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动物学期中考1、刺细胞动物毒素分析及刺细胞结构与功能。答:刺细胞动物毒素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肤类、酶类和介质毒素,每种刺细胞含有多种毒素,不同的刺细胞动物也可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毒素,毒素和毒性因种而异。毒素的致命和麻痹作用是由于几种多肤所致,而其他局部作用主要是由于四胺物、5一经色胺、组胺及组胺释放剂以及其他化合物的作用。而肤类毒素是天然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按其作用机理或作用靶位,可分为作用于离子通道的毒素,作用于胆碱受体通道的毒素,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毒素及细胞毒素4类。作用于离子通道的毒素,主要为神经性毒素,可造成钠或钙离子通道阻滞,造成神经递质或激素的大量释放;作用于胆碱受体通道的毒素,可竞争胆碱受体结合部位,从而造成神经阻断;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毒素,可造成冠状动脉收缩,引起心肌正变力效应及强烈的心脏收缩作用,属心脏毒素,如凝血毒素、溶血毒素等;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毒素,主要包括破坏或溶解细胞膜的毒素和抑制细胞大分子合成的毒素。这些毒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靶细胞而使细胞膜溶解,具有溶细胞蛋白质活性,多为碱性蛋白,也有少数为酸性蛋白。许多毒素都首先作用于细胞某一特定的靶结构(这些靶结构存在于细胞膜的表面或镶嵌其中,是正常细胞功能的重要基础),通过作用于离子通道,对心脏、血管产生影响。刺细胞是腔肠动物门所特有的一种攻击及防卫性的细胞,其内部结构具有一大而明显囊状泡,即为刺丝囊,刺细胞是一种特化了的上皮肌肉细胞,核位于基部,细胞顶端具一个刺针(cnidocil),伸出体表,其超微结构相似于鞭毛;刺的基部也有基粒。刺细胞内有一刺丝囊(nematocyst),毒液就储存于此,囊的顶端为一盖板,囊内为细长盘卷的刺丝。当刺针或刺细胞受到刺激时,刺丝囊由刺细胞中被排出,同时刺丝也由刺丝囊外翻出来,形成不同长度的刺丝,用以捕食及防卫已排放的刺丝囊其尖端不断地渗出毒液,对被捕物具有麻醉及毒杀作用。根据刺细胞排放出的刺丝囊及刺丝的形态,腔肠动物的刺丝囊可分为30多种,每种动物一般有1—7种不等。例如水媳有4种,1种是穿刺刺丝囊(penetrani)这种刺丝囊有数条细长中空、末端开放的刺丝,用以穿刺并释放毒液;1种是缠绕刺丝囊(volvent),不释放毒液,但能缠绕捕获物;还有2种是粘着刺丝囊(glutinant),它们所排出的刺丝具有粘着及捕食功能。前2种刺丝囊对化学刺激,特别是对食物刺激比较敏感,后2种对机械刺激敏感。穿刺刺丝囊是一类具有攻击性的细胞器,其光学显微镜下的主要特征是基部具有3个倒生刺,刺丝囊通常为卵圆形或梨形,刺丝细长而中空,末端开放,当受到刺激时,刺丝可向外翻出并穿入捕获物或其他小动物体内,将其麻醉或杀死。在索氏桃花水母刺细胞超微结构,刺丝囊基生有3个倒刺的刺丝囊。索氏桃花水母刺细胞内具有典型的中为刺细胞被触发时,刺丝囊内会产生高浓度质子,为中心粒。中心粒既是产生鞭毛的胞器,也是产生刺细胞刺丝的胞器,因此具有典型的“9+2”微管系统。当刺细胞遇到化学的机械的双重刺激时,水螅触手上的刺细胞有的放出刺丝,有的未放出刺丝,还有的放出整个刺丝囊。刺细胞放射出刺丝囊后形成火山口状,其周围的外皮肌细胞出现皱缩。正在凡是刺丝囊出的皮肌细胞呈不规则状态。形如山峰林立,彼此间排较松散。如末端未放出刺丝处的皮肌细胞比较饱满彼此间排列也较紧密,如触手基部。据研究,化学刺激使刺细胞的表面张力减小,在机械刺激下刺丝发生反应。由于刺细胞在刺丝囊周围发生收缩,而压挤囊的中部,致使囊端不的开口放宽,顶开上覆的小盖,囊壁收缩,致使囊内盘曲的刺丝从里向外翻过来射出,这就是刺丝囊的放射。刺丝囊放射后其体积减少30-40%。刺丝囊的放射过程是不可逆的。因此刺丝囊只能使用一次,然后即即退化,最终被排除。参考文献:【1】陈辉观察水螅刺细胞和刺丝囊方法的改进《生物学通报》【2】和振武水螅的刺细胞及其功能《生物学通报》【3】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第四版【4】李兆英吕倩辛蕾王海峰腔肠动物的毒素《生物学通报》【5】廖永岩徐安龙卫剑文等中国蛋白肤类毒素海洋动物名录及其分布.中国海洋药物,2加1,5(83):47一57.【6】郑聪霞索氏桃花水母刺细胞超微结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7】郑高飞水螅刺细胞的扫描电镜研究《南华大学学报》【8】CT定位下经皮肺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73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第8期(8)【9】索氏桃花水母刺细胞超微结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34(4)【10】洪惠馨;李福振;林利民我国常见的有毒海洋腔肠动物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1)doi:10.3969/j.issn.1007-7405.2004.01.0072、线虫寄生类型及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构解析。答:线虫动物门(Nematoda)是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为假体腔动物,有超过28,000个已被记录的物种,尚有大量种尚未命名。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又称圆虫(roundworms)。它们在淡水、海水、陆地上随处可见,不论是个体数或物种数都往往超越其他动物,并在极端的环境如南极和海沟都可发现。此外,有许多种的线虫是寄生性的(超过16,000种),包括许多植物及人类在内的动物的病原体。寄生于动、植物,或自由生活于土壤、淡水和海水环境中,线虫对生命体造成各种伤害。甚至在加工过程不科学,工艺要求不合格的醋和啤酒这样稀罕的地方亦可见到。已知约有13,000种。线虫属两侧对称,体长,通常两端尖,并具透明隔腔(消化道与体壁间充满液体的体腔)。一般为雌雄异体,有些则为雌雄同体(即个体兼具雌雄生殖器官)。大小由肉眼不可见至长7公尺(约23尺)不等,最大者系在鲸体内发现的寄生型。所以被寄生者生命力与寿命都会下降。营动物寄生者几乎见于寄主所有器官,惟最常寄生于消化、循环与呼吸系统。部分种类以钩虫、后圆线虫、蛲虫、粪类圆线虫、鞭虫与小线虫等俗称为人所熟知。线虫且为丝虫病、蛔虫病与旋毛虫病等种种疾病的根源。线虫种类繁多,为害家畜的线虫分属于杆形目、圆形目、蛔虫目、尖尾目、旋尾目、丝虫目、毛首目、膨结目和驼形目。寄生性的线虫常有十分复杂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寄主或是寄主身上不同的部位间不断的迁移。感染途径有食用未煮熟而含有虫卵或幼虫的肉、经由未经保护的伤口进入、直接穿入皮肤、经由吸血动物的传移等等。人类身上常见的寄生性线虫有鞭虫钩虫、蛲虫、蛔虫及丝虫。旋毛虫会感染老鼠、猪,及人类,引起旋毛虫病。贝蛔虫通常感染野生动物,但是对人类一样是致命的。扭旋血线虫/捻转血茅线虫是世界各地的绵羊中最常见的寄生虫,已对羊牧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植物的寄生性线虫有几个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类型。最常见的几个属有:叶芽线虫、根结线虫、胞囊线虫、黄金线虫、根瘤线虫、根腐线虫、茎线虫、剑线虫、长针线虫、毛刺线虫等。一些植物寄生线虫会破坏植物根的组织,并可能形成可见的虫瘿(根结线虫),这对它们的诊断是非常有用的指标。有些线虫会在它们以植物为食的时候传染植物病毒。其中一个例子是匕首线虫,葡萄扇叶病毒(GFLV,GrapevineFanleafVirus),一种很重要的葡萄疾病的带菌者。其他的线虫会攻击树皮和森林中的树。这群线虫中最重要的代表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常见于亚洲及美洲,最近于欧洲也有发现。线虫是三胚层的后生动物,有一套完整的消化器官。线虫没有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呼吸及物质的运输完全是透过扩散作用完成的。体薄、纵切面为圆形,但实际上是两侧对称的。线虫的体腔是一个狭窄的假体腔。口部经常有不同的盖口或突出物,有捕食及感觉的功能。在肛门之后的身体部位称做尾部。表皮会分泌出堆积成层的角质层,保护身体免于干燥、消化液,或其他严苛环境的破坏,有些种类还会形成移动用的突出物,例如帮助活动的纤毛。虽然此角质层允许移动及形状改变,它仍非常不具弹性,且不允许虫体的体积变大。因此,随着虫体长大,它就得蜕皮、并产生新的角质层。角质层不允许体积改变的原因是要维持体内的高液压。因为这个原因,线虫没有环状肌,只有纵向肌,因为没有这个必要。线虫体内的液压就是它们是圆形的原因。线虫有一套简单的神经系统。一条主神经索在腹侧延伸,在头端的感觉构造被称做双器,而尾端的感觉构造则被称做尾感器。大部分自由生活的线虫都相当微小,但有几种寄生性的线虫,如:蛔虫,可长到好几米。因为无环状肌的缘故,线虫的身体只能往两侧方向摆动,所以它移动的条件是要附着在固体物品上;其扭动挣扎的动作不是很难、就是根本无法游泳。线虫一般吃细菌、藻类、真菌及原生动物,不过有些种类是滤食性的。线虫的排泄器官结构特殊,没有纤毛及焰细胞存在,可分为腺型和管型两种。腺型排泄器官属原始类型,通常由1~2个称为原肾细胞的大的腺细胞构成,开口在神经环附近的腹中线上。海产自由生活的线虫(如Linhomeus)属此,但一般为一个原肾细胞;小杆线虫(Rhabdias)则具有两个。寄生线虫多为管型排泄器,是由一个原肾细胞特化形成,略呈H型,两个侧管在前端以一横管相连分别位于侧上皮索内,最后经过共同的小管以排泄孔开口在前端腹中线上,例如驼形线虫(Camallanus)。蛔虫(Ascarislumbricoides)的排泄管也呈H形,只是横行管成网状,侧管前端不发达。参考文献:【1】伞滑刃属线虫智能识别方法研究-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2期(38)【2】南京毛刺线虫(Trichodorusnanjingensis)浙江群体与北京群体的形态学及分子特征比较《浙江大学学报》【3】观察线虫的神经活动【4】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第四版【5】线虫的定量蛋白质组分析【6】野生哺乳动物寄生线虫的分类学和派氏异尖线虫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7】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8】王敏高亚琴汪瑾《秀丽线虫寿命的调控机制》【9】旋毛形线虫分类的研究进展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8年第11期
本文标题:动物学期中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7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