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2016届高三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2016届高三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2016.3一、选择题24.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时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A.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思想B.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C.西周的宗法制D.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知识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得出这一制度注重血缘亲情,韩非子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体现了建立中央集权的主张,故A项错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体现的是“仁政”“重民”思想,与亲情无关,故B项错误;西周的宗法制强调血缘,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主要倡导个性自由发展,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25.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清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中国古人重义轻利,到明清之后,材料中体现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并且说“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说明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传统的耻于谈利的思想发生了改变,故A项正确;清代我国的重农抑商政策是强化,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列举了郑板桥,并未体现出当时社会逐利风气盛行,故C项错误;白银成为流通货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26.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深刻表明()A.清代统治者最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B.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C.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D.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答案】B27.中国传统医学把“天人合一”叫做“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这里所谓的“天”是指()A.最高神的人格化概念B.社会发展的规律C.具有生命意义和价值伦理的世界D.自然的气候、地理等因素【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医学【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中国传统医学把“天人合一”叫做“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可知它强调的是自然的天,不是神化的天。将最高神人格化与自然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天”不是指社会发展规律,故B项错误;具有生命意义和价值伦理的世界指的是人类建立的世界,不是自然,故C项错误;自然的气候、地理等因素指的是自然界,故D项正确。【答案】D28.下面是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情况表。这说明()年份进出口总额(千关两)出口额(千关两)1890年94865486551936年1057308452979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B.对外贸易有效抵制了西方的经济入侵C.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顺差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巨大利益【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近代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1890年到1936年中国的进出口发展迅速,说明我国的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西方经济入侵的抵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36年的进出口看,属于逆差,故C项错误;中国近代的对外贸易具有列强对中国掠夺的性质,且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因此并未获得巨大利益,故D项错误。【答案】A29.康有为将孔子形象从万世师表的“圣人”转化为开宗立派的“教主”,倡导变革的“先师”,但并没有得到清政府及时人赞同。这说明()A.清政府加紧了舆论控制B.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C.康有为思想较为激进D.康有为未关照传统心理【知识点】维新思想——康有为思想主张【试题解析】材料未涉及清政府加紧舆论控制的信息,故A项错误;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是新文化运动之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康有为将孔子形象从万世师表的‘圣人’转化为开宗立派的‘教主’,倡导变革的‘先师’”可以看出当时康有为为宣扬变法,将西方的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孔子的旗号进行改革,在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时代,不能为人们接受,故C项正确;康有为本身就是借孔子宣扬改革变法,故D项错误。【答案】C30.第一张《新华日报》于民国二十七年创刊,有《蒋委员长告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还有彭德怀撰写的专论,文章从华北抗战的新形势,五个月来抗战的收获,抗战中遭遇严重失利的原因,持久抗战胜利的因素等四个方面论八路军对抗战形势及抗战任务的认识。对上述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认识较为准确的是()A.国共双方都强调了全民抗战,持久抗战的决心B.抗战相持阶段到来,报纸凸显了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的精神C.报纸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战斗中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D.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答案】A31.1789年,英国人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主张通过饥饿、限制婚姻和战争等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1957年,鉴于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式和人口状况,马寅初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下列有关马寅初“新人口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一时间被采纳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B.与马尔萨斯“人口论”没有明显区别C.针对我国当时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而提出D.体现计划经济特点,适应建设客观需要【知识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马寅初的“人口论”【试题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马寅初的“人口论”第一时间被采纳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马尔萨斯主张通过饥饿、限制婚姻和战争等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而马寅初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得出两者有明显区别,故B项错误;我国经济困难是在1958年到1960年,题目时间是1957年,故C项错误;材料中“节制生育,提高质量”的主张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32.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下列选项蕴含自然法观念的是()A.“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B.“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C.“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D.“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是自由民加上黑奴之五分之三”【知识点】罗马法——自然法思想【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人是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得出罗马的自然法则思想主张自由、平等、生命等自然权利,“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制具有阶级性,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如果故意伤人肢体……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反映了对人们生命的不尊重,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及自由的重视,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是自由民加上黑奴之五分之三”体现的是种族歧视,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33.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宪法)第十一条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域已遭受攻击……”。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B.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D.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知识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试题解析】材料中未涉及联邦议会行使立法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规定了德国皇帝后议会的制约,体现了德国权力制衡的原则,故B项正确。在德国,议会对皇帝负责,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保留了大量的君主专制思想,德国皇帝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故D项错误。【答案】B34.1965年10月,苏联政府通过《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决定实施“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新经济体制的实施()A.是二十年代新经济政策的再现B.反映出苏联效仿西方实行市场经济C.说明苏联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D.丰富了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知识点】勃列日涅夫改革【试题解析】新经济政策倡导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而1965年苏联仍受斯大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故A项错误;苏联改革改革主张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但是并不是主张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虽然对斯大林体制有所突破,但根本上并未摆脱其束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说明二战后苏联尝试进行改革,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故D项正确。【答案】D3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A.两极格局瓦解B.多极化趋势出现C.世界新格局形成D.区域集团化发展【知识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中欧洲崛起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可以判断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极格局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A项错误;随着欧洲的崛起,推动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故B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处于新旧交替时期,并未形成新的格局,故C项错误;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发展的趋势,与题目中政治多极化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道家的崇尚自然,儒家的仁义思想,宗教不杀生观念在古人的环保思想上都有一席之地,甚至将保护环境提到政治高度。中国古代早期的“环保部”叫“虞”。“虞”,既是机构名,又是官衔,职责范围包括了山、林、川、泽的保护与治理。古代环保立法可以追溯到夏禹执政时期,《田律》可以看成最早的环保法,除了规定春季不准乱砍乱伐外,还有多条环保规定,其中包括不得堵塞河道,即所谓“雍堤水”;夏季不准焚烧草木灰当肥料,即所谓“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至于保护水源方面的规定,也很多,如唐宋法律上都有规定“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等,这些立法体现了小农经济时代生态意识中不违农时而增加农业收入的现实功利主义。——来自互联网材料二英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如何解决生产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的难题,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议会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环保法规方面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英国当时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原因。(7分)(3)在治理环境方面英国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8分)【知识点】(1)古代中国环保法规(2)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环境污染)(3)英国治理环境污染的经验【试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道家的崇尚自然,儒家的仁义思想,宗教不杀生观念在古人的环保思想上都有一席之地”得出受传统的儒儒道及宗教思想影响,根据材料一中“中国古代早期的“环保部”叫“虞”。“虞”,既是机构名,又是官衔,职责范围包括了山、林、川、泽的保护与治理”得出受到政府高度重视,根据材料一中“古代环保立法可以追溯到夏禹执政时期,《田律》可以看成最
本文标题: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2016届高三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1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