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华中师大一附中“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组MicrosoftWord文档
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报告华中师大一附中“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组执笔人:党宇飞1.问题的提出1.1形势与背景随着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课程内容发生了很大变革,在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指导下,初中生出现了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等许多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由于初中教学在某些方面降低了要求,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方面距离高中教学要求的差距并没有缩小,甚至在相对增大,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中普遍感到学习门槛高压力大,这种压力在高中启动新课程后不减反增(本课题在华师一附中和武汉中学近四届高一学生中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华中师大一附中32.9%的学生有较大压力,64.5%的学生有一定压力,仅3.6%的学生没有感到压力;武汉中学47.3%的学生有较大压力,52.1%的学生有一定压力,仅0.6%的学生没有感到压力),在高一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教的费劲,学生学的吃力”的现象。加之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许多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困难加大,有些同学甚至产生反感情绪与恐惧心理,导致高一学生就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高一是高中生学习和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搞好初高中的教学衔接,对学生学业进步和身心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已引起教育管理部门、教研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安徽省教育厅2006年就下发了“认真做好高中课程与初中新课程教学衔接工作”的通知,部分教育管理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也进行了一些初高中衔接教学专题研讨,如福建师大附中出台了《部分学科初中高中教学衔接指导意见》。本课题的主体是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一是通过调查和座谈,全面了解初中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初中生学习的情况,疏理归纳高中教与学必备,而初中教学中又缺漏或薄弱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二是调查分析初中生升入高中的学习障碍、思维障碍和心理负担;三是通过实验研究,分别形成各学科有效提升高中教学必备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系统的校本教材和资料,有效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和资料,以及搞好高一新生教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四是形成有效进行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可操作性方法和引导高一新生顺利适应高中学习的具体做法。进行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都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研究的理论依据衔接教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现代认知理论。(1)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容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3)认知结构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把学习过程归结为新旧知识的迁移,学习的关键在于寻找和发现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新的学习应该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应形成一种合理的知识结构。(4)系统论对衔接教学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与高中的教育教学衔接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高度重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网上搜索浏览,得到以下信息:(1)初高中衔接教学问题已在部分学校和教师中开展了一些思考和研究,如福建师大附中出台了《部分学科初中高中教学衔接指导意见》,襄樊五中高云老师、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宋鹏老师等写有初高中的学科教学衔接的文章。但这些研究只局限在单学科教学衔接的浅层,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够系统,没有形成具有指导性、操作性、上层次的成果。(2)尚没有看到把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立项为规划课题进行研究,也没有看到对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全方位的系统研究。暂未看到全面、有效进行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可操作性做法和引导高一新生顺利适应高中学习的有效方法。3.研究的主要内容、过程和方法初中到高中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折,初高中教学衔接关系到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顺利过渡,关系到学生在高中学业进步和人格健全,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课题组充分认识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的重要性,就如何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进行了认真、细致、系统、深入的研究。(1)讨论、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思路、方案和要点。2007年1月和3月,课题组召开两次研讨会,讨论课题研究内容、思路、方案和要点,制定课题三个方面的目标和五项研究内容和重点,征求研究方案初稿的修订意见,确定主要学科衔接教学研究负责人。(2)组织课题研究的开题工作。2007年5月24日下午,学校就“十一五”省、市、区立项课题组织了开题报告会,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杜时忠教授、博导作了教育科研如何选题、如何实施、如何结题的专题报告。2007年28日下午,课题组召开了全体主要成员开题论证会,邀请本课题指导专家华中师大教科院院长、博导涂艳国教授参加开题会并作指导,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广泛、充分的讨论和论证,并对研究方案作了部分修订,形成了开题论证意见和开题论证会纪要,并布置了课题前期研究工作。(3)召集多次有关初高中衔接的师生座谈会,进行了五次初高中衔接学习问卷调查,了解初高中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薄弱之处和初高中衔接教学的需求。2007年5月29日,召集本校第一次高一部分学生初高中衔接学习体会座谈会。2007年9月17日,召集本校第二次高一部分学生初高中衔接学习座谈会。2008年4月16日,在武昌区武珞路中学召集初三部分学生、老师座谈会。2007年6月下旬,进行第一次初高中衔接学习问卷调查。2008年1月25日,进行第二次初高中衔接学习问卷调查。2009年6月,进行本校第三次初高中衔接学习问卷调查,并在武汉中学高一年级进行了初高中衔接学习问卷调查。2011年3月16日,进行第四次初高中衔接学习问卷调查。(4)积极参加市、区的教育科研培训、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和“十一五”课题中期检查验收。2007年至2011年,参加武汉市和武昌区有关教育科研的所有培训、工作安排、研讨、交流活动。2008年9月至10月,课题组积极参加武昌区课题研究交流,认真完成课题中期检查、中期报告,并以良好评价通过市、区中期验收。(5)根据初高中课标和教学要求的差异,对比新老教材内容的差异和知识断层,分析初中生学习的薄弱之处,编写多学科衔接教学校本教材,形成多学科搞好高一新生教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要有效进行衔接教学,是需要有合适的教学蓝本的。2007年3月至6月,课题组完成了初高中数学、英语、化学与生物衔接校本教材第一稿的编写工作,2007年9月起在高一教学中试用。2009年6月至8月,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对数学、英语、化学与生物衔接校本教材进行了修订。通过调查研究和教学反思,初步形成了数学等学科搞好高一新生教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初稿。(6)结合座谈、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比较各学科初高中课标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差异,分析初高中差距增大的原因,探究、总结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指导思想、心理辅导方法和教学方法。课题组比较初高中多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差异,分析了初高中差距增大的原因。要使衔接教学富有成效,通过衔接教学研究课进行探究、总结是十分重要的途径。课题组从2007级高一开始,开展了多学科多轮次的衔接教学研究课活动,如2007年9月党宇飞老师上的数学“‘三个二次’的关系”研究课;2009年9月高显政老师上的数学“函数单调性”研究课;2010年9月李继林老师上的数学“函数的最大(小)值”研究课;2009年9月杨林老师上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2010年9月黄诗登老师上的物理“摩擦力”研究课等。通过这些研究课的探讨,总结了许多衔接教学的要素和方法。课题组探究、总结了各学科搞好衔接教学的具体做法和心理辅导、学法指导的方法。(7)注重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反思,撰写多篇初高中衔接教学论文。通过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反思,课题组成员撰写《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和作法》、《同高一新生谈谈数学学习》、《初高中数学衔接讲座》、《如何学习高中英语》、《高一新生如何学好高中物理》等多篇教学衔接主体研究论文,分别在《中学数学》、《高中生学习》等期刊上发表。(8)认真进行课题研究的总结与真理,做好结题工作。2010年12月28日,课题组召开结题工作讨论会,安排课题结题工作相关事宜。2011年4月至6月,课题组认真进行课题研究的资料成果收集、整理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2011年6月至7月,课题进行结题评审、验收。(9)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课题组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5次问卷调查、3次座谈)、行动研究法(多次衔接教学研究课、衔接教学实践总结等)、观察分析法(学生学习心理、状态、成绩等的观察和分析)。4.研究成果及成果分析4.1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重要信息通过华师一附中和武汉中学的五次高一学生问卷调查和三次学生座谈,(1)确认了高一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等学科的学习中普遍感到学习门槛偏高压力较大,这种压力在高中全面启动新课程后不减反增,使得许多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困难加大,有些同学甚至产生反感情绪与恐惧心理。(2)对比华师一附中和武汉中学的调查统计结果,由于武汉中学的生源质量低于华师一附中,问卷调查各项目反映出武汉中学高一学生在学习压力、教学进度、不适应程度等方面明显高于华师一附中高一学生,这说明越是生源弱的学校,初高中教学衔接压力越大,越应设法搞好。主要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对各校初高中教学衔接有指导和参考意义。Ⅰ.2008年1月和2011年3月在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一抽样问卷调查综合统计结果:(1)学习压力:32.9%的学生有较大压力,64.5%的学生有一定压力,仅3.6%的学生没有感到压力。(2)教学进度:对大多学科,48.2%认为进度太快了,36.7%认为进度比较快,15.2%认为进度不快。(3)初高中学习差别:认为有很大差别占38.7%,有较大差别占44.8%,有差别但不大占14.9%,没有什么差别仅占2.2%。(4)初高中学习方法适应性:适应或基本适应的占34.2%,不适应占65.8%。(5)对老师教学方法的适应性:能适应占24.8%,部分学科不适应占66.6%,都不适应占8.6%。(6)教学容量:认为教学容量大的占86.2%,不大的占13.8%。(7)中考后参加暑期衔接班学习:参加了的54.7%,未参加占45.2%.(8)教学要求提高最明显的是:知识难度37.3%;方法技能45.0%;思维能力57.2%;学习主动性52.5%。(9)高一最难学的学科:数学52.2%;物理40.6%。(10)高一学习不适应的主要方面:学习内容多53.0%;作业多50.2%;能力要求高40.9%;作业多50.2%;题目难38.7%。(11)初中各学科最薄弱的地方是:语文:作文29.5%,文言文25.2%;数学:函数30.5%,计算能力17.3%;英语:完形26.7%,单词18.6%;物理:力学29.5%;化学:方程式23.3%。(12)初中最应加强的地方是:思维能力培养19.5%;学习主动性19%。Ⅱ.2009年6月在武汉中学高一抽样问卷调查综合统计结果:(1)学习压力:47.3%的学生有较大压力,52.1%的学生有一定压力,仅0.6%的学生没有感到压力。(2)教学进度:对大多学科,48.3%认为进度太快了,38.9%认为进度比较快,12.8%认为进度不快。(3)初高中学习差别:认为有很大差别占59.7%,有较大差别占31.6%,有差别但不大占7.4%,没有什么差别仅占1.3%。(4)初高中学习方法适应性:适应或基本适应的占7%,不适应占93%。(5)对老师教学方法的适应性:能适应占17.3%,部分学科不适应占70.2%,都不适应占12.5%。(6)教学容量:认为教学容量大的占90.1%,不大的占9.9%。(7)中考后参加暑期衔接班学习:参加了的64.9%,未参加占35.1%.(8)教学要求提高最明显的是:知识难度60.3%;方法技能64.7%;思维能
本文标题:华中师大一附中“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组MicrosoftWord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30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