗震设防等级级Ⅶ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g0.100.10交通量设计饱和年限年1515平曲线设超高推荐半径米85——全直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米150——圆曲线最小长度米25——项目单位规范要求值设计取值备注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米25——竖曲线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米400——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米400——最大纵坡度推荐值%80.3车行道横坡%1.5~21.5停车视距米30304.3平纵线形设计要点4.3.1平面设计本次施工图设计平面线型与规划平面保持一致,路线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布线,设计起点K0+000与规划道路相交,终点K0+200.551位于国道318交叉口,道路全长200.551米,全线均为直线,无平曲线。人行道上的开口应根据沿线各单位的具体委托进行开口;为方便残疾人通行,在人行道上设置盲道和无障碍通道。4.3.2纵断设计北侧道路起终点均顺接已建成道路,全长200.551m,起点处设计标高为506.598m,终点处设计标高为507.2m,全线无变坡点,纵坡为0.3%。本工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4.4横断面本项目采用规划横断面,布置具体如下:标准段:B=5m(人行道)+7.5m(车行道)+7.5m(车行道)+5m(人行道)=25m。标准横断面布置图本次道路的路拱形式均采用直线路拱,为向外双面坡,横坡度为1.5%,人行道为向内单向坡,横坡度为2.0%。4.5路基4.5.1工程地质条件(摘自地勘报告)4.5.1.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第2页共10页邛崃市北部新中心8号地块北侧市政道路工程位于邛崃市临邛镇北面并紧邻临邛镇,其东面为国道318线。交通方便,地形平坦开阔。其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邛崃出江河I级阶地。此次勘察之孔口标高以场地西侧机耕道上的T4680-1点为基标点(该点的绝对标高为507.26m)。经现场测量各勘探点绝对标高在507.08~507.85m之间,高差为0.77m。场地地形为相对平坦。4.5.1.2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及稳定性场地处于新华厦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凹陷西缘,区内的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强烈地震,从地壳稳定性来看为稳定区。由成都地区已有的地震地质研究成果和本次勘察查明的场地地层结构特征等综合分析并从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和场地的工程地质总体特征方面而言,场地稳定性良好,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未发现新构造活动形迹,属相对稳定地块。4.5.1.3地层岩性勘探点深度范围内地层为杂填土(Qml)及第四系冲积层(Q4al)。据钻探揭露自上而下可分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卵石土层等,其工程地质岩性特征分述如下:(1)杂填土:灰黄色或杂色,很湿,松散,高压缩性。主要由土夹建筑垃圾构成,含大量碎砖瓦片。该层遍布勘察场区,每孔均有揭示。本层厚0.50~1.10米。(2)粉质粘土:浅黄色~黄褐色,很湿~饱和,可塑,塑性中等,稍密。含铁锰质及其侵染斑痕,微孔隙发育,稍有砂感,偶见白色螺壳及云母片。该层遍布勘察场区,每孔均有揭示。为中等压缩性土(压缩系数平均0.419),其摇振反应慢,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手捻稍有滑腻,能搓成直径为1~2mm土条。厚度在1.80~3.10米之间,厚度变化大。(3)卵石:灰色~灰黄色,松散~密实,饱和。卵石成份以石英砂岩、灰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偶见砾岩。卵石呈亚圆形,微风化,碎块坚硬。一般粒径2.00~8.00厘米,个别达12厘米以上。隙间充填以中粗砂为主,约占8~15%;砾石约占15~30%;少量粘性土。该层遍布场区,其顶板埋深最小2.50米,最大3.80米,平均埋深3.13米,最大孔深10.70米未揭穿。根据N120击数以及触探曲线变化趋势和卵石含量,卵石土按密实程度分为四个亚类:松散卵石:骨架颗粒含量约占50%-55%(详见颗粒分析成果),排列混乱,钻进较容易,冲击钻探时,钻杆无跳动,大部分不接触,孔壁易坍塌,N120平均击数2.39击/10cm;稍密卵石:骨架颗粒含量约占55%-60%(邻近场地经验),排列混乱,钻进较容易,冲击钻探时,钻杆稍有跳动,部分不接触,孔壁有坍塌现象,N120平均击数6.13击/10cm;中密卵石:骨架颗粒含量约占60%-70%(邻近场地经验),呈交错排列,钻进较困难,冲击钻探时,钻杆、吊锤跳动不剧烈,个别不接触,孔壁不易坍塌,N120平均击数8.61击/10cm。密实卵石:骨架颗粒含量大于70%(邻近场地经验),呈交错排列,N120钻杆、吊锤跳动剧烈,连续接触,N120平均击数12.21击/10cm。以上地层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1—1'。4.5.1.4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4.5.1.4.1气候条件拟建场地处于邛崃市临邛镇,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4.9OC,极端最高气温39.3OC,极端最低气温-8.1OC。多年年平均降雨量1006mm,丰水期6-9月份,其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5%左右,枯水期1-3月份,其余为平水期。主导风向为NNE向,年平均风压约140Pa。4.5.1.4.2地下水类型及腐蚀性4.5.1.4.2.1地下水类型及水位场地地下水为埋藏于卵石土层中的孔隙潜水,微具承压性。野外勘察时在N120触探杆内测得稳定水位6个,其埋深6.55~7.30m,海拔标高500.53~500.57m,相差0.04m。由于勘察场区处于邛崃市临邛镇,离出江河较近,因此,场地地下水除受大气降雨的影响外还受河水涨落的影响。大气降雨和河水是场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由北西流向南东。地下水动态水位受季节及河水涨落的影响,其年变化幅度1.0米左右。根据本地经验,其渗透系数参考值可取20m/d。由于场地南侧8号地块正在降水作业,故地下水位比正常情况低4米左右。目前对雨、污水基槽的开挖基本无影响。4.5.1.4.2.2地下水腐蚀性野外勘察时取土2件及地下水2组进行水质分析并结合邻近场地的经验对地下水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C20—2011)附录K并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地下水与土进行腐蚀性评价。详见地下水腐蚀性判定表和土的腐蚀性判定表(表1、表2):表1腐蚀对象腐蚀介质测试值评定标准腐蚀等级结论备注混凝土结构SO42-(mg/L)21.61~24.02<390微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按环境类型应为II类Mg2+(mg/L)9.73~11.55<2000微NH+(mg/L)0.02<500微OH-0.00<4300微总矿化度(mg/L)125.8~137.2<20000微PH值7.45~7.50>6.5微按地层的透水性属A侵蚀性CO2(mg/L)0.00<15微HCO3-(mmol/L)1.95~2.05>1.0微混凝土中的钢筋CI-(mg/L)2.13~2.84<100微微腐蚀性属干湿交替条件表2腐蚀对象腐蚀介质测试值评定标准腐蚀等级结论备注混凝土结构SO42-(mg/kg土)62.34~65.56<450微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按环境类型应为II类Mg2+(mg/kg土)6.28~6.68<3000微NH+(mg/kg土)0.00<750微OH-(mg/kg土)0.00<6450微PH值7.36~7.44>5.0微按地层的透水性属A混凝土中的钢筋CI-(mg/kg土)3.04~3.14<250微微腐蚀性干湿交替条件钢结构PH值7.36~7.44>5.5微微腐蚀性根据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和土的分析结果,结合本地的经验和近几年邛崃地区的工程勘察对地下水和土的分析结果,可判定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土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土对第3页共10页钢结构具微腐蚀性。而根据混凝土所处的条件,不会产生物理性腐蚀和化学类腐蚀,因而未作土的电化学试验。4.5.1.5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4.5.1.5.1标贯试验测试本次勘察针对粉质粘土层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由于粉质粘土相对均匀,因而基本上每孔均作了标准贯入原位试验。测试成果详见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表3)。表3土名样本数(个)最大值击/30cm最小值击/30cm平均值击/30cm标准差σ变异系数δ统计修正系数ψ计算值击/30c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kpa)粉质粘土65.04.54.670.2360.0510.964.5130注:⑴此表采用电脑软件处理。⑵表中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进行修正。4.5.1.5.2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本次勘察针对卵石土进行了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连续测试,测试的深度在控制性孔内以确保稍密~密实卵石土的厚度在3~5米间。其划分标准按《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确定:N120<4时,为松散卵石;4≤N120≤7时,为稍密卵石;7N120≤10时,为中密卵石;N120>10时,为密实卵石;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10.4.3,其试验数据统计见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成果表(表4)。表4土名样本数(个)最大值击/10cm最小值击/10cm平均值击/10cm标准差σ变异系数δ统计修正系数ψ计算值击/10c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kpa)松散卵石1324.61.72.390.6740.2820.962.3170稍密卵石1068.53.86.130.8430.1380.986.0320中密卵石7710.36.88.610.7370.0860.988.4520密实卵石4314.99.712.211.3780.1130.9711.8730注:⑴此表采用电脑软件处理。⑵表中的承载力特征值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进行修正。⑶松散、稍密、中密、密实卵石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己舍去异常值、超前、滞后值。4.5.1.5.3土工试验分析本次野外勘察在粉质粘土层中共取原状土试样6组,土样委托具有计量认证单位进行室内常规测试,取样全部在粉质粘土层0.8米深度内(杂填土除外)。成果统计详见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表5)。表5指标项目频数范围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天然含水量W0(%)628.6~30.629.480.6820.023重度ρ0618.1~18.618.350.16
本文标题:北侧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3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