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内容:课本P2—P3教学目标: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教学准备:教具:挂图、“附页1”图1。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二、玩中学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书包45元水彩笔16.85元钢笔8.00元文具盒12元(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2)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认识小数点。(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了解小数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读。(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价。)(5)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4.试一试。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三、学中做1.写一写,读一读。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2.完成“练一练”第2题。四、做中得数学游戏。完成“练一练”第3题。五、总结。货比三家教学内容:课本P4—P5教学目标: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新学期开始了,丽丽要为自己买一个新的铅笔盒,请同学们帮助她选一选,哪家文具店的最便宜。二、玩中学。1.设立情境,复习旧知作铺垫。出示主题图,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读一读各种文具标价牌上的文具价格。2.借助问题探究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的方法,发展数感。(1)思考“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2)自主探究比较4.9元与5.1元大小的方法。(学生借助以往的知识,独立思考比较方法。)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a.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b.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c.以小数点为中心,4.9元小数点前是4,5.1元小数点前是5……(3)组内交流比较方法后推选代表参与全班交流。3.提出新问题,延长知识点。(1)根据主题情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根据学生提的问题,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大家试着解决。4.试一试。完成“试一试”的两道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再与同伴检查完成情况,每人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三、学中做1.完成“练一练”第1题。反馈评价时说说如何比较0.05元与0.50元、6.00元与6.0元的方法,说说有什么发现。2.完成“练一练”第2题。四、做中得。完成“练一练”第3题。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进一步明晰比较三个数大小的策略与相应的步骤,并能对策略与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五、总结。买书教学内容:课本P6—P7教学目标: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旧知迁移导入。笑笑在书店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花了125元,还剩下1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全班一起订正。二、玩中学。1.切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出示“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这个问题,学生认真审题,列出算式。2.独立探索,互相交流,分享算法。(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数加法的算法。(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3)看一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一种你没有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4)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算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数做竖式加法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5)全班交流,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3.试一试。(1)完成第1题。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小数减法的问题,明晰小数减法的算理。完成后全班进行交流,强调算理及算法。(2)完成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3)完成第3题。鼓励学生对两个简单小数尽量用心算进行加减,要不失时机地训练学生心算能力。三、学中做。1.完成“练一练”第1、2题。鼓励学生进行心算,直接写出答案,然后小组内互相检查,进行纠错。2.森林医生。完成“练一练”第3题。独立地发现错误,并指出错误的原因。四、做中得。完成“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第(1)、(2)小题,再汇报交流。第(3)小题要关注哪些学生用了估算解决问题。五、总结。寄书教学内容:课本P8——P9教学目标: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2.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笑笑要到邮局去寄书,请同学们算算她的邮费是多少?二、玩中学。1.创设情境,揭示问题。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结合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1)学生估算大约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邮费?在多少元和多少元之间?(2)同伴一起讨论刚才自己思考的结果,解释估算的过程。以往学生的估计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次让学生说出估计的结果在多少元至多少元之间,也可以说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定不会少于多少元,有个别学生可能会有困难,要注重方法的指导。(3)全班交流估算的结果。3.探究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1)学生自主选择算法,独立计算1.6元+12.4元。(2)比一比计算与估算的结果。(3)议一议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4)完成“试一试”第1题,再说一说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应注意什么。(5)完成“试一试”第2题。三、学中做。1.完成“练一练”第1题。鼓励学生先用心算写出结果,再用竖式进行验算。2.森林医生。完成“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一练”第3题。关注有多少学生自觉选择估算来解决问题。将问题改为“小明带40元买这两本书,还剩多少钱?”让学生进行计算。四、做中得。1.完成“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解题思路。2.完成“练一练”第5题。学生提问时,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包含了更多的信息,也许提出的问题暂时解决不了,但解决问题的愿望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五、总结。森林旅游教学内容:课本P10---P11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天,我们要到一座美丽的森林去旅游,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让我们一起出发。二、玩中学。1.森林食品店。(1)同桌之间进行游戏,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人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2)明确游戏规则。(3)根据游戏规则,同桌之间开始游戏。学生可以先解决“我要买松果和蘑菇,需要多少元?”和“30元能买哪些商品?”这两个问题加以解决。教师在游戏中起到裁判员的作用。2.纪念品商店。同桌互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游戏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三、学中做。1.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2.学生走进生活寻找小数,可以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中的小数”的独特的发现。四、做中得。1.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的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2.记录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可以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节省开支的建议。3.数学活动,从5元、2元、1元、1元、5角、2角、2角、2角、1角的人民币里拿出7.6元,有几种拿法?五、总结。对称、平移、旋转单元目标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2、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力目标1、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能够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变换在设计中的作用。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2、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单元重点1、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2、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单元难点1、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2、能准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教具准备方格纸、欣赏图案。课时安排共9课时。对称图形-----------------------------3课时;镜子中的数学-------------------------1课时;平移和旋转---------------------------2课时;欣赏与设计---------------------------2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对称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内容及第13页“看一看、说一说”题。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能画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4、渗透图形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难点1、判断对称图形,按要求画出对称轴。2、能正确找出全部的对称轴。教学准备1.教具:投影片、图片、剪刀、彩纸。2.学具:蝴蝶几何图片、彩笔、剪刀和三张手工纸。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你们看这些图形好看吗?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举出一些特点和上图一样的物体图形吗?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同学到前边来指一指。你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还有别的办法吗?用手中蝴蝶图形动手试一试,互相讨论。(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个图形,使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可以讨论,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剪的。(把纸对折起来,再剪。)二、学习新课1.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剪出的图形为例,贴在黑板上。问: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板书课题)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问:现在谁能准确说出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2.加深理解概念。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刚才剪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为什么?画出自己剪的图形的对称轴。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的延
本文标题: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7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