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区域地理复习-地图的判读2
区域地理复习-地图的判读----宜良戴氏教育5、地理景观图的阅读地理景观图主要是指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物的画片、照片、幻灯片和卫星影像图片等。地理景观图的阅读要掌握以下要领:①仔细阅读图名,观察并提取与主题有关的关键信息。②解读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结论的落脚点要与教材相关内容协调一致。③分析图中不同信息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形态特征;或将几幅景观图相互对照、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例如,读下面两幅民居图,对比差异。首先应注意图中的房屋。两图房屋最大的差异是屋顶形状不一样,浙江山村一带传统民居的屋顶是坡顶,而新疆一带地区民居的屋顶是平顶。然后分析两种屋顶形状所反映的地理意义:浙江地处湿润区,降水丰富,坡顶房屋排水效果好;新疆地处于旱区,降水少,就不存在排水问题,而平顶可以被用来晾晒葡萄等果物。通过对两幅图的比较可以看到,房屋的建筑形式与当地的降水状况有一定的关系。浙江山村的一种传统民居塔里木盆地中维吾尔族农民的一种传统民居再如:读下列景观图,根据图中所标数字顺序,进行过程分析(1)砍伐森林的起因(图中1)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2)引起的环境破坏(图中2、3、4)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3)导致对水库的影响(图中5、6)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4)造成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因追求经济效益,砍伐木材(用材)②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种粮食(毁林开荒)③砍树作燃料(燃料)(2)①水土流失,山石裸露②滑坡③农田、村庄被冲(荒漠化)(3)①土壤淤积水库,库容减少②缩短水坝寿命③洪水泛滥(4)周围居民无法生存,迁往其他地区。6、地理示意图的阅读地理示意图是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显示地理事物的结构或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称为地理模式图。其特点是主题突出,清晰易懂。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是显示地理事物空间关系、地理事物形成过程、地理事物剖面的示意图。(1)地理事物空间关系示意图的阅读这类示意图主要是显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即主要说明“在哪里”的问题。所以,阅读这类示意图的关键是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各项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特点。如在太阳系示意图中,可确认太阳及其九大行星的相对位置。(2)地理事物形成的示意图的阅读这类示意图主要是表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即主要说明“为什么”的问题。阅读时要学会利用图中的符号,如箭头指向以及箭头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包括顺序关系、因果关系等。例如,下图所表示的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这里必须要把握冷热不同的地面、空气升降运动方式、气压高低变化、空气水平运动方向之间的因果关系。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示意图(3)地理事物相互联系示意图的阅读地理示意图中有一种是用文字框图和线条箭头构成的示意图,这类图能简明、概括地表现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阅读这类示意图,关键是要读出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因果关系。从上图中可看出,“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大量砍伐森林”是两个并列原因,共同引起了大气中的CO2图增多;CO2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进而使海平面上升,最终引起沿海低地受淹的不良后果。再比如,大气环流、洋流等模式图,都是利用示意图帮助我们解读地理内在规律的方式。7、地理统计图表的阅读(1)曲线图表的阅读中学地理学习中,常见的曲线图表是动态曲线图表,用来显示和比较地理事物随时间发展变化的情况。如某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等。这种图一般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地理事物动态水平。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图例如,阅读上面的“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图”,首先需明确该图横坐标表示的是1925年至1989年时间段,纵坐标是各种能源消费所占的百分比。各种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然后分析每种能源在各年的消费构成状况。图中可见,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煤炭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能源,随后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与20年代相比,70年代的消费量下降了近50个百分点。而50年代后,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取代煤炭而居于首位。作为新能源的核能自60年代在能源消费中出现之后,消费比重不断上升。水能消费变化较小,自50年代起有所增加。最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图示时间段内,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柱状图的阅读阅读柱状图,首先要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出现左右纵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例如,阅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和人口百万以上城市数”柱状图,先要明确横坐标表示1800年、1900年、1950年、1990年四个年份;左纵坐标表示城乡人口所占比例,右纵坐标表示人口百万以上城市数。然后分析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个;到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达13.6%,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增加到11个;1950年,这两个指标仍在增长;到199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已达44%,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增长到281个。从图中可以看出,前1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只增长了约10%,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增加了10个;后1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了30%,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增加了270个。这充分表明了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特点。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和人口百万以上城市数降水和气温各月分配图再如,“降水和气温各月分配图”的阅读方法是:根据平均气温最低月和最高月出现的月份、气温曲线的形状,可判断该地是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若气温最低月出现在1月,最高月出现在7月,表明该地是在北半球。根据气温曲线的高低变化,可判断所处的热量带。如右图的气温曲线下限(即最低月)在10℃以上,也就是0~15℃之间,因此可判断出该地位处亚热带。根据降水柱的高低,可以判断降水量的多少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右图所示的地区,降水较多,且为冬雨型。(3)结构图表的阅读常见的结构图表有下列四种。阅读这类图表,首先要读出各项地理事物在总体中的比例,然后通过比较,得出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特点。几种地理结构图表三大产业构成图例如,读上图中的“三大产业构成图”,可知A国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60%,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2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20%。三个比重值之和为100%。然后可以进一步分析该国的产业结构特点等经济状况。8、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模式与世界洋流模式对照图(1)地图叠置阅读例如,在阅读“世界洋流模式图”时,可以对照阅读“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两幅图叠加分析,就较容易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再如,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时,可以叠加“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图”,从而分析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密切关系。(2)地理图表组合阅读地理图表的组合阅读,对加深认识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对照阅读我国1957年、1990年人口数量柱状图和我国1957年、1990年耕地面积柱状图,可以获取两幅统计图表中没有直接显示出来的人均耕地面积资料,得出在这几十年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的结论。再如,阅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与粮食人均产量图”可知,1955年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总产量略高,相差0.15亿吨;1991年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总产量已超过发达国家,差值达2.39亿吨,说明这几十年中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总产量增长幅度比发达国家大。再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粮食人均产量情况:1955年,发展中国家低于发达国家达280千克;1991年,发展中国家低于发达国家达474千克。可见这几十年中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人均产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综合上述情况可以发现,期间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总产量在不断上升,但其粮食人均产量变化不大,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增长过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与粮食人均产量图例题: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主要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和四幅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分配图,读图回答:(1)图中A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2)①②③④四幅气候类型图中,与B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图;与C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相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图。(3)B、D两地分属不同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其主要粮食作物是:B地________,D地________。(4)分析C、D两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不同特点:C地________;D地________________。【分析】解答该题须具备以下基础知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气候特点、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与气候条件的对应关系、主要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知识可判断出四地的气候类型:A地为温带季风气候、B地为地中海气候、C地为热带雨林气候、D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应用地理统计图表知识,分析气候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得出B地气候类型与①图所示气候类型相对应,C地气候类型与②图所示气候类型相对应。再根据四地的气候特点,分析各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从而判断出四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该题就是典型的对地理图表进行综合阅读的问题。【参考答案】(1)传统旱作农业(2)①②(3)小麦、大麦水稻(4)C地:专业生产少数热带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D地: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机械化程度较低。
本文标题:区域地理复习-地图的判读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394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