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集备《龙的传人》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集备《龙的传人》一、教材分析: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华人居住的地方,总有龙的形象。历史上留下来许多有关龙的传说和故事。本单元围绕“龙”的主题,编排里三篇主体课文,一篇拓展阅读和相关的实践活动。《龙的传人》是说明文,《大人们这样说》是一首现代诗歌,文言文《叶公好龙》是一则寓言。拓展阅读《乐山龙舟会》是一篇现代的记叙文,本单元的组合比较多样化。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读中悟,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积极思考和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三、三读文本初读文本:《龙的传人》是北师大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10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凝聚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的文章,教材通过对龙的传说、龙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以及龙的象征意义的描述,赞颂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意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再读文本:本文讲述了历代的中国人对龙的认识,以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全文洋溢着浓浓的民族气息。基于教材特点,本文教学的重点应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龙到底是什么以及中国人为何自称为“龙的传人”。由于全文语言比较平实,因此,激发学生作为龙的传人以及华夏儿女的自豪感是教学的难点。另外,由于学生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在理解“图腾”时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因此,理解“图腾”也是难点之一。三读文本:1在教材分析上,虽然课文讲了“龙到底是什么”和“为什么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这两方面内容,但从课文的题目来看,重点应该放在第二方面,因此,在教学第一部分时,我主要让学生自主阅读,遇到困难,借助网络解决。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上,使之重点突出。2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设计这样。比如,在指导学生理解“龙腾虎跃”时,播放刘翔跨栏的录像,不但让学生感受了”龙腾虎跃“所含有的那种生机,更激发了民族自豪感。而且,我把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结合在每段的教学中,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紧扣龙的传人也是出类拔萃的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第五自然段时,又从龙袍、龙椅、太和殿这些龙的精美中感受中华民族千年的文明。,把情感始终渗透于教学过程中。3在此设计中,我还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围绕中心句把文章写具体的写作方法,通过第一与最后一段的前后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这显然更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课标要求。4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我设计了小练笔这一环节,读写结合,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四、解读课标:(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扩展阅读面。五、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并能理解重点词语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人为什么自称为龙的传人,激发学生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骄傲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并能理解重点词语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六、教学准备:1、教师:PPT教学手段:硬件媒体:计算机软件媒体:文字画面声效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七、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课前播放《龙的传人》的歌曲。2语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龙的传人》,教师板题,学生读题。通过上节课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你对哪一方面比较感兴趣?那你读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对你感兴趣的哪一方面进行研究,遇到困难可运用网络解决。【学情预设】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两方面的内容。并通过朗读交流,再次熟悉文本,对课文有个整体印象。【教学策略】通过师生谈话,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熟悉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开门见山,直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尽快与文本对话。二自主研读学生选择相关内容阅读,浏览相关网站。【学情预设】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就会浏览网站上龙不同时期的形象,董羽所说的龙的九种特征,及不同民族的图腾形象和解释。认真四至七自然段的,就会研读成语的意思,观看相应的图片,如欣赏“龙飞凤舞”的书法等。【教学策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研读课文二至七自然段。【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旨在为学生创设潜心读书的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三组织交流1学生读文,交流“龙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第一步:读课文。第二步:交流:通过研读,你懂得什么?教师相机展示各种时期龙的不同形第三步:在研读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学情预设】学生通过读课文,基本能了解课文中提到的“龙的传说”,“龙的形象”“龙并不真实,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所崇拜的图腾”,但是在研读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主要是:文中明明讲到龙集九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但细数,怎么只有八种?“图腾”到底是什么意思?【教学策略】读议结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交流自己能掌握的内容,并通过图片,使学生清晰地了解龙的发展史,及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形象。引导学生学会用网络查询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搜索“董羽”,找到他所说的原话,来了解龙的第九种特征。对于“图腾”,让学生观赏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图腾,文字与图画并存,更好地理解“图腾”的含义。利用网络来解决字词上的难点。【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以汇报学习成果的形式,积累语言,交流所得。对于学生能掌握的,诵读积累。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的,教师教会他利用网络来解决问题,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得力助手。2学生读文,交流“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这一问题【学情预设】学生能通过读课文从三方面来理解这一问题,即:在中国人心目中,龙是出类拔萃、变换万千、无所不能的;龙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在老百姓心目中,龙又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教学策略】根据学生交流时概括的这三句话,点明这位学生是在四到六自然段每段中找出了一句中心句来解决了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那么,课文是怎样写龙的这些特点呢?顺势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每段的具体内容。第四自然段:说说带“龙”的能表达“出类拔萃”含义的成语。扣住“变幻万千、无所不能、呼风唤雨、翻江倒海”等词语指导朗读、感悟。怪不得《周易》中有“飞龙在天”、“云从龙”、“震为龙”的说法,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找寻相关语句联系朗读,读出龙的本领之大。作为如此出类拔萃的龙的传人,我们应该传承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要努力学习,不愧为“龙的传人”的称号。第五自然段: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带龙的词语,利用媒体,展示“龙袍、龙椅、太和殿”,这是多么高超的艺术,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龙的传人,我们要传承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要传承中华民族千年的文明。第六自然段:抓住四个成语,尤其是通过对“瑞”的理解来了解“金龙献瑞”的含义。借助网络欣赏书法作品来感受“龙飞凤舞”,播放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录像,理解“龙腾虎跃”,激发民族自豪感。第七自然段:通过对前几段内容的小结,引读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对照朗读,体会中国人喜爱龙、以龙为骄傲,是龙的传人。在歌声《龙的传人》中,播放卫星升天画面等画面,把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推向高潮。【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读懂课文,由感受龙的本领大、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艺术瑰宝,运动健将们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等不同角度,逐步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感。四拓展延伸作为一名龙的传人,你想说些什么?并引导学生课后利用网络了解更多的关于龙的知识。【学情预设】通过以上入情入境的学习,学生喷发的情感需要宣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想,并写在留言板上。课后自由浏览网站。【设计意图】读写结合,积累语言,表达情感。拓宽语文学习途径,将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延伸。板书设计龙的传人龙集九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龙的传人无所不能权利的象征骄傲自由、欢腾、完美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集备《龙的传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4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