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优化作业提高1.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等物质的量FeSO4和Fe2(SO4)3溶液混合,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溶液B.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C.当一束强可见光通过该分散系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D.该分散系很不稳定解析:该分散质粒子直径5.5~36nm在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1~100nm的范围内,所以判断该分散系是胶体,A项不正确。胶体有丁达尔效应,C项正确。分散质是盐FeSO4和Fe2(SO4)3与碱NaOH反应的产物而不是Fe2O3,B项错误。胶体比较稳定,D项错误。答案:C2.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解析: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在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得到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产生的氢氧化铁粒子的聚集体已大于100nm,形成的是悬浊液;血液是胶体,通过微波可以使胶体凝聚;树林中的水雾是气溶胶,也具有丁达尔效应;血液透析是利用渗析原理,让血液中的毒素通过半透膜而除去。答案:A3.某胶体遇盐卤(MgCl2·6H2O)或石膏易发生聚沉,而与食盐水或Na2SO4溶液相遇聚沉的效果就差一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胶体中胶体粒子大小约为10-9~10-7cmB.该胶体粒子带正电C.该胶体遇BaCl2溶液或Fe(OH)3胶体可发生聚沉D.Na+使此胶体聚沉的效果不如Ca2+、Mg2+解析:A错误,因为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而不是10-9~10-7cm之间。B错误,因为此胶体遇到盐卤或石膏易发生聚沉,说明该胶体粒子带有负电荷。C正确,因BaCl2中含有Ba2+、Fe(OH)3胶粒带有正电荷,故都能中和该胶粒带的负电性使胶体聚沉。D正确,因为两组物质分别都有Cl-和S-,故造成不同效果的一定是Ca2+、Mg2+和Na+的不同所决定的,故D正确。答案:CD4.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材料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如果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水中所得混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能全部通过滤纸B.有丁达尔效应C.纳米材料能通过半透膜D.有电泳现象解析:纳米材料的直径在几纳米至几十纳米,作为分散质分散在水中就得到了胶体分散系,胶体分散系能全部通过滤纸,有丁达尔效应,可能有电泳现象,但纳米材料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答案:C5.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2B.在河流入海口易形成沙洲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解析:豆浆中加盐卤做豆腐,河流入海口形成沙洲为胶体的聚沉,C为丁达尔效应,都与胶体的性质有关;D为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答案:D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透明,不是分散系B.“冰水混合物”是一种分散系C.分散系有的是纯净物,有的是混合物D.分散系都是混合物,按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的组合可能有9种方式解析:溶液全部是分散系,且一定是混合物。根据分散剂和分散质的状态可以判断出组合方式有9种。答案:D7.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填入下列横线上:A.过滤B.聚沉C.凝胶D.布朗运动E.电泳F.丁达尔效应(1)Fe(OH)3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叫。(2)光束通过Fe(OH)3胶体,可看到明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3)Fe(OH)3胶体中加入硅酸胶体,胶体变得浑浊,这是发生了。(4)鉴别Fe(OH)3胶体和盐酸的方法是。解析:(1)因Fe(OH)3微粒带有正电荷,所以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阴极区移动,而使该区颜色加深,这种现象称为电泳。(2)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光亮的通路,称为丁达尔效应。(3)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胶体会发生聚沉。(4)鉴别胶体和溶液利用丁达尔效应。答案:(1)E(2)F(3)B(4)F8.为研究胶体的性质,某同学查阅了如下资料:①当一束可见光(波长4×10-7~7.6×10-7m)照射到某一分散系时,若该体系粒子直径小于10-9m,则光束发生直射现象,光路没有明显增强;若粒子直径大于10-9m小于10-7m,则光束发生明显的散射现象,即光路显著增亮;若粒子直径大于10-7m,则光束发生反射现象,光路逐渐变暗,同时可看到一些颗粒。②胶体粒子的直径比溶液中溶质粒子的直径大得多,但胶体却能较稳定地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有较大的表面积,能有选择性地吸附与其组成相同或相似的离子,导致胶粒带电。减弱或中和胶粒所带的电性,可使胶体聚沉(如加热、加电解质、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等)。③给Fe(OH)3胶体接通直流电源,可发现阴极附近红褐色加深,这种胶粒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该实验证明Fe(OH)3胶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回答下列问题:(1)资料①中说了几种分散系,请你按次序列举一下:、、。(2)腌制咸鸭蛋时,Na+、Cl-能透过蛋壳内壁的半透膜进入蛋白质内,而胶体粒子蛋白质分子却不能透过半透膜。请说明半透膜上孔径的大小:。(3)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解决方法之一是把这些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然后插入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这时阴、阳两极可分别聚集氧化铁和陶土。这种做法的可能原理是。(4)Fe(OH)3、Al(OH)3胶体常用于净水,使用原理是。(5)江河入海口常形成泥沙三角洲,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解析:资料①说明可见光对三种分散系的影响,胶粒对可见光散射造成胶体的丁达尔效应。资料②说明胶粒带电是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胶粒一般优先吸附与其组成相同或相似的离子,如Fe(OH)3胶体微粒吸附Fe3+带正电。资料③通过电泳现象证明了胶粒带电。答案:(1)溶液胶体浊液(2)半透膜上孔径比单个分子或离子大,但比胶粒小,约为10-9m3(3)陶土、氧化铁胶体粒子所带电荷电性相反,通电后分别向两极移动,这种做法依据了电泳原理(4)胶粒表面积大,吸附性强,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故可用于净化水(5)江河水可看成是泥沙胶体,海水是电解质溶液,胶体遇电解质,由于胶粒电性被中和,引起聚沉9.Fe2O3又称铁红,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Fe2O3固体(红棕色)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将其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用上述所得溶液进行以下实验: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属于反应。(3)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4)另取一小烧杯也加入20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mLFeCl3溶液,振荡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答案:(1)纯净物Fe2O3+6HCl2FeCl3+3H2O(2)FeCl3+3NaOHFe(OH)3↓+3NaCl复分解(3)红褐(4)乙溶液与胶体
本文标题:化学测试题3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09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