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四川省仁寿县黑龙滩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ppt 90)
四川省仁寿县黑龙滩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大纲)规划大纲主要内容旅游发展环境条件旅游资源系统及其评价旅游市场分析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旅游活动项目规划旅游功能区规划旅游发展环境条件(一):区位条件黑龙滩水库距仁寿县城5公里,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市68公里,南距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乐山大佛、峨眉山89公里,西距三苏故里眉山30公里,位于四川旅游南环线中的最佳位置。经国道213线、成乐高速公路、省道163线以及环湖西路,分别可从南、北、西三个方向进入黑龙滩水库景区。随着环湖西路的建成,从成都乘车仅1小时车程便可到达,交通十分方便。旅游发展环境条件(二):发展条件1.经济条件人口仁寿县2001年总人口159.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4.72万人,非农业人口15.18万人,全县人口密度(2001年)每平方公里613人。国民经济状况2001年全县GDP达512924万元。工业主导产业有采煤、化工、建材、电力、机械、纺织等。2001年仁寿工业总产值126278万元,比2000年增长6.7%。农业以小麦、玉米、稻谷等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甘蔗、花生、枇杷为主。养殖业以淡水鱼、蚕、猪、兔等为主。特产有仁寿芝麻糕、干巴牛肉等。产业构成仁寿县是四川省农业大县,近年来产业经济快速发展。2001年第一产业产值16.8409亿元,第二产业13.6330亿元,第三产业16.0605亿元,分别相当于当年GDP的37.0%,27.2%,35.3%,属“一三二”产业结构。2.自然条件地形地貌龙泉山脉由东北向西南斜贯仁寿县境西北部,在黑龙滩水库由北而东呈现环抱之势,绕湖往南横亘。低山、深丘、浅丘高低错落,层次丰富,使黑龙滩水库成为一个由群山环抱、山岭屏嶂所构成的地理单元空间。气候仁寿县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黑龙滩库区又有丰茂的林木植被和广阔的水面调剂空气与气温,因而使景区内具有无严寒酷暑的优越气候条件,加之景区周边范围无工业污染,所以水体、大气、环境质量较好,空气清新,雨量适中。气温:全年平均17.2℃,七月平均26.7℃,一月平均6.9℃。降雨量:全年平均1033mm,七月平均249mm,一月平均9.3mm。相对温度:全年平均77%,七月平均81%,一月平均77%。植被土壤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和动物生存,现有林木5062公顷,占总面积64.4%,森林覆盖率98%,有300多种珍稀花、树、鸟类60余种。水文水库水体属岷江支流鲫江河上游,水域面积23.6平方公里,湖岸周长逾310公里,水体南北纵长25公里。整个湖面呈多枝节形,湾岔迂回多变,岸线蜿蜒曲折,有7坝、7峡、85岛之谓。3.历史文化仁寿县历史悠久,先秦时为蜀国辖地。考其命名缘由,最为妥当一说为隋文帝时营建仁寿宫,且隋高祖晚年常居仁寿宫,故蜀王秀请改辖地名为仁寿以合其意。悠悠数千载,文人学者,代有其人;民间文化习俗,持久不衰,蕴育了瑰丽独特的地方文化。龙文化:以黑龙滩景区为中心,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蓝本,以源远流长的仁寿风土为背景,长期积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黑龙文化。黑龙滩水库区域一山一水都有一段龙的传说,这些传说栩栩如生,形象生动,与景物相映成趣,成为景观的传神之笔:荫溪沟——龙洞石板坡、鲫江与陈大山太乙坝——龙岩——报恩寺戏曲、曲艺、杂技、文学、民歌等方面也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和川南古朴民风的精华,成为仁寿人民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正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文化繁荣景象。旅游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黑龙滩水库的旅游开发即已起步,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近年来黑龙滩邮电局与黑龙滩电视中心的胜利竣工,以及程控电话网,移动通讯A网、C网、无线寻呼网,电视微波网,有线网的全面开通,为旅游投资创造了良好环境。库区内目前共有宾馆、饭店8家,大小游船93只,接待能力已有一定规模。但就目前旅游开发来看,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布局;2、对外宣传力度不够;3、深厚的文化底蕴未得到充分发掘与展示;4、缺乏有特色旅游产品、形象不突出。旅游开发投资的机遇与环境目前,黑龙滩风景区旅游发展面临着大好机遇:1、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西部发展经济的倾斜政策;2、中国加入WTO使旅游业与国际接轨,更多外方的参与和投资;3、眉山市委、市政府与仁寿县委、县政府对黑龙滩景区旅游业发展的支持;4、群众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的拉动效益并积极拥护。同时,黑龙滩风景区也具备了较好的投资环境:1、良好的区位条件以及国道213线、省道163线与环湖西路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提高了黑龙滩旅游区的可进入性,使之具备了依托成都平原经济圈为主要客源市场开发旅游的条件。2、黑龙滩具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既可作为单一主题开展旅游活动,又能通过与区域内其他景区景点形成有特色的、多品种的互补性旅游板块,提高其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3、仁寿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积极支持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即:允许各地外商在划定区域内经批准可开设特种行业;大规模开发的景区内土地出让价可下浮10%;涉及成片土地开发的旅游业项目,可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租赁或参股取得使用权;利用区内荒坡、荒土搞农业综合开发和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来土地使用费等。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改善了黑龙滩旅游区投资的政策环境。4、黑龙滩开发区的设立,从组织上便于景区的统一规划、整体开发、集中管理,有效地提供了黑龙滩景区开发投资环境的组织保障。旅游资源系统及其评价(一):旅游资源调查与分类按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特征分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案。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与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提出的分类标准,仁寿县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2大类、16小类、100多处景区景点。仁寿县主要旅游资源一览表.doc其中,黑龙滩景区具有的资源横跨自然、人文两大类,有水景、山景、岛屿、峡谷、摩岩石刻、寺庙、塔、水电工程、农林园艺等9个小类。旅游资源系统及其评价(二):自然旅游资源水景黑龙滩水库库区幅员186.4平方公里,湖面23.6平方公里,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3公里,湖边长310公里。库区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林壑清幽,湖岸回环,鸟鸣燕舞,如梦如幻,湖中有7峡7坝85岛,形成北、西、东、中四大景段。有大坝雄姿、溢洪瀑布、龙岩古迹、蟠龙绿岛、报恩寺院、八仙群岛、三湾积翠、双燕湖光、青龙花木、山王果园等十大景点40余处景观。湖区四周林木葱郁,四季妩媚清新,湖中有野鸭、白鹭,灰鹤、天鹅等上百种鸟类栖息。岛屿1、黑龙滩三大湾位于黑龙滩水库腹心地带,是库区最大岛屿之一。该岛形貌奇特,湾多水深,岸线曲折,与西部丘陵一堤相连,孤而不离,不仅处处都可泊船,且有公路直达岛上。岛上有花果山、披风山、阿弥陀佛山、小连山、草坪山、小蓬莱山等,山山相望,林木茂盛,环境幽雅,是黑龙滩最美的景段之一,为省级森林公园。2、青龙嘴位于太乙坝水域的主航线上,距三大湾相距不远,是一个周边有宽阔水面的半岛,也是省林业厅林木实验场的试验基地。岛上300多种珍稀林木花卉,混杂繁茂,四季景色多姿多彩,而且背靠山峦,有公路可通,有码头可泊,环境优美,使人流连忘返。3、太乙坝大梁子山大梁子山岛面积85公顷,为黑龙滩85岛之最。岛屿东部丘陵横亘,茂林沃野;西部遍地石岩,草木不生。临水岩壁,有著名的龙岩石刻,上面刻有长约10多米的无头巨龙,龙身恰在水位最高处。旁有明代及唐代的摩岩石刻坐佛、碑碣等,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山景1、陈大山位于黑龙滩水库大坝东北,与大坝隔湖遥峙。山麓三面环水,峰巅报恩寺宝塔高耸,为黑龙滩第一峰。2、土地坎位于陈大山北麓,有三峰临湖屏起,前景湖水涟漪,后枕杨家、张家、黄连三山,峰有古桐如伞盖然,山腰山下,果树满坡,且存有普照寺遗址。临山远眺三大湾,俯视青龙嘴,遥遥十数里,历历在目。土地坎南,背山面水,林木茂盛,山石嶙峋,有古仁寿(陵州)至成都的驿道,据传为蜀汉诸葛亮之盐道运输线,现依稀可认出其遗址。峡谷洞穴萌溪沟俗称迷津渡,位于黑龙滩东南众峰包围、沟谷遍是的峡谷中,四周山脉横亘,两岸青山夹峙,山坳曲水中野林成壁,一派幽深的天然风韵。在峡谷中隐有龙洞,洞长3华里,直通水库库底。旅游资源系统及其评价(三):人文旅游资源仁寿县历史悠久,秦汉时为武阳县东境,距今1450年。定名仁寿,在隋开皇十八年,距今1389年。县内人文旅游资源众多,经初步调查统计,共有摩岩石刻(造像)、古代宗教建筑、历代军事遗址、塔、古墓葬、民居、城市公园、民间艺术、土特产品、水电工程、农林场14小类,130余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唐代牛角寨摩崖造像、清代的奎星阁。最具旅游开发价值的是牛角寨摩崖造像(高家大佛)。牛角寨摩崖造像(高家大佛)牛角寨摩崖造像,位于今县城北35公里的文宫区高家乡鹰头村,海拔760米,南、北、西三方群山连接,层峦迭嶂。东面俯视,沃野千里,近观鹰头水库,远眺简阳三岔湖,银光闪闪。牛角寨的东侧岩壁,依山造有一尊大佛,半身坐像,坐西向乐,双手齐胸合十,坐高15.85米,宽11米,面形丰富,眉似弯月,双目微睁,平视东方,嘴角微向上翘,发成螺髻,神态安祥,线条流畅,是修造乐山大佛的蓝本,系唐代作品。牛角寨摩崖造像共101龛1519尊,多为镂雕,精品甚多。太乙坝龙岩黑龙滩库区北部的太乙坝,是文物荟萃之地,有唐代镌刻的龙崖、坐佛、碑碣。依崖所刻的石龙长约10米,鳞甲鲜明,跃然崖上;湖水上涨时,龙身少许浸入碧波,大部腾跃湖面,宛若戏水,蔚为壮观。在龙崖附近的一座佛龛两边,石壁光洁,了无痕迹,如果泼水上去,就渐渐显露出苍劲的竹枝和潇潇的竹叶,这一奇迹被称为“泼水现竹”。据说是北宋画竹圣手文同在仁寿做官时留下的手迹。至于为何“泼水”能够“现竹”,则是一个未解的谜。奎星阁奎星阁位于仁寿县城中心地位,属奎星街一段。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后毁于战火,于同治二年(1863年)重建。1988年将古阁修葺一新,重放光彩。奎星阁阁基占地196平方米,基宽14米。由须弥座、阁身、宝顶三部份组成。高29米,为四重檐八面体攒尖式木结构建筑,青灰简瓦屋面,维修后改为琉璃瓦。底层用八檐柱、八廊柱、八金柱构成主体,其中,八金柱贯通阁身,每层构架迭次向内缩收一个步架到第四层,接底金柱则成为檐柱,故另设八根金柱,该金柱在山檐重力下起杠杆作用,将其挑起,使之微微离地,成为真武阁式的悬柱建筑,这是奎星阁的建筑特色之一,而奎星阁八面宽度互不相等,又是该阁的又一建筑特色。虞允文墓虞允文墓,位于虞丞乡玉屏山麓。据资料记载,墓有陵园,宽广数百尺。陵内有祠,墓高五尺,宽二丈,墓前有石人石马从侍,石羊石猪作供,筑有拜台及华表三座,四周砌石围墙为护。今俱毁,惟墓台、墓碑犹存。双石牌坊双石牌坊,位于仁寿县城东南部50余公里的禾加区中华乡牌坊村,距牌坊村小学东方200米,南北向,两坊上下对列,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板大道贯穿其间。两坊间距44.5米,依所处地势由低到高分别编为一号坊和二号坊。一号坊建于清光绪七年(1882年),是清王朝为表彰徐母杨氏夫死从子和孝敬老翁钦旨建造的“节孝坊”。坊高11.17米,宽7.16米,四柱三开间格局,明间空(宽)2.52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顶,牌楼式仿木结构,筑宝瓶式坊顶二号坊建于清光绪八年(1883年),是朝廷旌表徐母余老太君(一号坊杨氏之婶娘)所建之节孝坊。坊高12.53米,建造风格与一号坊略同,不同点在于:坊顶筑宝塔。土特产品1、文宫枇杷文宫在仁寿县境内二峨山南麓,此区域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宜种植枇杷,种植历史已有100余年。生长快、投产早、单株产量高、果实硕大、风味独特,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文宫镇已被命名为中国枇杷之乡,有枇杷2万余亩,从1999年至2001年新扩种1万亩。其布局以文宫为基础,向附近10公里范围的松林、敖林、高加、千合、大化等乡镇扩展。2、干巴牛肉仁寿县张二心食品厂生产的干巴牛肉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始创于清代乾隆年间,其特点是:型如纸片,条粒成型
本文标题:四川省仁寿县黑龙滩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ppt 9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0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