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关于风冷散热器的性能研究
关于风冷散热器的性能研究专题(都是分析风冷散热器)主要是分析散热器的哪些构造影响散热性能,涉及到底座、热管、鳍片、风扇、工艺、大小和形状。散热器主要功能是:把cpu表面的热快速传递到鳍片,再散发到空气中,起到降温的作用。从降温效率角度,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cpu表面温度--热管上端温度,温差越小传热速度越快;(2)热管温度--鳍片温度,温差越小传热速度越快;(3)鳍片温度--空气温度,温差越大传热速度越快,鳍片面积越大散热越快。所以,选择、安装或制造散热器,在不考虑大小、重量和成本的理想前提下,:(1)尽量使cpu表面热量快速到达热管上端。这需要底座平整如镜:或使热管直接接触cpu表面:或采用铜底座:安装时不要过分挤压两端,导致底座拱起变形,不能与cpu表面完全吻合;导热硅脂要均匀涂抹。热管热量要快速到达鳍片:可采用增加热管数目,采用较粗热管等办法。(2)尽快使热管上的热量到达鳍片,并分布到鳍片的所有表面上。--好的工艺使鳍片紧扣热管,不留间隙,尽快导出热管上的热量。--采用导热更好的材料做鳍片,让热量快速分布到整个表面。目前基本都是铝质鳍片,少量铜质鳍片。--合理排列热管位置,让导热更有效。(3)尽快把鳍片上的热量导入空气中。保持适当风速。风速太低太高都不行,低了导热不够快,高了...摩擦生热,还有噪音。尽量增大鳍片面积。越大越好。保持机箱风道通畅,使空气保持低温。利用工艺改变鳍片形状,使空气流动效率更高,如图所示:下面分类详谈。先谈谈热管,到底几根热管够用?是否越多越粗越好?一般都是6mm粗的热管,粗的有8mm的,如果热管数量多,底座挤满了。对高发热量(如125W)的cpu来说,1根2根的是少了点,3根可能刚好足够,4根比3根有提高是肯定的,但随着根数的增加,从热管传热角度看,效率提升会越来越少。所以中低端散热器基本是3根4根。对5根6根甚至8根热管的散热器来说,增加热管对进一步降低cpu表面与热管上端温差的效果不明显,多热管的作用更多在第二个环节:让热管更快向鳍片传热。4根和5根的热管,与鳍片的接触面积相差25%,传热速度也快了25%,这才是超过4根热管的目的。不考虑鳍片端,对cpu端来说,多少根热管合适?如果我们计算出一根热管传导热量的能力,那么多少瓦的cpu需要多少根热管就一清二楚了。以一根6mm热管计算,取长度为10cm,这样好计算些,一根热管分两侧延伸,相当于两根在散热。热管的导热能力随着温度提升而增加,是铜导热能力的8-25倍,我们计算一下cpu表面到热管与鳍片接触处的温差:【假如cpu满载125W发热量】cpu表面温度较高,热管只有1根。第一步:cpu表面到热管内部,要用1根热管传导全部的125W热量,热管内部蒸发端与CPU表面的温差会达到5°以上,做工差点温差会更大。第二步:从热管底部到与鳍片接触处的凝结端,假设平均距离为10厘米,温差会在22°-70°之间,具体要看cpu温度,越高温差越少。这样发现1根热管温差可达到27°-75°,传热效率非常低,当cpu70°了,鳍片与热管的触点上最大可能还只有40°,加上单根热管时的鳍片散热效果也会奇差(这会在后面分析),夏天没法散热了,cpu奔100°的概率很高啊。【结论是:1根热管是不行的。】如果是2根热管,那么上面第一步中的5°会降低到3°左右,而第二步中的温差也会变为11°-35°之间,整体温差14°-38°,冬天完全可以一战,夏天比较勉强,cpu表面70°时,鳍片与热管触点处大概50°,非常勉强。【结论是:2根热管冬天还可以一战,夏天很辛苦。】3根,整体温差降为9°-25°,已经很不错了,夏天cpu表面上70°后,鳍片与热管触点处大概55°左右,散热会比较正常。【结论是:3根热管冬天完全没问题,夏天,只要散热器无缺陷,可以应付cpu持续满载。】4根,整体温差降为6°-19°,夏天cpu表面上70°后,鳍片与热管触点处大概60°左右,散热完全正常。【结论是:4根热管不用担心125W的CPU持续满载。】现在新的问题来了,超频需要几根热管,以及1-4根热管时鳍片的散热效果又如何,稍后分析。再来看鳍片:选购散热器时,与鳍片有关的有三点:鳍片与热管接触好不好、鳍片总面积大不大、鳍片构造是否有利于导热和散热。(1)鳍片与热管的接触。各家制造商工艺比拼的一个地方,接触不好导致热管和鳍片之间温差大,反之温差小。(本贴的后面应该有关于温差的量化分析,除非写不下去了,请多多支持)看这图,铜壁似乎紧紧被铝环给扎住了,传热应该没问题:可是,放大看看,空隙很大,影响传热:(2)鳍片总面积。如果是大机箱,自然是散热器越大鳍片总面积也越大,面积=单片面积*2*片数,比如某款高15厘米多的双塔散热器,散热面积达到0.83平方米,单塔的也会达到0.6平方米左右;而12厘米多点的适合17厘米厚度以下的小机箱,散热面积0.35-0.45平方米,小了很多。一般我们看重量就可以知道散热面积的大小。所以,买散热器,如果机箱放得下,尽量买大些的。(3)鳍片构造。好的有利于散热。下图,鳍片间隔不匀,不利于散热:下图这款,每片鳍片侧面扣在一起,挡住侧漏的风,有利于散热:不一一列举了,反正厂家各显神通,设计五花八门。下面改变写的方法,用实际数据来分析散热效果。q9550s用的是纯铝小散热器,就首先用这来分析:这是一款没有热管的纯铝小散热器,直径10厘米,风扇大小8厘米,鳍片分两部分从底座两侧延伸出来。如果把鳍片捏在一起,传热截面积大约是6-7平方厘米。我们知道铝的导热系数是237,也就是说一厘米长的铝,两端温差1°时,每平方厘米的截面积能传导2.37W的热量,那么我们这款纯铝小散热器,它的传导能力是每厘米每度温差传热:2.37*7=16W。可是q9550s的最大功率是65W,所以,每厘米需要65/16=4°的温差。鳍片下窄上宽,由于风扇吹力不均匀,取平均3厘米的传导距离,温差在12°。散热时,风扇空气经过鳍片,鳍片有效散热总面积约为0.13平方米,大约散热能力是2.6W/度,65瓦需要温差25°。这样得到下面的结果,在cpu满载65W时:(1)cpu表面与鳍片保持温差12度;(2)鳍片与空气必须保持25度温差才能完全散热。【结论】冬天10°室温时,cpu一般高负荷使用,保持温度40°左右,极限高温47°。夏天30°室温时,cpu一般高负荷使用,保持温度60°左右,极限高温67°。所以对65W功率的cpu来说,小散热器绝对够用了。现在四热管的散热器很便宜了,我查了一下网价,普遍在70-100元之间,高富帅的也在150以内(话说这样的价格普通6热管都买来了)。以四热管压制125W为例,对95W、84W的U也有参考价值。传热分为四步:(1)从cpu到热管底部;(2)从热管底部到热管与鳍片接触点;(3)从热管接触点到鳍片;(4)从鳍片到空气。其中(1)(2)两步直接引用上面写过的结论:4根热管,整体温差降为6°-19°。不过考虑满载高温状态,温差应在【6-10°】左右。下面分析(3)从触点到鳍片怎样传热:上图是某品牌的散热器,我们假设这是一个12厘米高的小型散热器,每片鳍片面积是47.5平方厘米,共有40片,那么总面积是47.5*40*2=【0.38】平方米。如果把40片鳍片合起来,厚度是多少呢?每片0.4毫米,那么总厚度是1.6厘米,够厚的。高温点在8根热管附近。从热管往鳍片传热分为两步:第一步、热管向附近0.5厘米处扩散,此时热量比较密集;第二步、热量在热管附近形成近似条状向两边传递。我们先看第一步:每根热管需要传递的热量为125/8=15.625W,但是接触面积却只有0.6*3.14*1.6=3平方厘米(0.6是热管直径),随着热量扩散,面积增大,取平均3.3平方厘米,扩散0.5厘米后的温差为15.625/3.3/0.5/2.37=4°(2.37是铝的导热系数)。这样得到结论,热管触点传递到附近鳍片温差为【4°】接着是第二步传热,可以近似看作这样的传热过程(见下面的蹩脚示意图):图有些不准确,数值设为好算点的整数值,热管排列也很整齐,这样好算些。橘黄色的两条是上述第一步的热量传递区域,接着热量从橘黄区域传向黄色区域,再传向绿色区域。先看1、从橘黄区域传向黄色区域:四个截面同时传递,因此每隔区域需要传递125/4=31.25W的热量。上面已经算好了厚度,因此截面积=5*1.6=8平方厘米。铝的导热系数2.37,所以从橘黄区域向黄色区域传导31.25W的热量,需要温差=31.25/8/2.37=1.65°。接着2、从黄色区域传热到绿色区域,只需传递16W的热量即可,那么温差是0.8°。【得到结果】如果热管温度为C,那么,橘色区域温度为C-4,黄色区域温度为C-5.65,绿色区域温度为C-6.45。最后分析最前面提到的(4)从鳍片到空气的传热:有个表面导热公式,大意是:每度温差,每平方米可以散发多少热量。对于散热片来说,风速不同,表面状态不同,表面导热系数也不同,我们取20来计算。由于该款散热器总散热面积上面计算得到是0.38平方米,所以每度温差可以散热0.38*20=7.6W,总共需要散热125W,必须保持125/7.6=16°的温差。考虑到空气带走热量,自身也要升高6°左右,所以平均需要高20°才行。这就是我们的【结论】,当125Wcpu满载时,4根6mm导热管的散热器:1、鳍片平均温度比空气温度高20°(实际上由于风力不能充分作用在所有鳍片表面,实际需要25°的温差才行);2、热管温度比鳍片要高6°;3、cpu表面温度比热管要高6-10°。假设,夏天室温是30度,机箱温度是35度(如果散热稍差,机箱内达到40度以上都有可能)。那么鳍片平均温度为55°,热管61°,cpu表面温度达到67-71°(考虑风扇散热效率还需加5°)。这就是结论,不知道你的4管散热器(12厘米多点的小散热器)能否在盛夏镇压住125W的CPU?根据上面描述小结一下:不超频的情况下,小机箱(17厘米厚度以内)只能装13厘米以内的散热器。如果以cpu表面75度为限制条件,那么125W可以使用4热管正常压制,3热管夏天勉强可度过,2热管的迷你型只有冬天能熬一下,而无热管的办公使用马马虎虎。95W可以使用3热管正常压制,2热管夏天勉强可度过,无热管夏天普通使用还可以。84W更轻松些,2热管基本就可度过夏天,无热管普通也能使用。65W不需要热管散热器。如果你的散热器符合以上条件还是不能度过夏天,那么检查一下安装是否正确;如果机箱内有热源(比如显卡温度高),考虑加强机箱通风。散热器侧吹应该朝向机箱抽气风扇。加两个风扇(前后夹住散热器)降温效果一般不明显,除非侧漏很多,那么加风扇有一点效果。下面分析超频对散热器的要求,以及大散热器的优势有多大。在分析之前,需要考察一下,在4热管时,哪些改进最能提高散热效率?下面按照效果排序:增加鳍片的散热面积(6)保持机箱通风(5)增加热管数目(3)增强风扇转速(1-2)括号内是权重,表示能产生降温的可能度数。首先来看看增加鳍片的散热面积,这其实就是加大散热器。我在上面计算4热管时采用的是40片鳍片。每片面积47.5平方厘米的散热器,它的总散热面积是0.38平方米。如果增大到15厘米高的大散热器,比如某款大散热器,它的散热面积是0.6平方米,由50片鳍片组成。那么同样是散热125W,需要的温差是125/(0.6x20)=10.5°,比原来的16°降低了5.5°。也就是说,散热面积从0.38平方米提高到0.6平方米,cpu温度可以降低5.5度。又有一款大的散热器,它标称的散热面积达到0.83平方米,那么相对小散热器降温幅度达到16-125/(0.83x20)=16-7.5=8.5度,考虑到空气本身的升温,实际效果可能是降温6度左右。机箱通风是最简单的降温手段,只要在背后加一个抽气风扇即可,必须要做的啊,很划算。增加热管到5根,传热速度快,使cpu到达鳍片与热管交接处的温度下降2-3度,而热管与鳍片接触的面积增大了25%,使温差下降1度,因此总体能下降3度左右。如果增加到6根呢,可以再下降
本文标题:关于风冷散热器的性能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8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