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农产品生产的区位选择分析2
1农产品生产的区位选择分析由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以区域图为背景,结合农业生产热点材料,主要考查农产品生产的区位选择等高考热点内容,应全面做好该考点的备考。感悟高考:(2015·全国二卷)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下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3题。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势条件的变化(2015·四川卷)14.(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新西兰引入栽培,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奇异果”(图8)。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培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已引种奇异果,并建立了加工企业。材料二新西兰北岛图(图9)。2(1)分析新西兰普伦蒂湾沿岸栽培奇异果的有利自然条件。(10分)(2)指出奇异果罐头厂趣味选择的主导因素,并说明原因。(4分)(3)与新西兰相比,评价我国生产的奇异果产品的市场优势。(8分)2014·全国文综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改变④植被分布改变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9.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3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1、(2012·全国文综,1-3)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江汉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2、(2012·安徽文综,24)图1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图2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完成第1题。图1图2与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类播种面积变化较大,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源B.市场C.土壤D.机械化3.[2012·大纲全国文综,36(4)]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2013·全国文综,1-3)哥伦比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1,完成1~3题。1.每年的情人节(2月14日),在美国销售的鲜切玫瑰花多来自哥伦比亚。与美国相比,在此期间,哥伦比亚生产鲜切玫瑰花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较平B.降水较丰沛C.气温较高D.土壤较肥沃2.哥伦比亚向美国运送鲜切玫瑰花宜采用()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海洋运输3.目前,墨西哥已成为哥伦比亚在美国鲜切花市场的竞争对手,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A.运费低B.热量足C.技术高D.品种全2012·全国文综,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图7(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5自查基本知识1.农业生产类型与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农业的分类农业生产类型: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农业进行的分类,即农业类型。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简称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生产对象的不同,将农业分为农、林、牧、副、渔五个部门;根据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的多少,将农业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根据产品用途,将农业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2.农业生产特征特征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含义农业生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农业生产有明显的时间变化,即农业生产活动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并有一定周期形成原因①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②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①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②自然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实践意义农业生产的“因地制宜”原则“因时制宜”、“抢季节”、“不违农时”都是农民必须遵循的原则3.农业区位选择分析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气候光、热、水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向、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国家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科学技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但它是通过影响其它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的6工业、城市的发展在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蔬菜、肉、乳、禽、蛋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以城市为中心,地价(租)呈递减分布4.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形成原因: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夏季或全年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充足,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是精耕细作的基础,两者都有利于水稻高产;而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也需要提高单产。(2)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原因:一是当地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优良;二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大规模经营;三是有著名的海港,有利于商品出售;四是现代保鲜与运输技术的发展。(3)美国中部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原因:当地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谷物生长;地处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流域,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经营;先进的科技。(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原因:主要为地中海气候或亚热带湿润气候,水热条件较好;地下水源充足;对外联系方便;适应市场变化。(5)西欧和美国东北部乳畜业的形成原因:乳畜业的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因此,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其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西欧和美国东北部城市化水平高,对牛奶的需求量大;美国东北部适合牧草的生长,且靠近玉米产区,饲料充足。高考复习备考建议,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小区域(局部)农产品生产的区位选择——农产品的生产条件、特点、质量要求和营销的特殊需求条件分析1、粮袋子问题。——商品粮(余粮)多分析。例如:试分析松嫩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条件?——余粮多,春小麦生产的特殊需求分析。①地势平坦,黑土肥沃,地广人稀,易机耕。②气候优越,深受夏季风影响,雨热同期,水热资源丰富,单产高。③劳力充足而廉价。④国家政策扶持,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2、菜、花蓝子问题。例如:闽南三角带、珠江三角洲和大城市的郊区农业等特色农业基地:花卉、蔬菜生产区位分析。——花卉、蔬菜的生产是为城市居民提供需求的,另花卉、蔬菜对鲜度要求高的特殊需求分析。①、市场广阔,闽南三角带、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面向港澳、东南亚。②、交通方便。③、水源充足且方便。④、劳动力丰富且廉价。⑤、种植经验丰富,保鲜、冷藏技术先进。⑥、地势低平,土地肥沃,热量充足,降水丰富的自然条件。7另如:荷兰的郁金香,装扮全球——得益于高速、快捷的交通;阿根廷的牛肉,摆到欧洲人的餐桌上——得益于冷冻、保鲜技术与船只的使用。3、果蓝子问题。例如:分析陕西中南部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生产的区位优势条件——苹果是非主食,是辅助食品——市场要好;质地要求“脆”——水份适中、“甜”——昼夜温差大、“色丽”——光照充足;施肥、整枝、疏花、护果——耗劳、耗时多;且栽培有中长期的收益等分析。①、品质优良,市场广阔;②、地处我国平原向高原、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适中,含糖分高,品质甜、脆、色粉红、个头大;③、劳力廉价,土地低廉,投资少,成本低,效益好;④、土疏松肥沃;⑤、符合“退耕还林”工程需求,有国家政策、资金扶持;⑥、有利于涵养水源,水土保持,改善当地生态环境。4、钱袋子问题。例如: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的区位优势条件分析。主导因素为地形,因为地势低洼,河道纵横,加上低纬度热量充足使它发展了基塘农业。既改善多水患的自然环境,又形成土地利用精细、水陆互养、能量循环、地力历久不竭的农耕系统,属具有生态特色、典型的混合高效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也形成农业与工业的联系,经济效益显著。(二)、大区域农产品生产的区位选择——农业产业类型差异的分析。1、试题中,区域内城市是面状分布的,城市郊区的商品农业是为城市提供各类农产品的。依据农业的单位土地利用产值和对市场要求的急近程度,从近到远,依序布置——①蔬菜区、临河的花卉、水产区、②乳肉畜蛋区、③旅游观光农业园、④粮食产区、⑤林果产区。2、试题中,区域内城市是点状分布的,有等高线分布,城市周边的商品农业多考虑为发达地区提供各类农产品的。农业区域开发利用方向以土地的生态条件特点为思维重点。例如:山区的高坡及水源区以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为主;山区的缓坡以水果栽培为主的立体农业;高原、南方草山草坡以畜牧业为主;平原以种粮为主;池塘以水产养殖为主;主要道路两旁以商品蔬菜、花卉为主。(三)、农产品生产的主体对区位分析特别重要。农产品生产的主体对区位的需求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二是对社会环境的需求。例如:欧洲和美国东北部的乳畜业一为对城市市场的需求,二为对多汁牧草的需求。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茶叶生产一为对多云雾天气的需求,二为对酸性土壤的需求。城市郊区的观光农业一为对休闲环境的需求,二为对市场信息的需求。吐鲁番盆地哈密瓜的种植一为天山的冰雪融水的需求,二为我国西北干旱,光照强,温差大环境的需求。特别注意:影响农产品生产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如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影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进一步影响农产品生产的区位选择;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也直接干预农业生产等等。一、选择题读右图,完成1~3题。1.图示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8B.大牧场放牧业C.水
本文标题:农产品生产的区位选择分析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4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