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大学军事理论复习资料,提供全部章节,你可以从中截取老师划的考点答案。军事理论题纲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的含义: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2、国防的基本类型:A、侵略扩张型:这类国家奉行霸权主义政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本国所谓的安全建立在别国的屈服和痛苦之上,经常以本国国防安全受到了威胁为借口,赤裸裸地干涉别国的内政;如美国B、自卫防御型:这类国家以防止外敌侵略为目的,在国防建设上主要依靠本国的国防力量防御侵略和颠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尊严;如中国C、互助联盟型:以这类国家以联盟的形式借助他国的力量进行防卫,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这种类型的国防也有侵略扩张型和防御自卫型两种;如日美和北约D、自主中立型:这类国家基本奉行和平、中立、自主的国防政策,其中有的采取全不设防的方式,有的采取全民保卫的武装中立方式。如瑞士,瑞典3、国防的基本要素:A、国防的主体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是国防活动的实施者,国防是国家的事业,也是国家的固有职能;B、国防的目的要素: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C、国防的手段要素:国防的手段要素是指为了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根据《国防法》的规定,我国国防的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其中军事手段是根本手段;D、国防的对象要素: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根据《国防法》规定,我国国防的对象一为侵略,二为武装颠覆。4、(1)我国古代的国防工程:(兵制建设、国防工程建设、国防思想)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筑路通邮,修建了万里长城;B、隋文帝吸取南北朝战乱的教训,修仓储粮、修固万里长城、开凿运河;C、朱元璋修筑明长城、在海岸线上设置卫所、建立水军并且在沿海主要地段修建了防御工程体系;D、清政府建立沿海水师、设立水师提督。(2)近代国防(国防体制和武装力量变革、国防工业建设、国防观念和国防外交政策的变革。5、我国的国防法规体系:根据宪法规定、立法权力及立法原则,我国现行的国防法规可分为四个层次。A、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国防法规,如《国防法》等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制定颁布的,处于国家基本法的地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等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的,属于基本法之外的其他法律;B、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颁布的国防法规,如《军人优恤优抚条列》等;C、国务院各部委、中央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和大军区制定颁布的法规,如空军颁布的《飞行条令》等;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如《国防教育条例》等。6、我国主要国防法规制定、颁布的时间: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3年成立《国防法》起草委员会,1997年3月14日经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公布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55年新中国颁布了第一步《兵役法》;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二部《兵役法》;1998年12月29日,九届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正案》,对1984年颁布的《兵役法》进行了修正;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11年4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对国防教育的地位、目的、方针和原则等做了具体的规定;D、《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这部专门针对台海关系形式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活动的法律。7、公民兵役义务的履行方式:A、服现役,《兵役法》规定,每年的12月31日前,年满18周岁的男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当年未被征集的,在22岁前仍可以被征集服现役。根据需要,也可以征集18至22岁的女公民或在自愿原则下征集18岁以下的男女公民服现役;B、服预备役,《兵役法》规定,预备役分为军官预备役和士兵预备役,并区分为第一类预备役和第二类预备役。公民服预备役的年龄为18至35岁;C、参加民兵组织,我国民兵分为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28岁以下退出现役的士兵和经过军事训练的人员,以及选定参加军事训练的人员编为基干民兵,其余18至35岁的男性公民,编为普通民兵。基干民兵为一类预备役,普通民兵为二类预备役;D、参加学生军事训练,《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的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需要,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这些规定表明接受军事训练是学生必须履行的兵役义务。8、国防领导机构以及相应的领导职权:A、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最为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国防法》等法律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及一切武装力量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关国防、战争和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都是由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做出决策并通过必要的法律程序,作为党和国家的统一决策贯彻执行;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制定国防法规、选举全国军事委员会主席、审批国防预算等权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代为履行其职能;C、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宣布战争、发布动员令、公布其制定的法律以及授予国防方面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的职权;D、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是最高的国家行政机关。国防职权有编制国防发展规划、制定国防建设方针、政策、法规。领导国防科研生产、管理国防经费以及征兵等职权;E、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最高国家军事机关,其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同一机构,负责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下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9、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建设的伟大成就:A、建立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B、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C、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D、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0、我国国防建设的目标:现阶段我过国防建设的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细化为:A、武装力量建设的现代化,把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建设成为具有现代装备、现代思想素质、现代指挥与管理体制等能够适应现代国防需要的国家武装力量;B、武器装备现代化,要求中国在武器的研制、生产和装备方面,对准世界先进水平迎头赶上,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C、国防科研生产的现代化,即在国防科研生产方面,要有现代化的科研体制、研究手段、管理方式,以及现代化的生产结构、生产组织、生存工具和劳动方式等;D、国防教育的现代化,即要求建立现代化国家的国防教育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现代化的国防理论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国防实践教育,用现代化的国防知识武装全国人民,用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塑造全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E、国防动员体制的现代化,即要求建立现代国家进行战争动员的法律制度;F、国防经济的现代化,只有国防经济先实现了现代化,才能为国防现代化提供最强有力的物质保证;G、国防建设法制化,现代化的国防要求国防建设必须走法制化的轨道,做到国防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H、此外,边防、海防、空防建设以及国防设施的现代化也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家只有在这些方面的建设都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国防现代化才能真的落实到实处。11、我国国防政策的内容:A、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B、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C、坚持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D、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E、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F、坚决拥护和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12、我国武装力量的构成:我国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13、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兵种组成以及成立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现役陆军部队成立于1927年,现役海军部队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现役空军部队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第二炮兵部队成立于1966年7月1日。预备役部队组建于1983年,分为陆军、海军、空军和兵种预备役。14、国防动员的基本领域:A、武装力量动员,指国家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B、国民经济动员,指国家将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和相应的体制由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C、科学技术动员,指国家在战时统一组织调整科学研究部门,组织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从事战时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开发和研究所采取的措施;D、人民防空动员,指国家战时发动和组织人们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所采取的措施;E、国防交通动员,包括交通运输动员和通信动员,是国家统一管制各种交通线路、设施、工具和通信系统,组织和调动交通、通信专业力量为战争服务的活动;F、政治动员,指国家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发动人民和军队参加战争所采取的措施。15、国防教育的意义:A、国防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公民,搞好国防教育不仅对提高受教育者的国防观念和增强国防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对巩固和加强国防有着培根固本的意义;B、在高校开设军事课程,是适应新时期国防建设需要的具体体现,同时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学校国防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C、在高校开展军事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国防观念和民族忧患意识,强化组织纪律性。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为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第二章军事思想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A、西周时期,《军志》和《军政》两书涉及到战争观、战略战术、作战指导原则等内容,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B、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吴子》等兵书确立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理论,概括了冷兵器时代一般战争的战略战术、战争理论和指导原则,探讨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等,可以说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军事思想体系;C、秦汉时期著名的兵书《三略》、《战略》等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使汉初已经建立起来的战略学、战术学、兵器学等构成的军事科学体系更加完整;D、宋元时期出现了《武经总要》、《历代兵制》等军事著作,内容涉及到军事组织、军事制度、用兵选将、军事地理等;E、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一个高潮,军事著作十分丰富,据记载,这一时期各类兵书达1300种;2、中国古代主要兵书:A、西周时期:我国最早的两部兵书:《军志》,《军政》;B、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C、秦汉时期:《三略》、《淮南子兵略训》、《战略》、《李靖兵法》、《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D、宋元时期:《武经总要》、《历代兵制》、《守城录》、《百奇法》;E、明清时期:《纪效新书》、《练兵记实》、《武备志》、《筹海图编》、《兵经百篇》。3、西方近代主要兵书:A、15——16世纪:马基雅维利《论军事艺术》;B、19世纪: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4、军事思想的体系与内容:A、军事哲学,主要内容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观是指对战争问题的根本看法,战争方法论是认识和指导战争的方法理论。战争观和战争方法论是军事思想的基础和核心;B、军事实践的基本指导原则,主要内容有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C、总得来说,任何军事思想都是对战争、军队和国防问题的理性认识,它以一定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反映一定时代、阶级、阶层、国家、人物对战争性质、战争准备与实施等所持的基本观点。5、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
本文标题:军事理论课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31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