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出师表近几年中考题汇总
1《出师表》中考题(2009——2011)1、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分)(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3分)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4.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7.《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8.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3分)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以光.先帝遗德()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1.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分)12.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分)21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六)湖北省黄石市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卑鄙____________(2)悉10、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2.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4分)(七)辽宁省锦州市1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1)躬耕于南阳躬:(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3)由是先主遂诣亮诣:(4)此人可就见就: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将军宜枉驾顾之。1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2分)(八)江西省南昌市1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3分)躬()损()零()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1)遂许先帝以驱驰。(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14.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九)青海省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3(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先帝不以臣卑鄙15.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2分)16.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十)湖南省邵阳市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①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约.己爱民④悉.仰于官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十一)湘潭市(湖南省)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危急存亡之秋.()(2)悉.以咨之()1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2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将军宜枉驾顾.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由是..先主遂诣亮()24.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2分)25.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3分)26.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27.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一对”指的是。
本文标题:出师表近几年中考题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08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