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 医学基础经典试题分科
第一部分:解剖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五章呼吸第六章消化与吸收一、单选题1、心藏传导速度最快的细胞是DA.窦房结P细胞B.心房肌C.房室交界D.浦肯野纤维E.心室肌2、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时的动脉收缩压为BA.80~120mmHgB.100~120mmHgC.90~140mmHgD.120~150mmHgE.100~160mmHg3、交感神经兴奋后,对对心机细胞的影响是DA.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加快、心机收缩力减弱B.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机收缩力减弱C.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减慢、心机收缩力增强D.心率加快、心内传导加快、心机收缩力增强E.心率减慢、心内传导加快、心机收缩力减弱4、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意义是EA.减慢心率B.增加冠脉流量C.降低平均动脉压D.重新分布各器官血流量E.稳定快速波动的血压5、正常人平静呼吸时的频率为DA.6~8次B.8~10次C.10~12次D.12~18次E.20~25次6、外周化学感受器感受的适宜刺激是它所处环境的AA.氧分压B.氧含量C.氧容量D.氧饱和度E.氧利用系数7、唾液中除有淀粉酶和舌酯酶外,还有CA.蛋白水解酶B.凝乳酶C.溶菌酶D.肽酶E.麦芽糖酶8、容量血管是指EA.大动脉B.中动脉C.小、微动脉D.毛细血管E.静脉9、能使动脉血压波幅增大的原因是DA.心动过速B.房室瓣狭窄C.主动脉瓣狭窄D.大动脉硬化E.小动脉硬化10、在下列各微循环结构中,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的是BA.微动脉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C.通血毛细血管D.真毛细血管E.微静脉11、肺表面活性物质BA.能增加肺泡表面张力B.能增加肺顺应性C.由肺泡I型细胞分泌D.主要成分时二脂酰卵磷脂E.分布于肺泡上皮细胞与表面液体层之间12、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位于BA.脊髓B.延髓C.脑桥D.下丘脑E.大脑皮层13、调节呼吸最重要的生理因素是AA.CO2B.O2C.H+D.2,3-DPGE.CO14、下列那种物质能促使胃蛋白原变为胃蛋白酶BA.Cl-B.HClC.K+D.Na+E.内因子15、最重要的消化液是BA.胃液B.胰液C.胆汁D.小肠液E.唾液16、小肠特有的主要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运动形式是EA.紧张性收缩B.蠕动C.逆蠕动D.集团运动E.分节运动D.清洁与保护口腔E.部分消化淀粉17、呼吸一般是指EA.呼气与吸气之和B.气体进出肺的过程C.气体进出组织细胞的过程D.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E.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18、房室瓣开放见于EA.等容收缩期末B.心室收缩期初C.等容舒张期初D.等容收缩期初E.等容舒张期末19、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DA.血液粘滞度B.红细胞数C.血管长度D.小动脉口径E.大动脉弹性20、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由于CA.半月瓣关闭B.半月瓣开放C.房室瓣关闭D.房室瓣开放E.心室射血入大动脉引起管壁振动二、多选题1、大肠内细菌活动的作用是CDA.促进大肠吸收水分B.刺激大肠的运动C.可合成维生素K及B族维生素D.腐败和酵解食物E.促进脂肪吸收2、肺回缩力来自BDA.胸内负压B.肺弹性纤维的回缩力C.气道阻力D.肺泡内液-气界面表面张力E.肺内压3、能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的因素有AB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腺苷E.乳酸4、可使有效呼吸膜面积减小的病理改变有ABCDEA.肺不张B.肺实变C.肺气肿D.肺毛细血管关闭E.肺结核5、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有ABDEA.博功B.心指数C.心电图D.射血分数E.每分心输出量6、心肌的电生理特性是指ABDA.自律性B.兴奋性C.收缩性D.传导性E.以上都是7、CO2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有ACDA.物理溶解B.和水结合形成碳酸C.形成碳酸氢盐D.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E.形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8、对中枢化学感受器叙述,正确的是DEA.存在于延髓呼吸中枢B.对脑脊液中的氧张力的变化敏感C.对血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变化非常敏感D.对脑脊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变化非常敏感E.动脉血中CO2张力增高,可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9、盐酸具有多种作用,其中包括ACEA.激活胃蛋白酶原B.有利于唾液淀粉酶继续发挥作用C.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环境D.有利于脂肪分解E.有利于小肠吸收铁10、有推进食糜的消化道运动是CDA.紧张性收缩B.受容性收缩C.蠕动D.蠕动冲E.分节运动三、填空题1、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包括(兴奋性),(自律性)和(和传导性)。2、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外呼吸或肺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3、人体的各种营养物质来自食物,而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个方面。4、小肠运动形式除持续的紧张性收缩外,在消化期还有(分节运动)和(蠕动)两种主要运动形式。5、在心动周期中,心室中血液的充盈主要是由(心室舒张)完成的,(心房收缩)只起辅助作用。6、心脏的瓣膜保证了血流的(单)向流动,并在心室内的(压力)的变化中起重要作用。7、心脏自律细胞产生自律性兴奋的机制是(4期自动去极化),心脏中自律性最高处为(窦房结细胞)。8、形成血压的前体条件是(循环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是(心脏射血)。9、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10、(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是调节呼吸的重要外周化学感受器。四、名词解释1、消化:指食物中包含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方式。2、心动周期:心脏从一次收缩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前的时间,即心房或心室收缩和舒张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正常心脏活动由一连串的心动周期组成,与心率互为倒数。3、期前收缩:正常心脏按照窦房结的节律兴奋而收缩。但在某些实验条件和病理情况下,如果心室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人工的或窦房结之外的病理性异常刺激,则心室可以接受这一额外刺激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4、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缩反射,即有肺扩张引起的吸气抑制和肺萎缩引起的呼吸兴奋的反射。其生理意义在于促使吸气与呼气的交替,参与呼吸节律的形成和调节。5、肠神经系统:分布在消化管壁的神经丛,由肌间神经从和粘膜下神经丛交织而成。参与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达的调节,能独立行驶其功能,也接受外来神经的调节。6、胃肠激素:由存在于胃肠粘膜层、胰腺内的内分泌细胞和旁分泌细胞分泌,以及由胃肠壁的神经末梢释放的激素。主要对消化腺和消化道运动起调节作用。7、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可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结合成为复合物,以防止维生素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而有利于被回肠末端主动吸收。8、自动节律性: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9、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以单分子层形式覆盖于肺泡液体表面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主要作用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10、潮气量: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约400~500ml。11、肺活量:指用力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最大的量。正常成人男性约为3.5L,女性约为2.5L。12、收缩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所达到的最高值(正常值为100~120mmHg)。13、舒张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所达到的最低值(正常值为60~80mmHg14、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其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15、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由胃粘膜表面覆盖的粘液和胃粘膜分泌的碳酸氢盐共同构筑的抵抗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16、减压反射: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这一反射过程引起的效应是使血压下降,故称减压反射。五、简述与问答题1、简述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具有以下特性:1、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2、有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的频率慢且不稳定;3、紧张性,即平滑肌经常保持在一种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4具有较大的伸展性;5、对电刺激不敏感,但对于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特别敏感。2、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动脉血压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每博输出量:当其他因素变化不大时,每博输出量增加使动脉血压升高,且以收缩压升高明显,舒张压变化较小,因而脉压差增大;相反则收缩压明显降低,舒张压降低不多,故脉压减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心率:当心率加快而其他因素变化不大时,主要表现为舒张压升高,收缩压升高不多,脉压减小;相反则舒张压降低明显,脉压加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升高,但以舒张压更明显,因此脉压减小;外周阻力减小时,也以舒张压降低更明显,故脉压加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大动脉的顺应性变小(如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循环血量和血液系统的相互关系:当循环血量减少或血管系统容量增大时,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相反则血压升高。实际上动脉血压的变化,往往是上述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3、试述胰液中的有机成分胰液是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其成分有水、无机物和有机物。有机成分主要是多种消化酶。其中主要有胰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胰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激活后变为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使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此外还有DNA酶、RNA酶:可使相应的核酸水解为单核苷酸。4、试述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成分和生理意义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II型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脂蛋白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二软脂酰卵磷脂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其作用是降低肺泡液-气界面的表面张力。这种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1、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防止小肺泡的塌陷和大肺泡的过度膨胀。2、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3、使肺的弹性阻力减小,降低吸气阻力。5、何谓肺换气以及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哪些?肺换气是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交换的方向是:O2由肺泡向肺毛细血管净扩散;CO2由肺毛细血管向肺泡净扩散。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1)气体的分压差:气体是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扩散,因此,肺泡和血液中的气体分压差愈大,扩散愈快。(2)气体分子量和溶解度:在相同条件下,气体扩散速率与气体的分子量平方根成反比,与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成正比。(3)扩散面积和距离:气体扩散速率与扩散面积成正比,与扩散距离成反比。肺换气是通过呼吸膜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因此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气体交换。(4)温度:气体扩散速率与温度成正比。6、何谓血液循环?其主要功能是什么?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织的循环系统中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通过代谢原料和产物的运输,保证了机体新陈代谢的顺利进行;运送体内各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以及其他的体液性因素,作用到相应的靶细胞,以实现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相对恒定和实现血液的各种防卫功能。第二部分:免疫学说明:第二阶段练习共25题,包括:包括第二章免疫球蛋白和第三章补体系统的练习题。题型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C1.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浆细胞D.NK细胞E.肥大细胞2.个体发育中最早合成的Ig是BA.IgAB.IgMC.IgGD.IgDE.IgE3.免疫应答过程参与粘膜局部抗感染的Ig是AA.IgAB.IgMC.IgGD.IgDE.IgE4.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Ig是BA.IgAB.IgMC.IgGD.IgDE.IgE5.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Ig主要是CA.IgA
本文标题:医学基础经典试题分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00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