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加考课-生产与作业管理考试复习重点
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MRP中工厂日历是用于编制计划的日历,它与普通日历的关系是(D)A.与普通日历相同B.由普通日历除去假日C.由普通日历加上加班日期D.由普通日历除去不生产的日子2.JIT与传统生产系统对库存存在不同的认识,体现在(D)A.JIT将库存视为缓冲器B.JIT将库存视为资产C.JIT认为库存占用资金和空间D.JIT认为库存掩盖了生产管理的问题3.工作研究中,过程分析符号“□”的含义是(A)A.检验B.搬运C.操作D.储存4.可将每个时期对项目的净需求量作为订货批量的批量方法是(B)A.固定批量法B.直接批量法C.经济订货量法D.固定周期批量法5.MRP是在(A)A.订购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在制品定额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C.累计数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网络计划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6.工作研究中,对新的工作方法的评价主要应(B)A.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进行评价B.依据事先确定的目标和标准进行评价C.从节省人力的角度进行评价D.从节省设备、工具以及材料的角度进行评价7.企业通过市场调查,预测用户需求趋势,并据此决定开发和销售的产品是(B)A.用户订货开发的新产品B.企业自主开发的新产品C.地区新产品D.仿制新产品8.新产品开发方案评价的定性分析方法较多用于(C)A.产品初步设计阶段B.可行性研究阶段C.产品构思的筛选阶段D.试销阶段9.若企业某新产品开发投资5年的投资平均收益率是22%,银行贷款利率为10%,此时企业的正确决策是(A)A.应投资B.不投资C.等待投资D.缓投资10.新产品开发决策应该由企业(A)A.最高领导层制定B.最低领导层制定C.中间管理层制定D.职工代表大会制定11.在计算网络计划的作业时间时,只确定一个时间值的方法是(B)A.三种时间估计法B.单一时间估计法C.综合估计法D.平均估计法1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又称(B)A.项目建议书B.项目任务书C.项目计划书D.项目报告书13.在箭线式网络图中,既不消耗时间又不耗费资源的事项,称为(D)A.作业B.结点C.箭线D.路线14.工程进度控制的重点是(A)A.关键作业进度B.全部作业进度C.并行作业进度D.交叉作业进度15.以产品多样化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最为理想的生产型式是(C)A.大量生产B.成批生产C.单件生产D.多品种小批量生产16.某产品流水生产,计划日产量为150件,两班生产,每班规定有12分钟停歇时间,计划废品率为5%,那么该产品生产的节拍的计算公式应为(A)A.r=.B.r=C.r=D.r=17.推动‘5S’活动,可以按(D)A.生产原则进行B.标准化原则进行C.管理原则进行D.PDCA循环原则进行18.某加工件批量n=4件,需顺序经过4道工序加工,各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分别为:t1=10分,t2=5分,t3=20分,t4=15分,若采用顺序移动方式组织生产,则该批加工件的加工总周期为(A)A.200分B.110分C.125分D.115分19.滚动计划方法的优点是(D)A.计划是动态型的B.执行时可以灵活改变计划C.提高计划的连续性D.计划是动态型的并且提高计划的连续性20.已知某产品的批量n=150件,计划期的平均日产量q=50件/天,那么,该产品的生产间隔期K为(C)A.10天B.5天C.3天D.15天21.长期生产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决策以及确立何种竞争优势的决策,是属于(C)A.战术层计划B.运作层计划C.战略层计划D.作业层计划22.某加工中心有2台设备,每天一班,每班8小时,5月份工作天数为23天,设备开动率为90%,该加工中心的设备能力为(A)A.331.2小时B.165.6小时C.184小时D.368小时23.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源于(D)A.中国B.日本C.英国D.美国24.排列图法是一种适用于分析(A)A.数字数据的工具和技术B.非数字数据的工具和技术C.近似数字数据的工具和技术D.定性数据的工具和技术25.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处于(C)A.异常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B.波动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C.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D.运动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26.根据计划任务和物资消耗定额来确定物资需用量,这种方法称为(C)A.间接计算法B.比例计算法C.直接计算法D.经验估算法27.设某企业对某物资的年需求量为10000件,该企业每次订货量为1000件,一次订货成本为100元,则该企业全年采购该物资所需的订货总成本为(B)A.10,000元B.1,000元C.100,000元D.100元28.ABC库存管理法的要点是从中找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次,其中关键的少数属于(B)A.C类B.A类C.B类D.D类29.设备的物质寿命,又称为设备的(D)A.技术寿命B.经济寿命C.更新寿命D.自然寿命30.设备点检按设备管理的层次,可分为“厂控”点检和一般点检,一般点检由(C)A.厂部负责组织B.生产科负责组织C.车间负责组织D.设备科负责组织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2分)31.设备的技术性评价,包括(ABCDE)A.耐用性B.适应性C.成套性D.环保性E.节约性32.ISO9001标准适用于(ABCDE)A.设计全过程的质量保证B.开发全过程的质量保证C.生产全过程的质量保证D.安装全过程的质量保证E.服务全过程的质量保证33.下列叙述符合动作经济合理的原则有(CD)A.双手的动作同方向运动时省力B.手臂直线运动比曲线运动省力C.工具、材料、控制装置应靠近作业位置D.尽量以夹具或脚踏工具替代手的操作E.用手腕完成动作比用手指省力34.期量标准是制订生产作业计划的依据,不同的生产类型要制订不同的期量标准。单件生产类型要制订的期量标准是(CD)A.批量B.生产间隔期C.生产周期图表D.关键设备负荷表E.在制品定额35.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有(ACDE)A.产量指标B.销售额指标C.产值指标D.品种指标E.质量指标36.生产作业管理的原则是(ABCDE)A.讲求经济效益B.坚持以销定产C.实行科学管理D.组织均衡生产E.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7.在制品38.工序39.工艺性损耗40.产品生命周期41.工程项目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42.简述生产(作业)过程分析的内容。43.简述新产品的概念及其特点。44.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哪些基本要求?45.简述传统设备管理的局限性及特点。五、计算题(8分)46.某厂年需某零件5000件,存储费每件每年2.5元,订购费用每次20元,订货提前期为7天。求该零件的经济订购批量及订货点最佳库存水平。(一年以365天计算)六、论述题(11分)47试论述实施ISO9000标准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试题一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D2.D3.A4.B5.A6.B7.B8.C9.A10.A11.B12.B13.B14.A15.C16.A17.D18.A19.D20.C21.C22.A23.D24.A25.C26.C27.B28.B29.D30.C二、多项选择题(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2分)31.ABCDE32.ABCDE33.CD34.CD35.ACDE36.ABCDE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7.企业从原料、外购件等投入生产起,到经检验合格办完入库手续之前,存在于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零件、部件都称为在制品。38.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个工作地上对同一个劳动对象进行连续加工的生产环节。39.指在加工过程或准备加工过程中,由于工艺技术上的原因而必然产生的原材料损耗。40.指一切工业品从完成试制投放市场,到最后被淘汰退出市场的周期性规律,包括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41.是一种一次性的、为实现某种目的相互关联的各种活动的整体,这些活动在完成整项工程中必须按一定的程序执行。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0分)42.生产(作业)过程分析是针对产品/服务的生产过程进行的系统分析;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五个,即加工、运输、储存、延误和检验;分析方法包括产品工序分析、零件加工分析、平面(空间)流程分析、作业过程分析、人机联合分析、双手操作分析等。43.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第一次生产和销售的,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料、技术指标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比老产品有显著改进、提高或独创的产品。特点:(1)具有新的原理、构思或设计。(2)采用了新材料,使产品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3)产品结构有明显改进。(4)扩大了产品使用范围。44.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是:(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4)生产过程的柔性。45.(1)传统设备管理是一种阶段性的管理。(2)传统设备管理是一种片面的管理。(3)传统设备管理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4)传统设备管理是一种局部式的管理。五、计算题(8分)46.(1)由题知:D=5000件/年,H=2.5年/件·年,S=20元/次因此经济订货批量Q*==283(件)(2)订货点最佳库存R=5000/365×7=96(件)六、论述题(11分)47.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系列标准在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内容上是一致的,两者是互相补充、相互完善、相互促进的关系。标准从本质上看是协商一致的结果,具有系统性和一致性,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而TQC要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的机会,是更高的要求。所以说两者是动态和静态,基础和发展的关系。实践中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全面质量管理为ISO9000系列标准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系列标准又是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深化的基础。总之系列标准是基础,全面质量管理是目标。复习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与作业系统非结构化要素的是()A.生产能力B.生产技术C.生产计划D.生产设施2.在生产与作业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A.人B.物料C.信息D.资金3.生产与作业系统的立足点是()A.生产对象B.生产手段C.生产信息D.市场需求4.生产与作业战略与营销战略的关系是()A.从属关系B.交叉关系C.并列关系D.可替代关系5.生产与作业战略属于企业的()A.核心战略B.总体战略C.经营战略D.职能战略6.生产与作业过程中,表示停留工作的符号是()A.□B.→C.○D.△7.在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中,工艺专业化形式的优点是()A.生产周期短B.在制品占用量少C.对品种变换适应性强D.生产管理简单8.按生产工艺特征分类,加工制造型生产可分为流程式生产和()A.混合式生产B.分配式生产C.加工装配式生产D.连续式生产9.下列选项中,属于流水线生产优点的是()A.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B.设备通用性好C.品种变换适应性强D.生产柔性大10.以同类产品典型零件的定额和规定参数为依据,经分析比较后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是()A.统计分析法B.类推比较法C.技术计算法D.技术测定法11.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类型的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是()A.累计编号法B.生产周期法C.提前期法D.在制品定额法12.相对于ERP而言,MRPII侧重于对企业()A.内部资源的管理B.外部资源的管理C.经营过程的管理D.综合能力的管理13.编制物料需求计划(MRP)的主要依据是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和()A.生产能力B.库存处理信息C.生产周期D.物料采购能力14.按照JIT生产方式,生产指令只下达到()A.最后一道工序B.最先一道工序C.中间一道工序D.最关键一道工序15.
本文标题:加考课-生产与作业管理考试复习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7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