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 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解说词(修改稿)
1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参观流程及解说词一、入园(枣乡红韵牌坊下车):庄重严肃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学员来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请各位学员列*路纵队(地面标注数字、根据参观人员数量列2-6路纵队)。我是讲解员***,现在进入教学时间,请把手机调至震动或静音状态。深情地冀鲁边区是全国著名的抗日根据地,是抗战初期山东省委领导的6个战略区之一。70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悍然侵我中华,铁蹄所至,山河玉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在这里,英雄的冀鲁边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抵御外侮,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冀鲁边区形成了“英勇无畏、敢为人先;团结一心、大爱为国”等冀鲁边精神。平和地冀鲁边精神和遍布冀鲁边大地的枣树的品格十分相似。这一棵棵朴实无华默默生长的枣树,“根不争地、冠不争天、叶不争春、花不争艳”,但生命力极其顽强。在平原游击战中,茂密的枣林还是掩护我军民的天然屏障。为铭记在这里战斗过、流过血的革命前辈,铭记在这里长眠的革命先烈,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区的发展,我们把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选在乐陵市万亩枣林进行建设,这里枣林环抱,2绿水围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以表达对先烈的崇高敬意。整个纪念园分三期进行建设,总规划面积2200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设期限为4年,到2017年底全部完工,形成一个大型红色文化综合体。目前,我们完成了占地186亩的一期工程,主要有5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渤海广场(入口牌坊、主题雕塑);第二部分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第三部分烈士碑林;第四部分纪念广场(英雄纪念碑、烈士墙);第五部分常大娘展馆(体验式地道)。纪念园是“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请学员随我参观。二、广场主题雕塑前平和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纪念园主题雕塑。雕塑由昂首并肩的工人、农民、军人三个人物形象组成,雕塑的寓意是: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引领着中国前进的方向;我们的国家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革命的胜利离不开武装斗争,冀鲁边的军队来自人民,依靠人民,并为人民利益而斗争。雕塑下方浮雕,是发生在冀鲁边区的四个历史故事。西侧是乐陵籍抗日名将宋哲元所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1937年7月7日打响全中国全面抗战第一枪的故事。东侧是黄夹起义的故事。1937年8月13日,杜步舟和山东省委派来的老红军干部周凯东领导当地民众在黄夹镇3扛起抗日大旗,宣布起义,这是山东省最早的抗日武装起义。南侧雕刻的是肖华挺进冀鲁边的故事。1938年秋,年仅22岁的“娃娃司令”肖华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来到乐陵,这是最早来山东创建根据地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北侧是万人挽留牟宜之的故事。国民政府乐陵县长牟宜之举一县之人、财、物力支持八路军抗日。他与肖华司令员,密切合作,共同抗日,堪称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经典之一。请学员跟我继续参观,共同追寻那逝去的战火硝烟,共同领略那撼人心魄的动人事迹。三、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各位学员,请整理队形(停2分钟)。各位学员,前方这座气势恢弘的仿古建筑就是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该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馆名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将军亲笔题写。纪念馆于2014年9月16日正式开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社会各届前来参观的群众万人次,受到广大参观瞻仰者的广泛好评。请随我入馆参观,进入馆内请保持安静。(一)序厅【中央雕塑前】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座党徽下的雕塑。雕塑前半部分展示的是冀鲁边区英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拿起武器奋勇杀敌的场景;特别是挥舞大刀的战士,4威风凛凛,英气逼人,形象展示了边区作者郭澄清名著《大刀记》中所体现的冀鲁边区人民英勇不屈、爱家爱国的侠义精神。后半部分展示的是边区人民男女老少全力支前的场景,展现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作为整幅雕塑背景的老枣树是冀鲁边区的特有元素,冀鲁边区各县大都有种植枣树的传统。枣树黝黑坚硬的树皮、虬劲有力的枝干、布满树身的坚刺、甘甜怡人的果实,正是冀鲁边人民善良淳朴、英勇顽强、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的写照。【前言】深沉地(背诵《前言》)冀鲁边区是抗战初期形成的山东六大战略区之一,是山东抗战的“先行区”,华东战场的“后方基地”。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是山东最早的抗日武装,黄夹起义是山东最早的抗日武装起义,乐陵县民主政府是山东第一个民主抗日县政府,流坡坞阻击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抗战第一枪。冀鲁边军民英勇顽强、百折不挠。八年抗战期间,冀鲁边区对日伪作战近千次,歼灭日伪军数万人。在抗战前期,先后转移出部队15000人开辟鲁西、鲁南根据地,对开创华北敌后抗战新局面和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冀鲁边军民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抗日战争期间,有90多名县团级干部、10多万战士、民众牺牲。在国家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中,有共产党员143名,其中8名牺牲在冀鲁边区;解放战争期间,输送了10万人5参军、出动了50万人次支前,成为整个华东战场的后方基地。减租减息、土改等工作在这里探索实践、率先实行,成为探索新中国农村政策的“实验田”。【序厅浮雕】这面浮雕墙展示的是冀鲁边区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冀鲁边区区域图】我们来了解一下冀鲁边区的具体位置。(辅以激光笔教具)冀鲁边区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当时人口约600万人。刘少奇曾说:冀鲁边南临济南、北迫天津、西胁津浦铁路、东据渤海海岸,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按现在区划,涉及2省(山东、河北)、4市(济南、德州、滨州、沧州)、24个县市区。这一带又称鲁北、津南地区,是天津、济南两大重镇南北相夹的沿海平原地带。这里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山东抗战六大战略区之一。(二)第一单元:漫漫黑夜星火燎原〈舒缓地〉这一单元主要展现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即冀鲁边区域党组织的建立和革命活动情况。正因为这一地区党的组织成立早、活动好,群众觉醒早、基础好,从而为冀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冀鲁边区域的沧县二中、惠民四中、德县博文中学等都举行了罢课游行。1921年7月,6中国共产党成立,靠近天津、济南,且交通方便的冀鲁边区域人民纷纷成立党的组织,开展革命活动。早期党的组织活动是分津南、鲁北两个区域同步进行的,这一地区的革命基础非常扎实。【津南地区党的活动】在津南地区,不得不提到3位早期的共产党员:张隐韬、刘格平、贾震。【张隐韬】南皮县人,黄埔一期毕业,1922年由罗章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津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1922-1924年,曾先后与邓中夏、王尽美、张国焘等早期党的领导人共同组织开展革命斗争。1925年12月,他组织成立了津南农民自卫军,在泊头镇宣布起义,与反动军阀和土豪劣绅开展斗争,这是在我国北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向北洋军阀打响的第一枪。队伍发展到1200余人,纵横驰骋鬲津河两岸五、六个县。1926年2月,起义遭到军阀镇压,张隐韬壮烈牺牲。【刘格平】孟村县人,1922年加入共青团,1923年建立了津南第一个共青团支部,1925年与张隐韬共同发动了津南农民武装起义,1926年经张隐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仅24岁的刘格平建立了沧县二中党支部,这是津南地区第一个党支部。随后不到半年时间,津南地区党支部发展到25个。1927年3月,建立了津南特委,刘格平任书记。1934年4月,他亲自领导了三四万人参加的马颊河暴动,人数、7规模、影响均史无前例。建国后,刘格平曾任中央民委党委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北京军区政委等职。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2次被捕,13年牢狱生活,都没有摧毁他的顽强的斗志。他像一把火种,把他洒到哪里,哪里的革命斗争就如火如荼蓬勃开展。【贾震】贾震,盐山县人,1909年出生,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夏秋之交,他先后建立了荣庄等3个党支部。其中,荣庄党支部是乐陵第一个党支部。同年初秋,在孙七村建立中共乐陵县工委,贾震任书记。1935年8月,乐陵县委改建为中心县委,贾震仍任书记,负责领导周围6个县党的工作。【鲁北地区党的活动】1926年9月,在平原县成立了中共鲁北地委,负责人李宗鲁。在鲁北地区党的活动,贾乃甫起到重要作用。【贾乃甫】齐河县人。1921年9月,在济南读书的贾乃甫参加邓恩铭与王尽美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鲁北最早的共产党员。1924年,贾乃甫在家乡建立了中共鲁北第一个党支部——齐河县后里仁庄党支部,这也是冀鲁边区域最早的基层党支部。至此,津南、鲁北两地区党组织的建立,都走在了全省乃之全国的前列。这一时期的党组织,虽然只是星星之火,时刻受到反动势力镇压,但都表现出极为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积蓄起强大的燎原之势。(看图版讲解)8(三)第二单元浴血奋战抵御外侮第二单元主要展现抗日战争爆发后,冀鲁边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全力打击日本侵略者,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冀鲁边区在抗战时期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蓬勃发展期(抗战爆发——八路军挺进冀鲁边)。【宋哲元雕塑前】1937年“七七事变”,面对日军的挑衅,驻守宛平城的国民革命军29军将士奋起还击,打响了中国全面抗战的第一枪。时任29军军长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宋哲元,就是乐陵人。宋哲元一贯主张抗日,抵抗侵略。1931年“九一八”事变第三天,宋哲元通电全国,发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怒吼,他在士兵吃的馒头上印着“勿忘国耻”,以示警示。他组建了大刀队,将乐陵形意拳掌门人尚云祥大师请到部队传授一招毙敌的五行刀法。1933年3月,日军进占热河。宋哲元指挥29军将士在长城要隘喜峰口、罗文峪与日军展开血战。全军将士挥舞大刀,浴血拼杀,经过激战,消灭日军6000余人,获喜峰口大捷,震动全国。当时我们的武器装备极为落后,大刀成了我军近距离突袭和夜袭的利器。喜峰口战役,是中国政府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寇侵略的首次胜利,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延缓了日军全面侵华的步伐。同时,29军大刀队的威名也远扬天下。作曲家麦新受929军感染,连夜谱写了慷慨激昂的《大刀进行曲》,歌曲迅速唱遍了全中国。1940年宋哲元因病逝世后,毛泽东曾称他为“真正之抗日英雄”。各位学员,让我们共同聆听那首铿锵激昂的《大刀进行曲》,重温那段荡气回肠的岁月。(播放歌曲录音)【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救国军】1937年7月15日,七七事变仅过去一周时间,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就在旧县镇宣告成立,大会推举周砚波为救国会会长。至10月,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1500余人的武装。这是山东省最早成立的抗日民众团体。【乐陵县抗日民主政府】1937年10月,救国军占领乐陵,建立了以周砚波为县长的乐陵县抗日民主政府。这是冀鲁边区第一个,也是山东省建立最早的抗日民主政府。【黄夹起义】由杜步舟、周凯东领导的黄夹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山东省最早的抗日武装起义。1937年,乐陵的杜步舟按照津南工委的指示,组建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六团,口号:“是好男儿上前线,武装抗日保家乡!”。很快,队伍发展到130人,步枪60支。武器不足,他仿效宋哲元的大刀队,决心自己锻打。很快,100把锃亮的大刀顺利出炉。他又请来形意拳大师尚云祥的弟子传授五行刀法。时机成熟,1937年8月13日,杜步舟和延安派来的红军干部周凯东,在黄夹镇北街举起抗日义旗,此后,这支队伍一直活10跃在乐陵、宁津抗日前线。冀鲁边区所体现的这种热血报国,敢为人先的精神,至今仍闪耀着光芒。宁津籍作家郭澄清创作的长篇小说《大刀记》体现了宁乐边界军民大刀抗日的情景。现在在宁津县些胡店镇崔杨村仍存有4台为八路军打造大刀的红炉。【冀鲁边工委的建立】1937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派于文彬来到冀鲁边区,建立了冀鲁边区统一的党组织——中共冀鲁边工委,于文彬任书记(1938年2月因枪支走火牺牲),马振华任组织部长。冀鲁边三个字首次出现在党的机构名称中,我们通常以此作为冀鲁边区形成的起始时间。第二阶段:辉煌高峰期(八路军挺
本文标题: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解说词(修改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0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