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关于转变我镇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探索与思考
-1-关于转变我镇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探索与思考——“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调研报告麻镇党委书记王鹏彦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必要举措。自5月下旬以来,我镇按照县委要求,围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认真谋划、扎实调研,集中利用一个月时间,深入全镇9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就转变我镇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进行了调研与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镇情简介麻镇位于府谷县东北部的陕晋蒙交界地带,距离县城43公里,总面积116平方公里。全镇辖9个村(居)委,49个自然村,2523户,6272人,其中农业人口5843人,城镇人口429人,属纯农业乡镇,由于地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业受气候影响明显。2014年全镇总产值为7014万元,其中农业4034万元,农业占比为57.5%。二、传统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2-性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个纯农业乡镇来说,“三农”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农业是农民的基本民生问题,也是农民解决发展的根本问题。(一)发展现状:我镇现有土地面积130729亩,其中耕地面积20157亩,林地面积22153亩,耕地和林地少,剩余的为地形支离破碎且土地贫瘠的山梁峁地区。主要经济作物有谷子、糜子、玉米、马铃薯、瓜果、蔬菜等。2014年,我镇粮食总产量为2960吨,占全县总产量的4.5%;蔬菜总产量为2210吨;瓜果总产量为4180吨,种植业产量偏低。我镇有3个养羊场、2个养猪场和部分小型舍饲养殖场,规模养殖少。共有大牲畜10180头,占全县大牲畜的2.6%。主要为羊、驴、猪等。羊存栏8000余只,驴280头,猪1900头。以羊子为例,养羊户80余户,其中80只以上的40余户,人均养羊1.275只,每只带来收入以1000元计算,人均收入1275元,经济效益偏低。总体来看,全镇未能摆脱传统农业的经营模式,大多还是自产自销,且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种养殖分散、零碎,因此,粮食和肉类产量产量低,经济效益低。-3-(二)存在的问题:1、农业基础条件差,劳动力资源匮乏。我镇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镇常用耕地面积在20157万亩左右,农业人口人均3.45亩。平地少、坡地多、分布散,复杂地貌导致土地不可集中连片种植,土地整治成本和现代农业设施的应用成本都会相当高昂,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其次,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分布不均,容易出现旱灾。再者,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经商。全镇人口中约有近三分之一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大多为未成年人和中老年人,农村劳动力资源匮乏。2、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偏低。2014年,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13001元)。从表面因素来看,是由于可耕地面积少,农业产值低,种养殖规模小,农村劳动力少。从根本因素来看,耕作机械化使用率低,科技转化率低,特色农业发展不足,农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业发展后劲不足,没有为农民带来可观的实质性的收入,农民生活依然困难。-4-3、农业发展规模小、品牌效应低。近年来,我镇农业企业也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但却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涉农合作社规模小,效益低,对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推动能力不强;二是农业加工企业多为小作坊,小范围经营,不抱团、不联合,生产聚集度不高,缺乏整体规划和有效指导,基本处于自发状态;三是农业产业链不长,产品结构单一,农产品深加工和多层次增值能力不足;四是整体发展水平低,市场影响力小,知名品牌少。4、农技实用人才少,农业科技含量低。近年来,我镇农业科技整体收效甚微,没有根本改变农民贫穷落后的面貌。追其根本是因为农业发展基础教育相对较低,导致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造成了他们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模糊的认识水平上,且缺乏农村农技实用人才和农业专业人才对其进行系统专业的指导和培训。虽然,我镇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但同时也具有比较多的有利条件。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从“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上着手,在困难中寻求发展机遇,抓住并利用好一切有利资源,做到“迈小步,不停步”。例如,土地资源面积广,地质地貌复杂,给发展多元化的农业产业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光热资源丰富,日照百分率为65%,有利于农作-5-物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品质保障,也有利于光伏发电;中央出台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以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系列重要政策措施,为当前农业的转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等等。三、转变我镇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措施(一)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挖掘新潜力1、实施基本农田改造和开发。我镇可耕地面积少,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大多村组位于皇甫川两岸,黄甫川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河道全长127Km,流域面积3241平方公里,镇内流程15公里,稳定河宽为200米左右,平均流量小(4.4m³/S),大部分年份均可出现断流,是典型的季节性河流,河道宽而流量小。如果能在河道两岸实施围河造田工程,既可很好地抵御自然灾害的入侵,也可以新增大量基本农田,为建成高标准农田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理念,将道路硬化、民居亮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等工程列入年初计划,实施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大力改善集镇人居环境。同时统筹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丰富农村农民文化生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和设施建设,建立农村幸福院,让农村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以统-6-筹城乡发展为手段,吸引高素质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创业,为农业农村发展储备人才。(二)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1、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加,增加农民务农收入。一是种植方面,我镇林地少,仅占土地面积的17%,要秉承“林草上山,人下川”的发展思路,在山梁峁、沟洼地带实施每年500亩海红果、沙棘经济林和1500亩绿化林的造林工程,这样既可以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在平坦宜种地带,实施“六个一千亩”工程,特别对于川道地带,可利用温棚、地膜等保温措施,采取西瓜与白菜一年两种的方式,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二是养殖方面,养羊是我县传统产业,由于羊肉的价格常年稳定在26元/斤以上,适度扩大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规模养殖,以养殖户净利润350元/只计算,规模扩大后,经济效益可观。同时鼓励人工种草,通过推广秸秆饲草化技术,保障养羊业稳定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2、深入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确保精准扶贫。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以埝墕为代表的山梁峁革命老区为重点,在党员干部联系特殊群体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村内贫-7-困户制定“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并给予每户3000元的产业扶持。并加快基础实施建设,如今年联系县扶贫办实施大墩焉至埝焉大路峁梁水泥路工程,稳步推进整村扶贫项目。(三)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中激发新活力发展农业没有统一的“先进经验”可供照搬,须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地域特点的发展路子,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迈出农业发展的新步伐。1、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一是抓好主体培育,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二注重土地流转实效。对常年外出又不想放弃承包权的农户,实行委托代耕。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主”的原则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销售,变分散经营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三是建立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专门负责对土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制订科学的土地流转价格体系,切实维护农户的合法权益。2、推动涉农企业规模化发展。我镇现有3家农产品加工厂,主要从事特色农产品加工(杏瓣、杏茶加工和粮油加工)。针对涉农企业规模小、分散、效益低的问题。我们要从做大做强加工厂出发,推广合作和联合经营模式。虽分散各家各户加工,但统-8-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质量,统一销售,打出我镇特色产品招牌,效仿墙头的二维码西瓜,进行联合经营,这种模式既能保障杏瓣和粮油质量,又能抱团闯市场,力争培养一户企业,带动一项产业,辐射一片农区。3、将政府政策性支持与资金扶助有机结合。加大政府资金扶植力度,重点扶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并要创新扶助方式,让资金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同时政府引导村组组建2~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农田在耕地、播种、施肥、覆膜、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使用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四)在传统农业转型中迈出新步伐1、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首先要加大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农业集成技术的推广力度,使良种使用率达到85%以上。其次应大力推广使用复合有机肥、生物菌肥等科技含量高、污染小的农资。再次,要加强农村农技实用人才的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技实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为农业科技的推广提供保障。最后,要注重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重点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中立足未稳、有返乡意愿的年轻农民工,以及家在农村、未得到安置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技能后返乡创业,充实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解决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9-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镇域光热条件好的优势,发展光伏发电技术与现代农业种植相结合的模式,该模式集光伏发电、农业种植及农业技术于一体,通过在农业大棚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在不改变农用地性质的同时,将大棚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电流接入就近变电站并网发电。该模式的实施不仅将加快传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型升级”,还将有力推动当地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以及物流、蔬菜深加工、服务的迅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文标题:关于转变我镇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探索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7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