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武汉市第26中学王忠文一、2004年“1号”文件与高考试题(一)2004年“1号”文件主要内容1、背景: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2、总体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3、主要措施:一、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二、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三、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五、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七、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九、加强党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增收政策落到实处(二)高考试题湖北:38.(32分)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又称“一号文件”)正式公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略(1)联系“一号文件”,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11分)(2)运用国家的经济职能的知识,说明中央公布“一号文件”的必要性。(10分)(3)试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一号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的决策依据。(11分)北京41.(49分)“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农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回答:(1)略(2)略(3)读图9,分析1995年以来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变化趋势。(4分)(4)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北京市政府结合本市的实际,决定将五环和六环之间原准备占用的基本农田从绿化带规划中退出,维持其农田现状,相应的绿化面积通过加强山区造林来补足,以此提高北京的林木覆盖率。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8分)(5)为了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随后,北京市宣布2004年取消农业税,使全市329万农民“挣回”8000万元。同时投入15.19亿元支持“三农”,另拨1.1亿元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税收和财政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9分)(6)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央要求各级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落实各项增收措施,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政府应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8分)38.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材料二:2004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三农”问题发出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材料三: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就业体制改革,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保险等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为此,国家着手解决9亿农民的看病难问题,拨出专款扶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三个材料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2)联系上述材料,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定位。(3)联系材料三,说明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天津考了4道选择题。分别围绕“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增收”、“取消农业税与减负”、“对粮农直接补贴”。广东: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取消农业税的看法。(上海2)目前我国农民工已突破1亿人,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工伤事故多、超时加班、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关注,请你就“怎样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出三条建议。(三)命题特点及启发1、特点:(1)04年“1号文”主题----农民增收(湖北等)。(2)04年“1号文”的主要措施----“两减免、三补贴”(北京、广东等)、农民工权益保护(上海等)。(3)解决“三农”问题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历史唯物主义。2、基于多年高考试题命题特点,我们认为,05年备考在“三农”问题上我们要高度关注下列问题:(1)05年“1号文”的主题----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2)05年“1号文”的主要措施。我们认为,1、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2、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4、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3)解决“三农”问题与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二、成就与问题(一)过去一年在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和成就1、主要措施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主要措施是:注:“两减免,三补贴”是指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建设投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共2626亿元,增长22.5%。同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农民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2、主要成就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8%。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389亿斤,增产775亿斤。(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三、2005年解决“三农”问题新举措(一)2005年“1号”文件精神: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二)200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新举措:1、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2、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3、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2006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5、今年的5项具体措施(1)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2)全部免征牧业税。(3)因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主要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予以补助。中央财政为此新增支出140亿元,用于这方面的支出总额将达到664亿元。(4)中央安排150亿元,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乡的转移支付。(5)推进相关改革。重点放在搞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上。四、“三农”问题的理论分析(一)04年抓好“三农”工作基本经验的理论分析1、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到政府各项工作首位。可结合党的地位、执政能力,抓主要矛盾等知识来分析。2、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农业。可结合科学发展观、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宏观调控等知识来分析。3、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制定新阶段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可结合联系观点、正确意识的作用、农业的地位、财政政策、税收等知识来分析。4、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农民权益作为农村工作的立足点。可结合国家的职能、公民的权利、国家机构活动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知识来回答。5、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努力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可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等知识来分析。(二)为什么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从经济学角度分析(1)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存在着缺陷和弱点。(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3)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生产决定分配)。(4)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总之,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结合点,是解决当前矛盾和促进长远发展的结合点。既有利于抵御农业自然风险,又有利于防范市场风险;既能够提高土地产出率,又能够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既是缓解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治本之策。这是农业和农村的一件大事,是一项长期管用的基本工程。抓住了这个重点,就抓住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夯实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做好了这项工作,就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的繁荣。2、从哲学角度分析(1)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2)抓主要矛盾。把政策集中指向着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就抓住了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只有不断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才能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只有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生产率,结构调整才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农业内部的文章才能真正做足做好;只有不断改善物质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使农民进一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多形式、多层次转移,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三)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怎样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坚持基本经济制度。“1号”文件提出:继续加大对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3)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基础上,加强宏观调控。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再次分配中,利用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4)加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农民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主体。我国有几亿农村劳动力,这是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关键要靠教育和培训。(5)一靠政策。“1号”文件提出: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实施力度。切实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1号”文件还提出: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二靠科技。“1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加快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三靠投入。“1号”文件提出: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四靠结构调整
本文标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