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2.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3.人与生物圈研究:1971年组织了人与生物圈的研究MAB长期研究计划,中国1972年加入这个研究4.系统整合效应:地球上能维持生命的是生态系统而不是种群或物种有机体第二章1、农作物日照长短、日照分类根据植物开花过程对日常长度反应的不同,可以将植物划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中间型4种生态类型。长日照植物:冬小麦、大麦、菠菜、油菜、甜菜、甘蓝和萝卜短日照植物:水稻、玉米、烟草、大豆、棉、麻中日照植物:甘蔗中间型:番茄、番薯、黄瓜、四季豆2.环境对生物影响,生态因子对生物综合作用特征3.生态因子限制作用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条件:稳定,考虑相互作用)谢尔福德耐性定律:在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的过多、过少或质量不足,都会成为限制因子。1913年,美国生物学家谢尔福德把最大量和最小量限制作用概念合并为耐性定律,即对生物来说,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或称“阀值”),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4.生物对自然环境适应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可以遗传的类群,成为生态型。5.生活型(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和生态型(种以下的分类单位)生活型:由于环境对生物的限制作用,不同种的生物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会发生趋同适应,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生态型:6.不同生物长期生活在一起会产生。。。生活型7.生态位,立体高效种植生态位: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8.生态密度概念是指单位栖息空间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或生物量)9.种群实际出生率,受什么因素影响种群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出生率A、成熟个体的性比B、死亡率大小C、气候变迁D、栖所缺乏E、食物、疾病等10.种群模型,logistics方程,1/2K的意义种群模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逻辑斯谛方程的重要意义:逻辑斯谛方程是许多2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逻辑斯谛方程也是渔业、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模型中r、k2个参数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1/2K的意义:种群有最大增长率,收获1/2K点以上的生物量称为最大持续生产量11.中间关系,9种(41页)中性作用、竞争(直接干涉型)、竞争(资源利用型)、偏害作用、寄生作用、捕食作用、偏利作用、原始合作、互利共生12.r对策和k对策的生物特征(57-58)K对策: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环境、不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种群密度比较稳定,种群的数量通常是稳定在环境容纳量(K)的水平或附近,如乔木和大型肉食动物R对策: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具有较高的生殖率,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环境,种群数量经常出现大起大落的突发性波动,如昆虫和杂草。第三章1.植被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2.地异分布规律,水平,垂直,非地带(主要和水分和温度有关)水平地带性由纬度经度地带性构成:纬度地带性---是指由于太阳辐射能按纬度分布不同而引起的气候、植被、土壤、农业生物与耕作制度等在纬向上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由于距海远近即海陆位置的不同而导致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等在经向上的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由于地形、地质结构而导致地理环境和生物群落等在垂直高度上的分异规律3.农田农林立体模式(农作物间作、稻田养鱼、稻萍鱼、农田种菇)农田立体模式:在作物种植业中,将不同株高、不同根深和不同营养特性的作物相搭配,师兄合理间作,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光照、水分和养分等资源、同时利用生物之间的互补可减轻病虫害。如玉米和大豆间作可增产。水体立体模式:(鱼的分层放养、鱼牧结构、基塘系统)桑基鱼塘:基面种桑、水面养鱼,桑叶养蚕,蚕沙蚕蛹和蚕蛹水养鱼,鱼粪肥塘、塘泥上基作为桑树肥料构成。还有桑葚酿酒加工业。4.食物链加环类型生产环:在原有的食物链中加入一个或几个新的环节,能改有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它又可分为一般生产环和高等生产环增益环:这种食物链环节本身转化产品并不能直接为人类需求,而是加大了生产环的效益减耗环:通过引入一个新的环节或增大一个已有的环节从而减少生产损耗,增加系统生产力复合环:是指具有两种以上功能的环节,复合环的加大把几个食物链串联在一起,增加系统产出提高系统效能加工环:将农副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出售或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或三次利用或农—工—贸一体化5.农业生态系统时间结构调节方法(126-129)作物套作、轮作、轮养第四章1.热力学第一、二定律(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W=JQ,能量可以在不同的介质中被传递,在不同形式间被转换,但能量既不能被创出,也不能被消灭。即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是守恒的,只能按严格的热功能当量比例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效率和能流方向定律,自然界的所有自发过程,能量的传递均有一定方向,而且任何的能量转换,其效率不可能达到100%。2.生态平衡定义在一定时间内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适应所维持着的一种协调状态。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状态。3.耗散结构定义利用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等不断交替,使趋向无序和混乱状态的系统变得有序和稳定状态就叫耗散结构。4.生态系统辅助能生态系统接收的能量太阳辐射能之外,其他形式的能量统称为辅助能。可分为自然辅助能与人工辅助能(生物辅助能、工业辅助能)5.生态金字塔(例如:倒置类型?)(161原来课本)有三种哪两种会出现倒置,为什么会倒置生态金字塔是生态学研究中用以反映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生物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比例关系的一个图解模型。第五章1.周转率、周转期、更新率(周转率用到植物更新上等于更新率)周转率:(R)是指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某一个组分(库)中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流出的量(F0)或流入的量(F1)占库存总量(S)的份额。R=F1/S=F0/S周转期:是周转率的倒数,表示该组分的物质全部更换平均需要的时间T=1/R更新率:物质的周转率用于生物的生长称为更新率。2.酸雨对生态系统影响(详细看如何影响)影响淡水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对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A、酸雨会溶解生命所需的化学元素,并将其保持溶解状态,使它们随着流水一起离开湖泊,从而引起湖泊水生生物营养元素的缺乏、藻类不能生长,以藻类为食的鱼类就失去了饵料捕食性鱼类也就失去了食物B、另一方面,酸雨对有机体的繁殖有不利影响,它会使鱼卵外层保护膜破坏,或者产生畸形幼体,使繁殖失败,水体中生物区系消失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A、一方面,酸雨会促使植物当中的叶和茎中的钙镁等阳离子的洗脱作用,使它的光合作用受阻,产量降低B、酸雨通过溶解生命所需的化学元素,并经过雨水淋溶而离开土壤,从而影响到陆地上的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A:造成土壤酸化,使生命所需的化学元素从土壤中消失B、会影响到土壤当中的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火星,造成落叶层和土壤有机质分解缓慢,同时也阻碍了硝化固氮等重要的微生物反应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腐蚀工业建筑物和文化古迹3.生物放大作用食物链的浓缩作用又称生物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愈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愈高的现象。在生物日的代谢过程中不能被排泄而被生物体同化,长期停留于生物体内。有些有毒物质不能分解而相反经生态系统循环,使毒性增加。第六章1、农业资源定义、广义、狭义农业资源:是一种特定的资源,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有形投入和无形投入。广义的农业资源:是指所有的农业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所需的社会经济技术资源的总和。狭义的农业资源:指农业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不包括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2、农业资源分类(可更新不可更新)236具体分类看一下,可更新与不可更新还具体分为什么3.公共资源具有以下两个特点所有想利用这项资源的人都可以利用它,没有限制在这项资源的使用者之间会产生相互排斥的关系4、土壤沙漠化防治技术(林草、农田、水利)273林草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和防沙林带,减低风速,防止大面积流沙侵入绿洲,,保护农田免受沙害。农田耕作措施:通过增加地面覆盖增强地表抗侵能力水利措施:发展水利,增加农田有效灌溉,增加产量,改变广种薄收的种植方式,广大荒山荒坡退耕还林还草第七章1.资金流与能物流(资金流细看)291耦联关系:资金流与能量流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或出售产品时发生耦联关系,流量成正比,流向相反独立关系:通过纳税还息、还贷交费交罚款等方式离开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是不和能物流发生直接联系的,财政和金融部门通过贷款补贴奖励等方式投入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也不和能物流发生直接联系,同时通过光合、吸收同化和呼吸、流失、分解进入和流出的能物流也不和资金流发生联系农业生产过程中经济外部性问题:成本外摊:是指生产系统在生产的过程中消耗了自然资源成本和利用了自然环境成本,但是没有在系统的成本核算得到反映的现象收益外泄:指系统再生产过程中增殖了自然资源,改善了自然环境,但没有在系统的经济核算中得到反映的现象。2.自然调控方式有几种307程序调控、随动调控、最优调控、稳态调控、(分清楚哪种是什么调控方式)第八章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从自然、社会、经济、科技方面。。。)317第九章1.国外”替代农业”国外替代农业的模式: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业共同特点:尽可能减少现代工业产品尤其是化工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减轻工业产品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充分依靠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维持能力组织生产,实现农业生产自身良性循环和长久发展。也有人将这些替代农业统称为生态农业。2.生态农业原理?桑基鱼塘模式(低湿地区的桑基鱼塘)整体协调再生循环原理整体效应原理、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生物种群相生互克原理、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桑基鱼塘:第十章1.指标体系权重确定,层次分析法、判断指标,标度描述(知道怎么回事)2.模糊概念,灰色概念3.线性规划模型3个部分及含义光与温度这两个生态因子在时空变化的不同点
本文标题:农业生态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4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