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化学能与电能说课及教案.don
说课教案(1)说教材分析说教学课题:一、教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化学与能源”“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知识的扩展和应用,同时是对上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中关于“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同时其也将为后面学习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电化学”奠定基础。2、学情分析1、本阶段学生已经预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在必修一的第二章中学生已经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懂得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得失,这样就有利于理解原电池中的电子转移问题。2、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电化学的内容,有些地方可能理解不能很顺畅。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2)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2)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教学难点:从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说教学程序设计说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关于电力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作用,提出问题: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什么条件下能转化为电能呢?又是如何转化的呢?(2)多媒体呈现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和火力发电的相关图片进行分析。二.建立新思维,提出新的研究任务(1)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火力发电的利与弊,提出问题: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怎样实现这个转变?(2)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利与弊,实现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模式向“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新思维模式的转换,同时形成高效利用燃料,不浪费能源,积极开发高效清洁燃料的意识。这种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又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入学习主题,避免思维的盲目性。三.实验探究:原电池及其原理(1)原电池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投影实验内容]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在导线之间接入灵敏电流计,观察现象。(2)[动画模拟]铜锌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具体生动的动画,将学生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宏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学生归纳,共同完成: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负极(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正极(铜片):2H++2e-=H2↑(还原反应)总反应式:Zn+2H+=Zn2++H2↑(3)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用直观的图讲解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留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认为可以判断的其他方法。四.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根据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列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在通过实验对组成条件进行验证。[投影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作电极。(3)电极材料都插入电解质溶液中。(4)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五.课堂小结原电池的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构成条件:(1)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作电极。(3)电极材料都插入电解质溶液中。(4)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归纳为:两极一液一回路)六.课后任务1.设计水果电池2.作业:P44-451、2。说教学程序设计分析说板书设计:主板书:2.化学能与电能一.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二.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Zn+2H+=Zn2++H2↑三.构成条件:(1)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作电极。(3)电极材料都插入电解质溶液中。(4)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总结为:两极一液一回路)副板书:电极反应式负极: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正极:铜片:2H++2e-=H2↑(还原反应)说多媒体使用:用投影展示原电池实验、及探究原电池构成条件的实验。说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辅以多媒体教学、问题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以“问题”为线索,挖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启发式学习,最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而接受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说学生学法指导:1.实验探究法2.实验对比法学生主要运用实验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概括、等学习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精神。教学教案(2)授课班级授课时间课型课题化学能与电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2)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2)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重点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难点教学难点:从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教具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引导、讲解法板书设计:2.化学能与电能一.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二.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Zn+2H+=Zn2++H2↑三.构成条件:(1)能自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作电极。(3)电极材料都插入电解质溶液中。(4)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总结为:两极一液一回路)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环节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根据前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知道了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提出化学能与电能如何实现转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提问】:物质中的化学能在什么条件下能转化为电能呢?又是如何转化的呢?思考并阅读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环节二.建立新思维,提出新的研究任务火力发电的转化过程的分析,提出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路。多媒体呈现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和火力发电的相关图片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转化过程中的利弊,提出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路。了解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及火力发电的转化过程。通过与学生一起共同分析火力发电的过程及利弊,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环节三.实验探究:原电池及其原理.原电池的定义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投影展示】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在导线之间接入灵敏电流计,观察现象。投影展示原电池反应的直观图,分析反应的原理。叫学生上黑板书写电极反应式。【提问】如何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阐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写出电极反应的式。进行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直观的观察得出反应的实质。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判断的正负极的方法。学会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环节四.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环节五.课堂小结环节六.课后任务实验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小结设计水果电池作业:P44-451、2。先通过铜锌原电池的实验装置,列出原电池的组成。展示验证原电池构成条件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根据课本所给的材料,让学生课后设计水果电池实验从原电池的装置及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梳理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掌握重点内容。根据所给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使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梳理。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教案:通过修改;试讲:通过重讲(在选项上打勾)指导教师签名:学生课后自我评价与反思:
本文标题:化学能与电能说课及教案.don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12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