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医学微生物学》教案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全科医学、预防妇幼、护理、药理、基础医学2《医学微生物学》教案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授课日期班次教材题目绪论、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教学目的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分布。2、熟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3、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与发展方向。4、熟悉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内容。5、掌握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细胞壁的结构。6、熟悉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7、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与功能8、熟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掌握革兰染色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板书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难点:1、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普通微生物与医学微生物的联系。2、医学微生物的学科内容、学科特点及学科发展。3、细菌属于单细胞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结构及意义。细菌的大小与形态。4、细菌的特殊结构及生物学意义。5、革兰氏染色。教学时间分配3学时(绪论1学时,细菌大小、形态、细胞壁结构1学时,细菌特殊结构及细菌检查、染色方法及其它1学时)。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2.异染颗粒课后小结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细胞壁的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与功能。3《医学微生物学》教案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授课日期班次教材题目第2章细菌的生理、第3章消毒与灭菌教学目的1了解细菌的化学组成、物理性状、营养物质、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细菌人工培养、细菌的分类与命名2.熟悉细菌的带电现象、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掌握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能量代谢、细菌的代谢产物、细菌个体及群体生长繁殖的方式、速度与生长曲线,消毒、灭菌、无菌、防腐的基本概念。3.熟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板书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难点:1、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速度及生长曲线;2、细菌的新陈代谢及重要的代谢产物。3、消毒、灭菌、无菌、防腐的基本概念。4、主要的理化消毒灭菌方法。教学时间分配2学时(细菌的生理1学时,消毒与灭菌1学时)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1.细菌的化学组成、物理性状。2.营养物质、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细菌人工培养。3.细菌的分类与命名。课后小结4《医学微生物学》教案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授课日期班次教材题目第4章噬菌体第5章细菌的遗传变异教学目的1、了解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和噬菌体的应用;2、掌握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概念,熟悉溶原周期和溶菌性周期,熟悉细菌遗传变异的现象及实际意义;3、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现象,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概念及方式。教学方法板书结合多媒体电化教学。多以实例讲解细菌的遗传变异及在医学上的意义。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和难点:1、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的概念,溶原周期和溶菌性周期。2、细菌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的变异、耐药性变异及在医学上的意义。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重点是质粒和转位因子。3、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五种方式;R质粒传递耐药性的方式。进展:噬菌体抗生素研究:如正在研究针对一些重要的病原菌的噬菌体;细菌的质粒与染色体的区别。教学时间分配1、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的概念,溶原周期和溶菌性周期,35分钟;2、细菌遗传变异的现象,重点是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的变异、耐药性变异及在医学上的意义。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重点是质粒和转位因子,30分钟;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五种方式,35分钟;R质粒传递耐药性的方式,10分钟;3、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10分钟;4、噬菌体抗生素研究:如正在研究针对一些重要的病原菌的噬菌体;细菌的质粒与染色体的区别,10分钟;5、课后小结,5分钟。合计3学时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基因突变的规律:突变率、突变与选择、回复突变。R质粒决定耐药的机制。课后小结1、重述有关噬菌体的重要概念;2、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和转位因子;3、基因的转移的五种方式:转化、接合、转导、转换和原生质体融合;4、噬菌体和细菌遗传变异有重要意义。5《医学微生物学》教案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授课日期班次教材题目第6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教学目的1、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的概念和条件。了解医院获得性感染。2、掌握致病菌的致病机制。3、熟悉宿主的防御机制。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4、了解感染的几种类型,掌握全身性感染的几种类型的特征。5、细菌致病性、毒力的概念,胞外菌和胞内菌感染的特点及外毒素感染的免疫,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途径、类型教学方法板书结合多媒体电化教学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和难点:1、毒力的概念,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2、全身性感染的几种类型: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3、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过程,胞外菌与胞内菌感染的免疫特点及外毒素感染的免疫。进展:内毒素研究,LOS及内毒素疫苗。教学时间分配1、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的概念,条件致病菌致病的三个条件,20分钟;2、毒力的概念,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侵袭力和毒素,40分钟;3、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及外毒素的种类,10分钟;4、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过程,胞外菌与胞内菌感染的免疫特点及外毒素感染的免疫,20分钟;5、感染的类型,特别是全身性感染的几种类型: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20分钟;6、其他相关内容,15分钟。7、课后小结:10分钟合计3学时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1、细菌外毒素的分子结构及作用机制:A-B模式及非A-B模式的作用机制。2、人类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机制:分依氧和非依氧两类。3、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自然和社会因素。6课后小结1、复习重要的概念: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侵袭力、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2、侵袭力: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酶。外毒素有选择性毒害毒性作用,G-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类同:发热反应、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血症与休克、Shwartzman现象与DIC。7《医学微生物学》教案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授课日期班次教材题目第7章细菌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教学目的1、熟悉细菌学诊断的方法2、了解获得性免疫的产生方式,掌握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及常用的制剂、生物制品教学方法板书结合多媒体电化教学,结合实例讲解。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和难点:1、标本的采集、送检、病原菌的检验程序;3、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的概念及常用的制剂。进展:新疫苗进展:DNA疫苗、治疗性疫苗(如抗HIV的治疗性疫苗)。教学时间分配1、标本的采集、送检、病原菌的检验程序:直接涂片检查,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动物试验,药物敏感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难点)。20分钟2、血清学诊断:方法及意义。10分钟3、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的概念及常用的制剂。10分钟4、新疫苗进展:DNA疫苗、治疗性疫苗(如抗HIV的治疗性疫苗)。5分钟合计1学时。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参看国外医学生物制品分册有关疫苗进展,以了解新的疫苗及前景。课后小结1、对每种细菌来讲检验程序的侧重点不同,凡在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致病菌,直接涂片检查有助于初步诊断,原则上所有标本应作分离培养。血清学诊断可作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2、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预防,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8《医学微生物学》教案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授课日期班次教材题目第8章球菌教学目的1、熟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后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2、熟悉葡萄球菌的分类原则、致病物质:毒素、侵袭性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3、链球菌的分类原则、主要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抗“O”试验。4、奈瑟菌属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直接涂片的初步诊断价值。淋球菌的传播途径及其防治原则教学方法板书结合多媒体电化教学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和难点:1、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SPA的概念及其生物学作用、微生物学检查原则。2、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分类原则及所致疾病的多样性,抗“O”试验。葡萄球菌与链球菌所致皮肤化脓性感染的区别及原因。3、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性,与甲链的区别。4、脑膜炎奈瑟菌属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与致病特点,直接涂片的初步诊断价值致病物质与致病特点。5、淋球菌的传播途径及其防治原则。进展:表皮葡萄球菌是常见的输血传播的细菌,B群链球菌在新生儿中引起的感染。9教学时间分配1、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SPA的概念及其生物学作用、微生物学检查原则。40分钟2、食物中毒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特点。5分钟3、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分类原则及所致疾病的多样性,抗“O”试验。葡萄球菌与链球菌所致皮肤化脓性感染的区别及原因。35分钟4、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性,与甲链的区别。10分钟5、脑膜炎奈瑟菌属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物质与致病特点,直接涂片的初步诊断价值致病物质与致病特点。20分钟6、球菌的传播途径及其防治原则。10分钟7、五种球菌的形态特点比较。15分钟合计3学时。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致病性:泌尿系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超抗原;定义、金黄色葡萄球产生的肠毒素及链球菌产生的SPE具有超抗原活性。卡他布兰汉菌: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病人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员菌。课后小结五种病原性球菌的形态特点具有初步诊断意义。除葡萄球菌外营养要求都高,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致病均与毒力有关,肺炎链球菌、淋球菌主要与侵袭力有关,前者为荚膜,后者为菌毛。五种病原性球菌可引起不同的疾病,除淋球菌外都可引起败血症、脑膜炎,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脑膜炎为流行性的。微生物学检查原则主要侧重形态与培养。除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外,均无特异性预防措施。10《医学微生物学》教案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授课日期班次教材题目第9章肠道杆菌教学目的1、掌握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掌握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2、熟悉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特点、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肥达反应的原理与结果分析。3、熟悉大肠杆菌在水、食品卫生细菌学检查的意义。4、了解志贺菌属的分类及其依据,感染特点,沙门菌属的抗原。了解变形杆菌突出的生物学特点,肺炎克氏菌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细菌。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板书本课内容的难点、重点与进展重点、难点:1、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2、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种类和致病机制及所致疾病3、卫生细菌学检查中大肠菌群指数的含义及意义4、细菌性痢疾不易控制的原因及所致疾病的特点5、沙门菌引起伤寒的病理机制;肥达反应的原理与结果分析6、粪便标本的分离及鉴定方法进展:1、大肠杆菌基因组学2、大肠杆菌O157:H7疫苗的研制3、肠产毒型大肠杆菌CFA/Ⅰ菌毛DNA疫苗的研制4、口服宋内志贺菌减毒活疫苗的研制5、卫生细菌学检查中快速检验大肠杆菌的方法教学时间分配1、概述及共性:10分钟2、埃希菌属:30分钟3、志贺菌属:20分钟4、沙门菌属:30分钟合计2学时。学生自学内容及要点1、自学第四节其他菌属2、了解各菌属突出的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课后小结学习本章后应掌握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特点。对新进展有所了解。检验专业学生还应掌握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特点及其微生物学检查方法。11《医学微生物学》教案任课教师学年/学期编写时间教学内容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授课日期班次教材题目第10章弧菌教学目的1、掌握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及其致病机理和所致疾病特点2、熟悉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快速诊断方法。熟悉机体对霍乱的免疫性与特殊防治原则。熟悉副溶血性弧菌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所致疾病3、了解霍乱弧菌两个生物型及其抗原构造。教
本文标题:医学微生物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02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