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1)
农业推广硕士课程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主讲教师:王飞(教授)•进入新世纪,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科技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科技进步将成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成为农业比较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当从宏观上总体把握现代转型农业发展的全局,全面把握好农业现代化改革的历史性机遇,勇于开拓创新,构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新体系,为建设一个生机盎然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农业科技:主要就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化肥农药的用法,各种生产资料的鉴别,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等几方面。•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业,从狩猎到养殖,从采摘野果到种植,离不开劳动人民再生产中的探索和研究,今天,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年代,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农业仍然需要发展,更需要科学。•农业科技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21世纪,农业科技技术已成为推动世界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2011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这个“黄金期”的最重要最突出的标志则是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收入实现“八连快”。•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从2004年恢复增产以来,8年累计增产2810亿斤,年均增产350亿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之一;8年单产提高55.6公斤,年均提高7公斤,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产提高最快的时期之一。•特别是,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四个首次”:即首次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首次连续5年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850斤的新水平。•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同时,我国农民收入实现连续八年较快增长。尤其是2011年,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00多元,实际增长10%以上,增幅再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八个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有效的强农惠农政策。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从2004年的2626亿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万亿元左右,年均递增21%。•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创新》•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农业部决定:•2012年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主题: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重点:推广重大实用技术、支撑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这份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0500字,共分六个部分23条,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1995年,当粮票已从流通领域步入收藏领域时,美国人布朗发表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文章,指出:中国的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中国的农田减少不可逆转;环境破坏造成的农作物减产不可逆转。虽然中国可以也有能力用足够的外汇储备来购买美国的所有粮食,甚至买上几年美国的收成,但谁又能供应得起十几亿中国人的粮食缺口?•国家实施农业科技的三大措施:•948计划(1995年)•国务院发布《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2000年)•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意见(2004)•2009年1月26日,联合国在马德里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高级别会议,在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说:“我要特别祝福与感谢中国领导人,中国在解决温饱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至少解决了我20%的问题。30年来,中国解决了世界1/4人口的温饱问题,并从一个受援国成长为捐助国,这是一个奇迹,是对人类的特别贡献。”•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20亿吨粮食,其中产自中国的达到5亿吨。中国每年消耗粮食5亿吨上下。•国际市场上每年的粮食交易量在2.4亿吨左右,这意味着如果中国的粮食生产出了问题,就是把世界市场上的粮食买光,也只能满足中国需要量的1/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多耕地少、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之一。中国农业的发展历来为世界科学家称道。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林奈曾赞扬过中国的农业;19世纪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中国最早提出了选择原理;德国农业化学家李比希认为中国古代对有机肥的利用,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杂交育种、土壤培肥、生物防治、高产栽培、多熟种植等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从“一五”期间的20%左右,上升到“十一五”末的52%。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和贡献率的提高,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生产已基本稳定,连续丰收。•数据统计:•全国5亿多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的占50.2%,小学文化及以下占37.3%,文盲占6.87%;•我国的耕地面积18.26亿,人均1.38亩,(警戒线为0.8亩)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城市化进程每年占地500万亩;•我国有2.5亿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不到0.5公顷;•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50%左右,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只有30%,分别比发达国家约低30%和4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管理的现状•1、农业科技管理的主体不明晰•2、地方农业科技管理资金匮乏•3、政府对农业高新技术宣传力度不够•4、农业总体的机械化水平不高•当前影响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1、思想转轨迟后,长入经济乏力•2、奖励政策偏向•3、农业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制约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开发•4、农业科技投入与实际需求差距拉大,制约农业科技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目前农业科技管理需要加强的工作•农业科技管理工作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速科技立项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建设,保证立项的科学性、公正性和高效率;•2、突出关系全局和未来的重大农业科技开发项目,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项目,确保重点支持,;•3、注重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使农业科技开发始终瞄准国际市场,促进农业科技整体水平的提高;•4、加强农业科技中试,加速成果转化,培育地方性支柱产业,建立创汇农业基地;•5、继续引导和探索科技部门创办科技开发实体,逐步形成市场反哺科研的机制;•6、调整科技奖励政策,突出市场选择标准;•7、遵循科学研究规律和特点,实行奖励集体与个人相结合,增强科研单位的凝聚力。•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效益(管理就是金钱、管理就是效益)•制度(不是人管人,而是制度管人)•用人(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农业科技管理主要解决:对农业贡献率问题•经营要解决的问题•决策(提出几种经营方案,从中选优,组织实施)•市场化(市场调查与预测,确定产品定位)•经营理念(市场、质量、客户)•效益•农业科技经营主要解决:成果转化率问题•树立新理念,实现管理思维的四大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管理的转变;•从经验管理到制度管理的转变;•从制度管理到以人为本管理的转变;•从传统管理(忽视人的存在)向现代管理(重视人为中心的管理)的转变。•农业科技管理:•是依据农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各项农业技术活动进行组织和策划,以求在时间和经济上最合理、最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农业技术发展目标。它是现代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功效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的主要内容•概论•农业科技计划管理•农业科技组织管理•农业科技课题管理•农业科技激励管理•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第一章概论•一、农业科技管理研究对象•农业科技管理是研究农业科技管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而不是研究农业科技活动规律的科学。•二、农业科技活动的内容•1、农业科技活动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了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教育、推广、应用的全部科学活动过程。•2、农业科技活动包括五大部分•农业科研系统(解决发明、创造,属核心内容)•农业科学教育系统(解决传播、培养人才)•农业科技推广系统(解决应用、转化)•农业科技经济社会系统(解决经济、社会效益)•农业科技管理系统(解决优化、整体创造力)•其中,农业科技管理活动处于中心位置•三、农业科技管理的产生•农业科技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型的现代管理科学,是管理学发展的产物。有管理学到农业科技管理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1、管理学的产生•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于20世纪初。1911年美国人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现代管理学的诞生。•2、科技管理学的诞生•现代管理科学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从企业(企业管理)---政府(行政管理)---经济(经济管理)等领域,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科学管理。•20世纪30年代,美国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的研究,为科技管理学打下了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日益显著,各国政府都建立了管理科学技术的行政部门,从而进入了专职科技管理人员管理科学技术的时代。•3、农业科技管理学的创立•1981年,农业部在天津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业科研管理学术研讨会,成立了农业科研管理研究协作组,开展农业软科学研究。•1990年,成立了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研究会出版了《农业科技管理》杂志,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和教材。•近年来,农业科技管理的实践,不断丰富完善农业科技管理学的理论依据。•四、农业科技管理的基本原理•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3、价值原理•4、生态经济原理•5、学术管理原理•五、农业科技管理的基本原则•1、分工协作原则•2、整体效应原则•3、能级原则•4、民主原则•5、求真原则•6、三重效益原则•第二章农业科技计划管理•一、农业科技计划的编制•编制农业科技计划,就是依据科学的原则、程序和方法,选定农业科技在一定时间内发展的目标、任务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政策措施,并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文件、规划、资料的管理活动。•在农业科技计划管理中它是首要工作。•关于计划•计划是在对未来的工作进行科学预见的基础上,确定未来行动的方案。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用计划来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各方面的活动,是实施管理工作的共同基础。•一、计划概述•1、首先是策划(5W1H):就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预先考虑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怎样做、谁去做,最后定案。(动态计划)•做什么?目标与内容。•为什么做?原因。•谁去做?人员。•何地做?地点。•何时做?时间。•怎样做?方式和手段。•2、决策的产物:管理者对未来的事情,经过考虑过程,最后做出决策,形成了具体的意见、措施、制度等。(静态计划)•二、计划职能的地位•1、首要性:管理必须从计划开始。•2、渗透性:完成其它只能都需要计划。•三、计划的要求•1、坚持明确的目的性•2、反映人的预见性•3、有明确的指导性•4、计划质量、成本令人满意•5、要有可行性•6、要追求效益•四、计划的作用•1、把宏观与微观计划结合起来,提高内部效益。•2、正确地把握未来,使企业在环境中稳定的发展。•3、动员企业员工将注意力集中于企业的目标。•4、合理的资源分配和使用。•五、计划的任务•1、确立企业计划目标。•2、合理分配企业资源。•3、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4、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参加计划管理。•六、计划工作的程序•1、情况分析(市场、竞争、顾客的需要、自己的长处、短处)•2、确定目标(向哪里发展、想完成什么、什么时候完成)•3、预测分析(在什么情况进行)•4、方案决策(选出最有希望的方案)•5、编制计划(制定出具体实施计划)•6、跟踪检查(计划实施中督促)•二、编制农业科技计划的原则和依据•1、编制农业科技计划的原则•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和农业科技发展规律的原则。•因
本文标题: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