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城市旅游竞争力问题研究doc19)(1)
城市旅游竞争力问题研究作者:郭舒曹宁提交日期:2005-10-3121:32:47(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系,辽宁沈阳110036)[摘要]本文在严格界定研究假设前提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旅游竞争力研究的进展,分析了经济学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解释,提出了经济学做为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的合理性,并前瞻了未来竞争力研究的跨学科方向。本文还进行了实证研究,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做了旅游竞争力的总体特征分析与城市类别分析。研究发现,14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阵营划分与人们的常识性客观认识存在差异,该差异反映了不同城市在旅游资源利用和城市旅游管理方面的巨大潜力和旅游竞争力提升的广阔空间,笔者就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城市对其旅游功能的普遍重视与开发,被认为是后现代社会带有规律性的普遍现象。近年来,由于认识到旅游产业潜在的、巨大的经济回报,越来越多的城市转向将旅游产业作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是旅游城市,也包括非旅游城市都开始感受到由旅游供求变化而带来的竞争压力。在城市旅游产品供给方面,由于旅游资源具有遍在性、广延性等特点;同时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又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偶然性、历史依赖、特殊事件的影响,具有资源脱离的倾向,这就造成许多城市的旅游产品具有明显的趋同性。而在需求方面,随着人们休闲需求越来越强烈,旅游者跨越区域的国家的界限,在众多拥有近似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城市当中,任意选择某个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或中转地,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相对而言,城市对旅游者的争夺却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客观描述不同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差异,并寻找导致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化表现的决定性因素,以指导城市旅游管理与发展实践,便成为令人着迷的研究领域。1.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界定与研究假设城市首先是一个空间概念。从空间概念上理解城市旅游,是与乡村旅游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尽管城市旅游尚无公认定义,但至少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城市旅游是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1]。将城市做为目的地而不是客源地,既研究发生在这里的旅游业活动,也研究发生在这里的旅游者活动,应该是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前提之一。其次,城市又是一个行政概念,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结果所反映的城市之间的优劣差异,实际上指的是城市在行政区划上概念,即包括了这个城市所管辖的市区、郊县和乡村地区。换言之,我们比较城市旅游的竞争力,实际是在比较包括乡村在内的城市行政区域的竞争力,而不仅仅局限在城市的市区范围内。选择这样一个研究前提也部分地取决于现行统计工作所反映的城市旅游数据基本上是对应了行政区划的城市概念。再次,竞争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学术性表述历来存在模糊性。这种模糊性表现在,一方面,城市旅游竞争力被理解为不同城市旅游竞争的结果或者是最终表现;另一方面,它则被认为是不同城市的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拥有竞争优势的原因或其决定性因素。尽管竞争力一直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难以精确界定的概念,但对城市旅游存在竞争力差异化表现这一客观现象的认识实际上具有很高的共识性,这一点从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可见一斑[2-3]。我们选择竞争力的第二种理解,即竞争力是指竞争能力而不是竞争表现。这种研究假设符合竞争力研究的价值,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就是要解释,为什么有些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强,有些竞争力弱;或者,什么样的城市能够具有长久的旅游发展竞争力,什么样的城市一定不会有竞争力。这样,本文所界定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在研究一个旅游接待地相对于另外一个旅游接待地,吸引游客而不是输出游客,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回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能力。这个接待地是以行政区划的城市为单元被考察的。2.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进展国外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关注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21-23]。窦文章(2000)、杨英宝(2002)等人的研究对此做了详尽的综述。国内学者在目的地旅游竞争力研究中广泛借鉴了地学、经济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主要观点有:①用生命周期理论结解释旅游目的地的竞争表现[4-5];②认为旅游资源的垄断性特征是目的地竞争力差异的主要原因[6];③依据旅游空间供求理论解释不同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差异化表现[7];④综合考虑旅游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和科学技术等因素对区域旅游持续发展潜力的作用;⑤从目的地形象策划角度考察旅游地竞争力问题[8];⑥依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进行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9-11]。从竞争力评价的方法上看,使用较多的仍然是层次子分析法(AHP)和聚类分析法[12-15]。从竞争力研究的层次上,包括了企业竞争力(主要是饭店企业),产业竞争力[11、16],城市或区域竞争力[15、17-19]和国家竞争力[9-10、13、20]。上述研究不同程度的丰富了中国旅游竞争力问题的研究,但是在旅游竞争力的概念界定、本质内涵和应用理论等方面尚未形成共识。3.经济学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解释简单地看,城市旅游竞争力是由城市的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凝聚而成的。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中,企业竞争力在统计上被理解为市场占有率或盈利率。通常假定相互竞争的企业所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是完全相同的,这样,哪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其原因就归结为哪个企业提供的产品价格更低。成本差别被用于解释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差别。后来,经济学本身也承认,即使是同类产品之间也可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会产生由于产品差异所导致的超额利润,这样就出现了成本、产品差异共同成为解释竞争优劣的变量。但是,由于旅游企业,特别是拥有旅游吸引物的企业,其提供的产品之间存在相当大而不是一般性的差异。新古典经济学从产品同质性假设出发,把竞争归结为价格——成本竞争,就不足以应用到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领域中来。产业经济学中产业组织理论放松了产品同质性假设,引入了产品差别化因素,并把这些非价格性的差别因素看做是形成不同市场结构,进而决定相应市场绩效的的因素。依据这一理论,形成有效竞争的旅游产业组织和旅游市场结构①便是培育和增强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条件。它解释了旅游活动类型和旅游客源市场十分类似的城市的旅游产业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竞争差异,但是对于地域相临而客源市场窘异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差别的解释就缺乏说服力。究其原因在于,产业组织理论假设市场空间是无差异的,而现实中的旅游市场是分为不同地区和国家,呈现多元市场空间态势的。区域经济学和区位论在承认存在着空间差异性因素的假设条件下,用“绝对成本优势”、“比较成本优势”做为竞争力研究的重要解释变量或条件。对于不同的旅游城市来说,多元化市场差异首先表现在旅游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关税、汇率就会对城市入境旅游竞争力产生影响。其次是地区之间存在区位和要素差异,游客的交通运输成本,城市自然条件(包括景观)、与旅游相关的要素禀赋条件等差异均影响着旅游竞争力。事实证明,一个城市所拥有的资源禀赋确实对其旅游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发挥作用,但是基于资源禀赋优势所获得的竞争优势是否可以持久维持就有争议了。新贸易理论就认为某个区域特定产业竞争优势的维持不依赖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而是看其在技术、规模等方面如何维持领先。波特(MichaelE.Porter)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了一套解释一国产业或企业竞争优势的全新理论,认为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是决定竞争优势的基本因素,机会和政府则是两个辅助因素。这个被称为“菱形模型”的竞争优势理论与区域旅游竞争力问题十分契合,被迅速应用到区域或城市旅游竞争力问题的研究中,但也不无争议。尽管如此,在解释城市旅游竞争力这一问题上,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仍然是具有较强说服力的理论之一。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使其在选择研究的理论依据时,也开始关注制度经济学、政府管制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应用。制度经济学、政府管制经济学承认存在制度差异和政府干预,改变了经典的理论经济学无制度差异无政府干预的假设条件,即市场经济制度不可能是纯粹的,产权制度也总是具有具体复杂的性质。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期,城市的旅游产业受到制度因素和地方性政策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强烈的,这一点从许多城市旅游资源的产权关系错综复杂进而影响旅游投资与经营的现实可以得到佐证。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则更具有启发性:繁荣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种选择,城市有理由选择通过增强城市旅游竞争力来有效地实现繁荣。这是否可以视为是城市旅游竞争的最终目的呢?当我们认识到经济的成功与繁荣,是而且仅仅是改善我们生活质量的手段,而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才是我们需要设法达到目标的时候,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本质就不辩自明了:一个既能够带来区域经济繁荣,并且有利于环境经营,同时又能够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生活保障的旅游城市,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总之,对竞争力可按照不同的假设条件为前提,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都可以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做出贡献,但是由于个分支学科的假设前提和分析工具不同,所以,所关注的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也有一定区别。如果将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深入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就必然需要经济学同社会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研究范式了。尽管如此,上述认识仍然部分地构成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有效的理论基础。4.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的方法与逻辑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不仅要说清楚竞争力的性质和决定竞争力的实际因素,还需要用某种方法把它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城市旅游竞争力才能既得到理论上的解释,又得到经验上的证明。目前,刻画城市旅游竞争力强弱,揭示影响竞争力因素的常用方法是层次分析法(AHP)。下面对该方法在应用中涉及的指标选取以及操作上的问题提一些基本逻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影响到对城市旅游竞争力性质和特征的进一步理解和表述。第一个是评价指标的对应性问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应该有两类,即:显示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显示性指标反映的是竞争的结果或着竞争的最终表现,分析性指标用于反映竞争力的原因或其决定因素。显示性指标应该简单明了,像足球赛一样,谁进球多谁就赢了,可以直接说明你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尽可能使用较少的指标就可以基本上反映竞争力的结果。而分析性指标则需要通过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的指标体系来解释为什么有的城市拥有旅游竞争力,有的就缺乏竞争力。第二个是评价指标的适用性问题,所选择的指标要十分明显地同竞争力有很密切的关系。类似“客房出租率”这样的指标就不是很合适。虽然客房出租率确实同城市旅游竞争力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客房出租率反映竞争力的作用容易被房价的相反方向的变化所抵消,这个指标与城市旅游竞争力之间的量化关系不是很明显,很难说多高的出租率最有利于竞争力,是不是出租率越高越有竞争力,或者是不是出租率有一个最优值?这些都难以确定,所以适用性不强。第三个是评价指标的量化性问题,必须承认有些指标可以量化有些是不可以的。对于不可以量化又十分重要的指标,比如说城市旅游管理的创新度和效率等,就要通过对特殊人群的问卷调查来解决。一般来讲,分析性指标更需要对那些难以计量的非经济性因素给予关注。如果我们自问一下,城市旅游竞争力到底是个单纯的经济指标还是个综合性的社会发展指标?我们将发现,目前对于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中使用的指标太多是可得性很强的可以直接量化的经济性指标,而忽视了反映旅游产业对城市环境的经营和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方面能力的指标。这将弱化评价结果的分析意义和运用价值。我们在分析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做出的贡献的基础上,对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总结。这一结果将有助于各方面通过交流达成有关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共识(表1)。表1:城市旅游竞争力分析性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5.实证研究及结论分析③基于上述理论认识,我们建立了用于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估的指标体系。即城市旅游竞争力=F(B-1,B2,B3,B4,B5,B6)。其中,B1核心吸引物,B2基础性因素,B3支持性因素,B4发展性因素,B5资格性因素,B6管理创新因素。另外,还确定了三十七个C层次指标和大约七八十个D层次指标,来反映城市旅游竞争力
本文标题:城市旅游竞争力问题研究doc19)(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7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