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北京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山合水易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中国休闲产品设计与度假项目开发先锋机构山合水易-北京发展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北京市乡村旅游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北京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打造城市、郊区两个市场,坚持‘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特色发展道路,实施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战略,逐步形成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产业体系,不断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在国家旅游局领导下,目前,北京的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已基本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形成了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打造了系列化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探索出了有效的营销手段,引入了形式多样的投融资模式。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已经成为北京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北京模式”的实践二十多年来,北京市的乡村旅游经历了自发发展(1998年以前)、数量扩张(1999年-2002年)、规范发展(2003年-2006年)和品质提升(自2007年至今)四个阶段。近五年来,北京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的“北京模式”,其主要内容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区域分工、定位清晰、社区营销、基础完善、融资创新、标准管理。《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研究》因其理论创新性和模式系统性、前瞻性、落地性,在业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一)开展了系列市(区、县)规划及专题研究近年来,北京市旅游局等部门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先后完成了《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规划》、10个郊区县开展的《乡村旅游用地规划》等规划;同时,完成了《北京旅游产业区域特色研究》、《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乡村旅游“北京模式”研究》、《乡村旅游“北京模式”实践与应用》和《后奥运北京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一系列的乡村旅游课题研究。这些规划和专题研究结合了北京市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发展的实际,清醒认识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出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发展的对策。(二)明确了区、县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区域特色定位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中国休闲产品设计与度假项目开发先锋机构针对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存在的同质化问题,从2007年开始组织专家,对郊区各区(县)的旅游产业区域特色进行了细致调查、认真研究,明确了各个区县旅游特色的清晰定位。如:房山区为“北京祖源、休闲胜地”,大兴区为“绿海甜园”,通州区为“滨水新城、漕运古镇”,昌平区为“温泉胜地”,怀柔区为“不夜怀柔”,平谷区为“休闲绿谷”,密云县为“渔乐圈”等。这些“一区(县)一色”的定位,为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的结构优化与品质升级确立了方向。(三)构建了完整的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产品体系北京乡村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产品体系,主要是乡村景观、乡村民俗旅游村与户、乡村度假区、乡村节庆活动、农业观光园等。另外,2007年,为了提升北京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规模、档次和品牌,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休闲农庄”、“生态渔村”、“乡村酒店”、“山水人家”、“国际驿站”、“采摘篱园”、“民俗风苑”、“养生山吧”八种全新的乡村旅游业态概念。并在《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中制定出了8个北京市地方标准。(四)创新了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投资与融资模式“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7年以后,北京市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尽管投融资主体、方式和渠道各有不同,但是这一阶段北京乡村旅游投融资可以归纳成一个总体模式,即“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政策集成,农民主力,企业投资,市场运作。”主要有八种模式:转移支付模式、复合投资模式、权益融资模式、股权融资模式、社会集资模式、外商投资模式、贷款贴息模式、小额贷款模式。北京在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模式方面有两个特点:其一,投融资模式的类型较多;其二,政府部门联动形成政策支持。(五)实施了精准的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社区营销近年来,通过运用政府公关、社区营销的模式,指导、策划并组织实施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营销活动,将城乡社区、目的地社区、舞台社区、虚拟社区、客源社区等确定为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目标营销市场,开展系列营销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中国休闲产品设计与度假项目开发先锋机构活动,实现了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市场及农业休闲需求和乡村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之间的对接。主要体现在:1.城乡社区、互动营销,如开展“乡村旅游进社区、城乡和谐手拉手”等形式多样的政府公关活动;2.目的地社区、品牌营销,如举办“寻找美丽乡村”评选活动,打造鲜明的品牌形象,启动《京郊旅游手册》110万册免费发放工作;3.虚拟社区、网络营销,如将远郊旅游景区门票采用网络方式公开免费发放给市民;4.舞台社区、节庆营销,如举办北京旅游文化节及各区举办的节庆等150多项节事活动推广北京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通过实施精准营销,极大地彰显了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的宣传效应。(六)建立了行业管理与自律管理的结合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乡村旅游行业管理模式,先后推出了北京市行业标准及自律规范:《北京市郊区民俗旅游接待村(户)评定暂行办法》、《北京市乡村民俗旅游村(户)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北京市乡村旅游景观管理公约》、《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生态休闲旅游区评定规范》和《京郊人家评定标准》等。在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行业管理与自律管理相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二、北京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产业的创新性探索近年来,北京市旅游局开展了“一沟(村)一品”创意策划,积极打造主题产品,筹划了主题鲜明的社区营销活动,开展了“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主题试验区”试点,酒店管理公司管理民俗村、新业态试点、创新和推广了新型业态,提升了北京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的品牌价值,在诸多方面上都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一)开展33条“一沟一品”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沟域带区的规划截止到2009年底,已完成33条“一沟一品”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沟域带区规划。这些沟域带区的规划对解决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发展过程中的散、小、重复建设问题,形成规模经营,构建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产业集群,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2007年规划了海淀区的“大西山乡村旅游示范沟带”、房山区的“十渡山水文化休闲走廊”、怀柔区的“‘燕山满韵’风情大道”、密云县的“云蒙风情大道”等13个区县的13个沟域带区规划。2008年规划了昌平区“温榆河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中国休闲产品设计与度假项目开发先锋机构丽水温泉现代休闲旅游集聚区”、大兴区“庞安田园休闲大道”、延庆县“百里画廊乡村旅游沟域”等11个区县13个沟域带区规划。2009年完成了“怀柔区怀九河多彩休闲带”、“密云县101农耕休闲产业带”、“通州区京杭大运河北运河段休闲旅游带总体规划”等7个区县7个沟域带区规划。(二)开展了77个市级民俗旅游村“一村一品”的创意策划2008年以来,针对北京市乡村旅游产品单一雷同等问题,组织规划单位,开展了市级民俗旅游村“一村一品”的创意策划,促进了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包括海淀区的“法兰西乡情·管家岭村”、丰台区的“地热温泉·南宫村”、门头沟区的“农禅合一·樱桃沟村”、房山区的“养生山吧·中英水北台村”、通州区的“宠物犬休闲文化·大邓村”、顺义区的“红色经典·焦庄户村”、昌平区的“异国风情·瓦窑村”、大兴区的“有机蔬菜大观园·留民营村”、平谷区的“边关山寨·玻璃台村”、怀柔区的“长城壁画·北沟村”、密云县的“体验古镇魅力·古北口村”和延庆县的“奶牛风情·大柏老村”等57个乡村民俗旅游村的创意策划。2010年,又开展了20个市级民俗旅游村的“一村一品”创意策划。(三)持续多年开展了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进社区活动为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和谐城乡游”的宣传促销主题,组织城8区旅游局、街道办和相关社区以及10个郊区县旅游局,连续4年开展了“乡村旅游进社区、城乡和谐手拉手”的政府公关活动,推进乡村旅游进社区。2007年,先后举办了“怀柔旅游走进崇文”、“延庆旅游走进西城”、“房山东城手拉手”等系列推广活动。2008年,免费赠送80万册《京郊旅游手册》进入了社区,深入挖掘乡村游潜在客源;2009年,将城乡社区、网络虚拟社区、主题社区、目的地社区、客源社区等确定为目标市场,与旅行社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精准营销活动;2010年,组织汇编全市150多个乡村的节庆活动手册,免费发放城区。(四)进行了“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创建试点2008年,根据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开展了“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创建试点工作,相比较现有的旅游度假区、旅游开发区、旅游试验区等,生态休闲度假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中国休闲产品设计与度假项目开发先锋机构旅游区是一种更为综合、更加先进、也更符合国家政策及北京市旅游业现状的发展模式。2008年,制定和颁布了《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评定规范》。同年在丰台区南宫开展了创建试点工作,由9名专家组成的北京市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评定委员会评审组通过了评审。至此,南宫成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创建试点第一区”。北京创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启示有三:其一,完善了休闲度假设施;其二,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区协调发展;其三,创新了休闲旅游产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五)开展了酒店管理公司顾问管理市级旅游民俗村试点2008年以来,北京市旅游局会同10个郊区县旅游局,组织市级民俗村与所在区县的三星级(含)以上饭店“结对子”,在实现规模经营、品牌集约化的同时,使游客在民俗村里就能够享受星级饭店服务。与此同时,2010年还选择了五洲大酒店等10家酒店管理公司顾问管理大兴区梨花村、门头沟区爨底下村、平谷区玻璃台村、怀柔区北宅村和密云县河东村5家市级旅游村和昌平区“乡村酒店”雪雅小庄等5家新业态,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六)创新和推广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的八种新型旅游业态2007年,为了提升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产品规模、档次、品牌,北京市旅游局经过认真总结、提炼,提出了发展新业态的创意构想,2008年会同区县旅游局进行深度调研,探索出了八种乡村旅游业态,主要有:国际驿站、采摘篱园、乡村酒店、养生山吧、休闲农庄、生态渔村、山水人家、民族风苑。2009年正式推出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8个标准。2009年和2010年两年,经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评定委员会评定,111家乡村游接待单位入选全市首批乡村旅游新业态。三、北京发展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的主要思考尽管北京市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与国家旅游局的要求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还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和矛盾。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缺乏市级发展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的产业指导意见;二是产业促进和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滞后;三是缺乏统一的国家级、市级服务质量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中国休闲产品设计与度假项目开发先锋机构标准;四是乡村第一产业政府投资向第三产业转移力度不够;五是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的国际化水平不高。面对这些不足,在“十二五”开局之时还需要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业界再接再厉,更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若干建议》的批示精神,继续深入贯彻《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全面推进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把北京建成世界城市和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基于以上因素,有以下主要思考。(一)适时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产业发展意见》乡村旅游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不仅为北京市民开辟了一片乡村休闲娱乐的空间,也成为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目前北京市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产业发展正处在调整优化的关键时期,既要突出解决好当前发展中的紧迫问题,又要更加注重政策机制的系统化和长效化。在此背景下,制定并发布《意见》确有必要,恰逢其时。《意见》应阐明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市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实施策略、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意见》要针对乡村旅游及农业休闲产业的整体发展提出系统性的政策意见,阐明世界城市郊区发
本文标题:北京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山合水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31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