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化学1教材分析及处理(交流材料)
1化学1教材分析及处理(交流材料)2006.12.13(侨声中学供稿)苏教版化学1知识结构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一、课程标准要求及三套教材比较1、课程标准内容主题内容主题1认识化学科学化学研究对象(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认识化学变化本质、合成新物质),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趋势;认识摩尔,能用于简单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初步学会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技能;树立安全意识,识别安全使用标识,形成良好实验习惯;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记录现象和数据,完成报告,进行交流;初步认识实验设计、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的应用。专题1物质研究的基本方法模型研究分类研究实验研究定量研究无机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专题2氯、溴、碘;钠、镁(海)专题3铝、铁、铜、硅(陆)专题4硫、氮(空)2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能根据组成、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根据生产、生活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合金的应用;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知道酸、碱、盐的电离,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检验;。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2、三套教材化学1编写比较3、专题一三套教材对核心知识的覆盖核心概念理论知识三套教材共有的内容三套教材分别特有的内容山东科技版人教版苏教版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及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后加科学视野气体摩尔体积胶体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胶体,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目标主题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教科书目录人教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化学性质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硫和氮的氧化物硫酸、硝酸和氨)鲁教认识化学科学(走进化学科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化学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元素与物质世界(元素与物质分类电解质氧化剂和还原剂)自然界中的元素(碳的多样性氮的循环硫的转化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元素与材料世界(硅无机非金属材料铝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苏教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钠、镁及其化合物)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含硅物质与信息材料)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含硫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3电解质、电离与离子反应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及其应用(离子共存、离子检验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从电离角度对酸碱盐下的定义从电离角度对酸碱盐下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与还原性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二、本专题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1、编写思路思路内容对宏观物质的基本认识1-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不同种类→不同类型物质间的转化及规律(四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定量关系:物质的量)→从聚集状态分类(1mol不同状态物质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分散系(胶体、电解质、电离方程式)。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2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分离提纯(过滤、结晶、萃取、蒸馏、层析拓)→物质的检验→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物质的量浓度,配制,滴定分析)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最外层电子关系2、前后联系初中已学《专题一》第一单元后续模块物质分类的方法(纯净物、混和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无机物和有机物)氧化反应、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灭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置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复分解反应具体类型无除中和置换反应、酸碱盐的概念(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图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酸碱盐等)及转化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氧化还原反应,一些常见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必修1专题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分析、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4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根据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水的三态变化、水与生命、水的循环水状态变化的模型(分子间距离)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气体摩尔体积及其简单计算、晶体)必修2专题一:不同类型的晶体溶液(溶质、溶剂)、悬浊液、乳浊液(今年无)高锰酸钾溶液、碘酒物质的分散系(溶液、胶体、电解质非电解质,电解质的电离)强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初中已学《专题一》第二单元后续模块水的净化(沉淀法,明矾、活性炭等作为凝聚剂)河水变自来水过滤操作、粗盐的精制现无晶体的形成(蒸发溶剂、结晶)结晶水合物无、物质的鉴别(H2O2CO32-NH4+)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过滤、结晶、蒸馏、分液、层析)常见物质的检验(蛋白质纤维的检验、焰色反应)溶液的配制及分析(物质的量浓度、容量瓶的使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溶液浓度《实验化学》模块初中已学《专题一》第二单元后续模块分子、原子金刚石、石墨简介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原子核、原子结构、离子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原子的构成、核素、同位素必修2专题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5三、各个单元教学深广度建议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基本要求①了解蒸馏、萃取、分液、过滤、结晶等实验方法。②初步学会NH4+、Cl-、SO42-、Na+、K+的检验方法,能用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常见物质的组成。③知道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的实验技能,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发展要求①物质的分离、提纯及物质检验的一般原则。②物质的量浓度应用于溶液中化学反应中的计算。说明不宜拓展:①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②把物质、离子的检验过于具体化。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基本要求①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体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②了解部分典型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并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知道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发展要求从氧化镁的形成推知其它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原因。基本要求①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化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在此过程中掌握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根据物质的导电状况等进行分类,掌握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②认识物质的量,并利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计算。③知道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一些特性,了解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初步学会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简单计算。④能用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导电的原因。⑤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发展要求①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②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③阿佛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说明不宜拓展提示:①对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求学会判断,不要对其它概念(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进行扩展,也不对复杂氧化还原反应进行配平。相关内容将在后续课程中学习②胶体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其不同于溶液的特性,对胶体的凝聚、布朗运动等不宜扩展。6说明①对夸克等不宜作过多纠缠,只要有不断发展的概念即可。②对离子键、共价键等不必深化,《化学2》还要研究。四、课时分配建议单元名称内容建议课时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物质的量2物质的聚集状态1物质的分散系1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常见物质的检验1溶液的配制及分析2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各1原子的构成专题回顾和小结1合计12五、教材处理注意:不同的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不一样,三套教材共有的知识是核心知识,是教学的重点。某种教材独有的内容选择教学。在深广度上,应该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专题一的学习中以下内容暂不要求:CO2和NaOH反应的不同情况、正盐与酸式盐的互变、微溶物参加的反应(在专题二学习)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复杂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快班可以补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溶液配制的过细的操作、全面的误差分析(快班可以介绍)溶解度的复杂计算SO42-对Cl-检验的干扰;CO32-与HCO3-离子的鉴别和检验等Br2、I2在水中及四氯化碳中的颜色(快班可以补入)1-18号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以下内容不要求:气态方程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P36第12题(c类班不要求)胶体的电泳现象、凝聚(c类班不要求)其他班了解以前是考点和教学中的难点,现在的教材中没有,就不要求。7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一、课程标准要求及三套教材比较1.1课程标准内容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通过实验了解氯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对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5.实验:溶液中Cl—等离子的检验,氯气的漂白性。6.查阅资料:日常生活中含氯化合物。1.2三套必修化学1中相关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内容组织的比较表1:钠、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分布情况知识内容苏教版人教版鲁科版1、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化学1:专题2:从海水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化学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化学1: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四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2、钠、镁及其化合物化学1:专题2:从海水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化学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节:几种重要金属的化合物。化学1: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四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表2:钠、氯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的处理元素具体物质三套教材共有的内容三套教材分别特有的内容苏教版人教版鲁科版钠金属钠物理性质,与水的反应,与氧气的反应原子结构,用途,工业制法保存方法-----过氧化钠颜色,状态P579习题出现Na2O2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习题出现Na2O2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碳酸钠物理性质,与酸的反应,热稳定性,用途两者性质的比较无无8碳酸氢钠物理性质,与碱的反应sd,热稳定性,用途无无-氯氯气物理性质,与金属的反应,与氢气的反应,与水的反应,与碱的反应,氯气的用途电解氯化钠制得氯气,潮湿的氯气具有漂白性潮湿的氯气具有漂白性次氯酸漂白性氧化性强,见光分解见光分解溴单质、碘单质人教无介绍颜色、状态、溶解性、氧化性比较-------颜色、状态、溶解性、氧化性比较从上表可以看出,课标中列出的氯元素和钠元素代表都做到了抓核心、忽略枝节,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处理基本一致。表3:核心概念内容在三套必修化学1教材中的分布核心概念与理论知识苏教版人教版鲁科版电解质、电离与离子反应2.2钠、镁及其化合物2.2离子反应2.2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2.1氯、溴、碘及其化合物2.3氧化还原反应2.3氧化剂和还原剂表4:三套必修化学1教材中关于两大反应内容的比较核心概念原理知识三套教材共有的内容三套教材分别特有的内容苏教版人教版鲁科版电解质、电离与离子反应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及其应用(离子共存
本文标题:化学1教材分析及处理(交流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296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