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篇第六章农业与资源、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与显著外部性(一)农业与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二)农业生产的外部性(一)农业与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1、农业与农业生产的特点2、从农业生产特点看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1、农业与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是维持人类生存和保证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概况地说,是利用植物和动物地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来取得各种产品的过程。农业生产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人们进行农业生产不能离开动物和植物自身的生长、发育过程,而要以它的生命运动过程为基础。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投入劳动和采取各种生产技能措施的过程都不是“创造”农产品的过程,而是“帮助”各种作物和畜禽顺利地发挥它们自身固有的生命机能,从而给人们提供可以利用的农畜产品的过程。二是进行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生态规律,自觉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历史过程中,人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这种调节,使农业生产不断发展。2、从农业生产特点看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力的动植物有机体,即动植物的生命运动过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生产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时不能脱离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这个自然基础。而动植物有机体又时时刻刻都在与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些动植物都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它们与环境共同构成有机整体——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产这一特点说明进行农业生产的经济活动如果是遵循和利用生态环境的,就能使作为生产基础的生态系统得到保护和改善,使农业生产能够得到较高的,可持续的经济效益,如果违背生态规律,对系统进行任意干预,掠夺使用,就会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结构破坏,功能下降,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甚至难以为继。2、从农业生产特点看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也表明,农业生产中经济产品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生态产品的形成过程,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合理的经济行为有利于农业生产外部效益的不断形成,从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福利水平。反之,鉴于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特有的密切关系,不合理的经济行为会以倍增的形式导致生态系统退化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使人类陷入生存危机的困境。(二)农业生产的外部性农业生产的外部性是与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密切联系的。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不仅表明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要紧紧依赖生态系统,也表明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人类农业生产的行为方式决定了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表现出外部不经济或外部经济。1、农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农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是指(从可持续发展概念)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的经济行为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给当代人类及后代人类造成福利水平的下降的影响。或者指(从经济学外部性概念)农业生产者给其它经济主体和消费者造成不能由市场价格表现的不利影响。农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具体表现为:土壤肥力下降,产品质量下降,环境严重污染,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资源存量锐减,生物多样性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扩大,生态景观破坏等等。农业生产外部不经济最严重的表现莫过于对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基础的生态系统的破坏。2、农业生产的外部经济农业生产过程中也能形成极大的外部经济。这是农业区别于其它生产部门的显著特征。农业生产的这种外部经济特征也是由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决定的。由于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农业生产在形成经济产品的同时,也形成了生态产品——提供一种人类与其它生物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生态环境。例如,作为农业主要生产对象的绿色植物,有净化空气的功能,同时还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降解污染,减少噪音,从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外部经济时期成为能够提供不断改善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公益部门。而且农业生产的这种生态贡献的重要性,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突出。农业生产中形成的生态效益是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物品。第二节农业与资源、环境(一)现代农业的资源、环境困境(二)可持续农业(一)现代农业的资源、环境困境1、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2、现代农业的环境、资源局限性3、绿色革命的兴起及教训1、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后,在大约二三百万年内一直过着渔猎采集生活,大约最近一万年左右开始进入农业社会。农业的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的刀耕火种农业、传统的畜力铁器农业、现代的工业式农业。在原始农业阶段,人类主要依靠生态系统自然生产力进行农业生产,人类对自然界利用和干预的强度总体上说没有超过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相对于人类有限的满足需求的能力,自然资源也显得比较充裕,人类活动造成的局部的环境问题,生态系统基本上能够通过自身的运行加以修复。1、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的积累以及劳动工具的改进,农业进入了传统农业阶段。这一阶段由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提高,已从原始农业时期的盲目适应自然,转向能动地利用自然规律来提高农业系统的生产力。但由于它的生产主要是靠农业内部的循环来维持的,虽然有一定的生态合理性,但还不能满足人类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供需矛盾的尖锐,农业的发展被推导现代农业阶段。1、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现代农业主要指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农业以其生产工具的高度机械化、农艺技术的高度科学化,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但由于现代农业过分分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忽视了农业生产的生态本质,因此就在其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的发生2、现代农业的环境、资源局限性现代农业具有如下的环境、资源的局限性:首先为适应大型机械作业,必须进行专业种植,过度的专业化使农牧林相分离,物质循环链被割断,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系统稳定性减弱,加剧了水土流失及养分流失。其次,现代农业是建立在大量消耗石油能源的基础上,是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为特征,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化肥、农药、薄膜、能源等,直接间接都是石油产品。因此现代农业又被称为“石油农业”。广泛推行的“石油农业”不仅使生产成本提高,最严重的后果使造成了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将人类农业导入难以继续发展的困境。2、现代农业的环境、资源局限性为了摆脱困境,人们纷纷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各种形式的“替代农业(alternativeagriculture)”应运而生。然而,由于“替代农业”过于强调依靠农业系统内部自身的生产力,排斥化肥农药的使用及农业系统外部的合理投入,限制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使其难以推广。在这一实践基础上,一种能反映这些“替代农业”目标,吸收“替代农业”有益的、可操作的部分,同时又能弥补替代农业之不足的可持续农业被提出来,并得到普遍的接受。3、绿色革命的兴起及教训二战后刚独立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保证食品的供给,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初,选择了“绿色革命”的道路。“绿色革命”以品种改良、技术革新、高投入为特征,最初出现了好的增产势头,“绿色革命”的倡导者们曾预言:“绿色革命”将使人类最终战胜千百年来无法解决的饥馑问题。然而,相同遗传基因的同一品种的密集单一种植带来病虫害、杂草不断增加,土壤养分失衡,地力下降等严重后果。此外,现代品种比传统品种更加依赖于化肥,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不仅使生产成本迅速提高,还造成了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损害。“绿色革命”犯了“石油农业”同样的错误——违背了农业生产的生态规律,因此也步入了与“石油农业”一样的困境——难以持续发展。对于备受资源贫乏与资本短缺困扰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更承受不起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与社会代价。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二)可持续农业1、可持续农业的由来2、可持续农业的定义、内涵及特征1、可持续农业的由来可持续农业的思想是产生于人类对“石油农业”、“绿色革命”沉重代价的反思与“替代农业”的实践之上的。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潮,人们开始将农业功能的思考从单纯的经济方面扩大到生态和社会,各国纷纷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始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此后,可持续农业的研究与发展不断有高潮兴起。1、可持续农业的由来可持续农业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可持续农业研究法”中提出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2000年转向可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198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了“持续农业生产对国际农业研究的要求”的文件。1991年在荷兰召开的“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了“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丹波斯宣言和行动纲领。“世界可持续农业协会”也与同年成立,至今已在超过40个国家建立了分部。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其中的第4章是“促进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2、可持续农业的定义、内涵及特征(1)可持续农业的定义与内涵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了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Agriculture)的概念,随着发展过程人们认识到SustainableAgriculture与RuralDevelopment的密切关系。之后又提出了受到更普遍接受、更完整的SustainableAgricultureandRuralDevelopment(简称SARD)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给出的可持续农业的定义是:“……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并调整技术和机构改革方向,以便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目前几代人和今后世世代代人的需要。因此是一种能够保护和维持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1)可持续农业的定义与内涵可持续农业的内涵是:①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并将此同当代人及其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②为实现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利用必须进行技术和制度的创新:要选用适应农业生产生态规律的农业技术,使系统的产业增长建立在资源与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制度的创新要有利于促进适宜技术的应用与生产者以可持续方式利用农业资源;③将农业的发展同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发展结合起来:首先要努力生产足够的食物和纤维,满足人类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其次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状况,要在多样化综合经营中提高资源效率与经济效益。要在促进农村综合发展中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2)可持续农业的特征可持续发农业具有下列特征:①生态与经济协调。②利用系统自身的有序性(自然生产力),组织农业生产,实现经济目标(增加经济产出。③注重资源与环境保护,强调永续利用。第三节解决之道:市场和政府的结合可持续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展示了方兴未艾的生命力。但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由于缺乏与可持续发展相配套的制度体系,使得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无法形成整体推进的局面。需要从市场和政府的结合来寻找解决之道。(一)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干预(二)经济利益、生态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
本文标题:农业经济学0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3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