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军理复习(GJ完善版)
2015军理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国防: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2.国防动员: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3.军事思想:是指关于军事领域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包括战争观、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等,是人们对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和概括。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5.战略:亦称军事战略,是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和策略,分为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6.战略环境: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其安全及筹划、指导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7.国际战略格局: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及基本态势。8.周边安全环境: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及内部条件的总和。9.军事高技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技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期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科技技术的总称。10.精确制导技术:是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利用目标辐射或反射的特征信号,发现、识别与跟踪目标,精确引导和控制武器命中目标的技术。11.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低可探测技术或目标特征控制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12.电子对抗:也称电子战,是利用电磁能、定向能、和声能等技术手段,控制电磁频谱,削弱或破坏敌方电子信息设备、系统、网络及相关武器系统或人员的作战效能,同时保护己方电子信息设备、系统、网络及相关武器系统或人员作战效能正常发挥的作战行动。13.航天技术:指将航天器送入太空、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14.信息化战争:指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式,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知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15.战争形态: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16.新概念武器:指工作原理、毁伤机理和作战运用方式与传统武器有显著不同的各类高技术武器。二、简答1.国防的基本类型:①扩张型、②自卫型、③联盟型、④中立型2.国防的特征:①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②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③具有多层次的目标3.国防历史的启示:①经济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坚强的关键4.国防法规的特性:⑴(共性)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法律的一般特性;⑵(个性)①调整对象的军事性;②公开程度的有限性;③司法适用的优先性;④处罚措施的严厉性5.国防建设成就:①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军事理论;②铸造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合成军队;③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④建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防动员体系6.国防建设现代化的主要内容:①军事思想的现代化;②军队的现代化;③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体系的现代化;④国防法规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的现代化;⑤国防基础建设和战场建设的现代化7.国防教育的内容:国防理论教育、国防形势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国防法制教育、国防精神教育、国防经济教育、军事技能教育8.现代战争动员的主要特点:①动员范围大、领域广;②动员内容多、数量大;③动员时间紧、速度快;④动员技术兵员多;⑤科技动员地位突出;⑥动员隐蔽、准备充分9.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施相结合的产物;②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0.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无产阶级战争的新拓展、新时期的人民军队建设和中国特色国防11.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㈠军事战略思想:①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指导军队建设;②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问题,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③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军队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④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大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㈡军队建设思想:①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②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③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确保军队在政治上永远合格;④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动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⑤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努力早就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⑥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努力提高军队正规化水平;⑦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军队建设的生机和活力;㈢①国防建设思想:①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②建设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化国防;③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12.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㈠新世纪新阶段军事战略思想:①以科发展观统领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②和平是主流,安全形势严峻;㈡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思想:①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②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③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④全面建设军队现代后勤;㈢新世纪新阶段的国防建设思想:①国防与经济建设一定要协调发展;②军民结合,寓军于民13.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①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发生世界大战的危险进一步下降,地区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对国际安全和稳定的影响相应突出;②霸权主义依然存在,超级大国在政治上的新干涉主义、军事上的新炮舰主义和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成为霸权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③大国之间在加强对话与合作的同时仍在较量,但重点已从“冷战”时期以军事力量为主,转变为经济、科技为基础,以军事为后盾的综合国力的竞争;④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全球化在带给人类巨大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加深了全球贫富鸿沟,给国际社会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14.习近平提出的总体安全观: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15.军事高技术的特点:①发展的超前性;②效果的突然性;③应用的双重性;④高度的保密性16.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㈠对武器装备的影响:①提高了武器的杀伤效能;②提高了武器系统的综合作战能力和自动化水平;③提高了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④提高了武器装备全天性、全天候的作战能力;⑤提高了武器装备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⑥促使新型武器系统的诞生;㈡①改变了空间观;②改变了集中观;③改变了对时空观的传统认识;㈢对作战方式的影响;㈣对作战指挥的影响;㈤对军队编制体制的影响:①新的军兵种将应运而生,某些兵种将趋消亡;②军队的合成程度越来越高,合成范围越来越广;③将使军种比例和人员的结构比例发生变化;④预备役部队的作用提高17.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趋势:①空间上的多维化;②速度上的实时化;③手段上的综合化;④侦察和攻击一体化;⑤提高侦察监视系统的生存能力18.电子对抗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①获取重要军事情报;②破坏敌作战指挥系统;③掩护突防和攻击;④保卫重要军事目标;⑤夺取战场主动权19.新概念武器主要有哪些:⑤定向能武器;②动能武器;③环境武器;④非致命武器;⑤基因武器20.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①创新军事技术,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②创新体制编制,重组军队组织结构;③创新军事理论,推动军队建设转型;④创新作战方式,适应新的战争形态21.新军事变革的重要影响:①进一步加剧了世界战略力量对比的失衡态势;②进一步推动了各国军事战略的全面调整;③进一步拉大了世界各国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上的“时代差”;④进一步增强了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的作用22.信息化战争的特征:①战场空间多维化;②作战力量一体化;③战争过程简短化;④作战行动实时化;⑤作战样式多样化;⑥作战效果精确化23.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①精确战;②网络战;③电子战;④情报战;⑤心理战24.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现状——㈠和平与合作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①世界大国与我国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②我国与邻国友好关系得到发展和巩固;㈡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①西方军事强国对我国安全环境影响深远;②周边热点地区仍有发生情况突发的可能;③海洋权益争端尚存;④中印边界悬而未决;⑤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影响我国统一大业;⑥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活动威胁我国安全发展趋势——㈠周边安全总体有利;㈡周边安全存在隐患:①美国对中国的压力增大;②日本与中国摩擦不断;③印度成美日拉拢对象三、概述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①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②人民军队思想;③人民战争思想;④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⑤国防建设思想2.如何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军事思想:①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③着眼于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地解决现实问题3.如何加强普通高校中的国防教育工作:①在学校课程计划中切实落实国防教育内容;②设立独立部门,专人专职负责管理国防教育工作;③建设一支专业水平高、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国防教育工作者队伍;④国防教育应因材施教,注重细节,循序渐进;⑤鼓励大学生开设大学生国防教育性质的社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国防教育活动;⑥加大对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检查督促力度。4.中菲南海争端,主要是围绕岛礁主权归属及海域划界问题而引发的争议。应如何解决中菲南海争端?①要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那就是巨大的经济市场;②再就是要让菲律宾知道美国不可能为此对其做出明确的承诺,因为美国在经济上和一些国际事务上还需要中国的帮助,比如伊朗问题、叙利亚问题、朝鲜问题等等都需要中国去斡旋解决。③中国要在南海有实质性的动作,如随着深海钻井采油技术的发展,可独立或招标他国先进技术在南海开展油气工程;对国内外游客开展南海旅游业务;鼓励扶持民间南海渔业的发展;对外加大宣传,坚定我们的立场,南海是我们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④加大在南海的政府行为:渔政监管部门的巡逻;已占海岛及周边海域的开发;相关海域的军事演习等等。5.分析哪些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我国应该如何应对?(一)、历史问题。一方面指日本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所指的历史是从明治维新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的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的侵略战争的历史。这段历史在第二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由国际社会对日本的侵略历史做了定论。但时至今日,在日本仍然不断有人在历史问题上制造事端,否认甚至歪曲历史事实,为侵略战争平反。这些都极大地伤害了受害国人民包括中国人民的感情。(二)台湾问题。与历史问题相比,台湾问题更现实,斗争也更迫切。从中日两国的外交关系来讲,台湾问题已经成为比历史问题更紧迫,也更危险的问题。近年来,日本要求强化与台湾的现存关系,并进一步逐渐发展实质性官方关系的主张有所抬头,日本社会舆论中的“亲台”倾向日益明显,这有可能促使政府调整对台政策。而一旦日台官方关系升温,则是严重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对中日关系的损害可能愈加明显。(三)、东海领土和海洋权益之争。包括钓鱼岛问题和东海油气田之争。钓鱼岛列岛系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三个小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的历代政府都对此岛拥有主权。二战结束后,美国长期占领该岛。1972年,美国向日本归还冲绳时,竟将钓鱼岛一并交给日本。此后,日本一些极端分子强行登岛,对钓鱼岛进行实际。但中国从未放弃对其拥有主权的立场。日本则认为近代以来日本一直拥有对该岛的主权和控制权,否认中日间存在领
本文标题:军理复习(GJ完善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3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