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北京交通大学201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代码:082302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本学科属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下的二级学科,1987年和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国内该学科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本学科主要依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建设,拥有“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运输自动化与通信”铁道部重点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电磁兼容”国家认证认可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和一批运输自动化、控制及通信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作为研究生指导教师,为研究生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条件和研究环境。本学科研究领域主要以轨道交通自动化控制为核心,在确保载运工具(以陆路交通为主)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实现高速、重载、高密度的运行,是控制、通信、计算机、微电子、信息等技术的在交通领域中的交叉集成应用。出于扩大学生专业面和控制专业的通用性的考虑,培养方案中除保留铁路特色外,扩充了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培养内容。本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1.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以交通工程理论及自动化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通信、计算机、控制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技术,重点研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系统的控制技术、系统设计及实现技术,保证高速铁路交通安全、节能及高效。研究内容:高速铁路的控制理论、方法及技术;高速列车自动化调度指挥系统设计及实现技术;高速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ATC)设计及实现技术等;2.基于通信列车运行控制以轨道交通工程理论及自动化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通信、计算机、控制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技术,重点研究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运行系统的控制技术、系统设计及实现技术。研究内容: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理论、方法及技术;基于通信技术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技术等。3.轨道交通安全理论与方法以系统可靠性理论及安全分析理论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可靠性及安全分析方法、技术及工具,研究运行控制系统的建模、验证、分析及设计,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研究内容: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的安全分析理论及方法;冗余、容错纠错技术;基于形式化语言的系统建模及验证技术;系统可靠性及安全性分析技术;安全苛求系统的设计、仿真、测试、验证及评估技术;4.轨道交通节能优化控制以最优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轨道交通节能需求及系统特点,研究现代轨道交通复杂对象及多目标的节能优化控制方法及技术,实现轨道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研究内容:分层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理论及方法;学习控制和自学习控制理论及方法;模糊逻辑及神经网络理论及方法;列车智能控制技术;基于知识的专家控制技术等。5.交通信息智能感知与处理结合最新的信息感知特征提取技术、故障模式识别与分类决策技术以及容错控制技术,研究适用于交通控制系统设备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信息状态智能感知及处理技术,实现系统信息的智能感知、识别、传输、处理、决策和控制等一体化过程,提高感知及处理水平,增加系统安全性。研究内容:列车控制数据采集与特征表达技术;信息智能感知技术;信息传输技术;数据融合处理技术;状态预测控制技术;基于物联网的网络集成故障诊断系统。6.交通智能控制技术以系统工程,交通工程理论为基础,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安全技术,研究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信息化、智能化、安全、高速、准确的先进交通系统,提高运输效率,增加安全,减少污染。研究内容:智能车辆定位导航技术;安全驾驶辅助系统;交通控制管理的优化;旅客信息向导系统等。7.系统建模仿真测试技术以系统建模仿真理论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基于计算机、通信的建模仿真测试技术,研究建模、仿真、测试方法技术及应用一体化集成的仿真测试技术及系统。研究内容: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测试方法;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测试技术;智能交通系统仿真方法及技术;列车运行自动化调度指挥和管理系统。8、轨道交通系统电磁兼容技术以电磁兼容的基本理论及有关各种标准的基本理论分析为基础,研究轨道交通系统的电磁兼容、电子电气系统抗电磁干扰性能、电波传播、电磁环境及其对人体的影响。研究内容:轨道交通系统抗干扰性能;轨道交通系统电磁环境影响等二、培养目标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了解所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运用一门外国语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2.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在此基础上实行2至3年的弹性学习年限,分为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两个阶段。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本学科硕士生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论文环节。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在申请答辩之前修满所要求的学分。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最低应修满32学分,其中公共课5学分、基础课4学分、专业课和选修课20学分、论文环节3学分。课程学习一般应在1学年内完成。课程设置见附表。五、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科学研究能力和学位论文水平是综合衡量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工作从第二学期的后半学期开始。论文内容应有基本理论和较高的科技含量,学生应独立完成导师指定的论文研究内容,并通过论文工作,显著提高科研水平及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要求应有较高科技含量,要能反映本学科理论与技术最新发展动向,并力争结合现场或市场的应用需求,做出有创新性的论文成果。2.论文开题硕士研究生应通过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对选题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后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含三大部分内容:选题背景和意义;前人已做过的工作和已取得的成果,本人学位论文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及预期研究成果;研究进度安排。开题报告考核通常在第三学期初进行,由3位本学科高级技术职称人员组成专家组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给出考核意见,提出优化建议。3.论文答辩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各个环节且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鼓励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应由2位(及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内外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由经学院学位委员会认定的3名(及以上)具有同行业高级技术职称专家组成。附:课程设置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备注: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开课以当年开课目录为准。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时间考核方式备注秋春公共课21012001综合英语321.0√考试5.021012002学术英语321.0√考试2100930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0√√考试21009307自然辩证法概论181.0√√考试基础课21008300随机过程I322.0√考试≥4.021008302数值分析I322.0√√21008303矩阵分析I322.0√√21008306统计方法与计算322.0√√21008305最优化方法I322.0√专业课22001339线性系统理论I322.0√考试≥20.022001361计算智能理论及应用322.0√22001355安全系统分析理论及方法322.0√22001326近代数字信号处理322.0√22001349最优化理论、方法及应用322.0√22001394系统安全保障技术322.0√24001363基于模型驱动(MDA)的安全系统设计322.0√22001321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322.0√22001346智能交通系统322.0√24001329嵌入式系统322.0√22001363交通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322.0√22001362交通系统建模、仿真与测试技术322.0√22001388电磁兼容测量技术322.0√22001314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应用322.0√22001376传感器网络322.0√22001393轨道交通优化控制技术322.0√选修课跨学科课程论文环节23001301前沿讲座8次2.03.023001315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0
本文标题:北京交通大学201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2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