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浅析
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浅析张红兵一、农机在新型农业现代化中作用1、什么是新型农业现代化张宝顺在省党代会上的报告指出:新型农业现代化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2、农机在新型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首先,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要素,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要素。其次,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可以说,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农业机械投入义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第三,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国际上通常把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效益的高低作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改变农业的自然属性和弱质特征,极大地提高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力。3、推进农机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是以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广应用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一是要把主要农产品生产过程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各地要因地制宜地推进主要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由生产环节向生产全过程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办好龙头企业,建好商品生产基地,由农工商发展模式向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模式转变,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益,不仅要增产,还要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比较效益,实现增收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农业机械化与产业化经营结合的机制。(二)是要因地制宜,有重点地推进地区农业机械化。首先,平原和城市郊区等有条件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技术经济条件和投资环境,实现农业机械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中起示范、带动作用。其次,粮食主产区要努力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和产业化经营。再次,要支持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的机械化发展。(三)是要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广应用步伐。要按照“大农业”、“大农机”的思路,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以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快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操作安全和农村各业所需机械的发展步伐,走量效并重、主配机具协调发展的路子。重点增加大型农业机械、配套农机具数量。从过去侧重于小麦生产机械化转向玉米、水稻、花生、蔬菜、花卉等更为广阔领域的机械化;从侧重于产中环节转向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机械化。加快先进实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认真抓好土地整理工作,切实改善农业耕作条件,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四)是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农机投入新机制。坚持以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资为主体、各级财政扶持为引导、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农机的积极性。制定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农民购买、使用先进农业机械。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和技术培训,努力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不断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和服务模式,发展农机大户,培育农机服务市场,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健全农机服务网络,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二、加快推进本地农业现代化1、洛阳地形地貌洛阳北与太行山前缘相望,南位伏牛山以北,与南阳山地相连,东与嵩山萁山山地相接,西与伏牛山西段和小秦岭接壤。海拔高度从2215.5米到112.8米,高差达2000米以上。地貌基本分为西南部山地地貌,东北部黄土丘陵地貌,和川区平原地貌三大类。其中山地地貌面积达9016.7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9.4%,其中绝大部分位于洛宁、宜阳、栾川、嵩县、汝阳境内;丘陵地貌面积4206.1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7.7%,主要分布在新安县的北部、伊川县的东北部和孟津县的西北部;河谷平川地貌面积1960.63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2.9%。2、农机现状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23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7万台套,其中大中拖6727台,小麦联合收割机3876台,玉米收获机械526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3125台。小麦全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3、存在的问题(一)农机化综合水平不高,新型机具推广难度较大。由于我市以丘陵、山区为主,山地、坡地多,地块小,农民收入不高,购买力不足,长期以来在农业机械方面形成“三多三少”的问题,即动力机械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较少;低档次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从而导致我市农机化综合水平不高。(二)玉米机收水平不高,推进速度不快。我市玉米机收已推广三年,但受耕作观念、地貌特征及玉米收割机械技术等因素影响,推进力度不大,速度不快,2010年玉米机收率仅为3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要完成40%的目标任务难度也不小。(三)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不系统。目前,全市各乡镇没有农机服务机构,农机服务主要以厂商售后服务和农机合作社为主体,我市在农机合作社建设、机具维修、农机市场等方面还相对落后,实力强、规模大的龙头合作社数量少。农机服务不系统、难到位。4、加快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几项措施(一)坚定不移强力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大力发展玉米收获机械;以技术示范、社会化服务为引导,积极培育玉米机收市场;以玉米机收示范县、玉米机收先行乡、重点区域率先发展为标杆,引领全市玉米机收化梯度推进。大力推行农机农艺结合,促进机播机收配套。采取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技术联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方法,努力加快全市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二)千方百计推广适宜山区的先进机械。为切实加大适宜山区先进机械的推广力度,我们充分利用好购机补贴政策,对南部山区县在小型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指标分配上给予适当倾斜,利用好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示会和现场会,切实激发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积极主动做大做强农机合作社。用好用足扶持政策做大数量,积极引导做大做强农机合作社,我们将主动抓住三秋是合作社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引导农民自建、入股或带地入社、带机入社等方式,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充分利用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有利时机,鼓励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积极投身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壮大自身实力,逐步跨入龙头合作社行列。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切实为我市土地流转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三、进一步建立以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为重点的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体系1、加强领导,制定规划,有序发展(一)是加强领导,摆上位置。(二)是制定规划,有序推进。(三)是把握原则,规范发展。2、抓住关键环节,落实六项措施,全面推动。(一)是抓组建,瞄准三个重点抓手。即瞄准农村能人这个抓手,发挥他们思路清、头脑活、接受新事物快,勇于探索,创造力强的优势;瞄准农机大户这个抓手,发挥他们经验丰富,技术熟练,在当地农户中有影响力,在农机户中有带动力的优势;瞄准村干部这个抓手,发挥他们群众威望高,组织能力强,善于协调处理问题,号召力强的优势。(二)是抓扶持,突出三个支持环节。实行政策倾斜。农机购置补贴优先支持农机合作社,增强农机装备,有关建设项目优先安排,落实好工商免费登记注册、农机跨区作业免费通行和农机作业减免税等政策;提供财政支持。支持农机合作组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技术信息服务手段。设立奖励资金,表彰鼓励先进合作社;协调建设用地。农机管理部门深入农村,积极与乡、村干部沟通协调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按农业用地办理手续。(三)是抓市场,推进四种服务模式。不断扩大跨区作业模式,打造跨区作业品牌,增加机手收益;大力推行订单作业模式,提高市场化服务水平,增强计划性;积极发展承包作业模式,建立稳固的作业市场,规避经营风险;稳妥实行承包经营模式,发展机械化农场,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四)是抓服务,着重做好三个层面的工作。即:加强对合作社的指导。建立完善市、县农机合作组织联系制度,特别是县级农机部门,力求做到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定点指导,及时服务,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加强培训服务。以农机合作组织为阵地、为依托,开展对广大农民和机手的培训,加强政策、法律法规、业务技术和现代科技知识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新发展的能力;加强信息服务。强化信息服务平台和手段建设,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为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政策、技术、市场信息,提高适应、开拓市场能力。(五)是抓管理,重点完善三项制度。完善民主决策制度,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维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机务管理、维修保养、安全生产、作业管理、库房管理、油物料管理等制度,加强成本核算,确保收益;完善收益分配制度。根据不同合作方式,重点完善按股分红制度和统一管理、单车核算、自负盈亏两种制度。处理好积累和分配的关系,引导农机服务组织规范运作。(六)是抓典型,主要采取三条措施。培育典型。培育树立符合各地农业生产、特色经济发展实际的各具特色的典型,对典型在政治上鼓励,政策上优惠,资金上扶持,业务上强化指导;推广经验。注意总结当地经验,注重用身边的事教育影响身边的人,使典型好学、实用、易推广;宣传典型。采取组织参观学习、现场观摩、经验交流、评比表彰、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典型经验,营造氛围,引导发展。
本文标题: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浅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5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