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微观因素分析doc7(1)
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微观因素分析在我国人口逐渐膨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要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就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但我国近80%以上的成果得不到有效转化和利用,既导致科技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又制约农业、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深入分析制约成果转化的障碍因素,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给方的制约因素(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确定不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科技成果需求方——农户和农业企业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更为重要的主体力量。在农业科研和成果转化等许多科技活动中,政府、农业科研单位的主体作用远远超过农业企业和农户,从制定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短期科技计划,到科技项目的具体申报和实施,农业企业、农户参与的机会甚少。其科技意识、科技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制约。(2)农业研发的总体实力不强由于农业科技成果完成的排名与职称、住房、津贴等直接利益以及其它相关因素挂钩,致使课题越分越小,优秀、杰出的农业科研人员凝聚力下降,研究实力减弱。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国农业科研机构(不包括农业大学)共投入农业科研经费近17.4亿元(《2003年中国农村科技发展报告》),在研课题15422项,平均每项11.28万元。科研力量分散使研究难以深入。农业科研机构从事具体研究活动的人员比例较低。以2001~2002年农林科研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情况为例:从事课题活动的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4.02%,从事科技服务的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4.26%,从事课题活动的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3.40%。可以看出,科研单位中最重要的主体力量——课题研究人员的数量较低,影响着农业研究实力;成果转化必需的科技服务人员的比例也很低,不足以保证人员与服务跟踪农业科技成果的流动。(3)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科技服务功能和意识下降一部分农业推广人员自发地改变了公益性科技服务的意识,从事一些不符合职能定位的商业性活动。经费紧张和社会地位的降低,使农技推广人员流失现象严重,降低了农技推广体系的科技服务功能,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失去了一支重要的力量。(4)农业科技人员与技术推广人员成果时效性观念不强所谓时效性就是指一项科技成果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直至最后价值消失。由于农产品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了提供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其科技需求也会随之变化。农业科技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缺乏科技成果的时效性观念,耽搁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造成了巨大的科技资源浪费。2农业科技成果自身的制约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与成果性质有直接关系。(1)农业科技成果供给结构不合理我国科技成果供给结构存在以下弊端:项目选题与农业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造成农民急切需要的技术缺乏;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不足。由于没有把农业市场需求作为立项依据,只有部分实验室产出的农业科技成果进入农业产业系统,而且是否能够进入农业产业系统取决于成果供给方的主动性。而那些停留在知识形态的成果再次被作为立项、选题,成为获得科研项目资格的依据。这样的循环导致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成果被闲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的现象就会越来越突出。实际上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就是要解决科技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问题。(2)农业科技成果的鉴定方法有欠缺科技成果的鉴定形式有4种:检测鉴定、验收鉴定、专家评估和视同鉴定。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绝大多数通过前3种方式产生。在实践中,由于科技成果鉴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组织鉴定的单位一般就是申请鉴定的单位,鉴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也是由申请鉴定的单位推荐,再由科技主管部门批准。这种成果鉴定方式,不能证明科技成果是否具备了转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导致了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在数量上、质量上和应用价值上存在许多“泡沫”成分和虚假繁荣,究竟有多少科技成果具有在生产中应用的价值,这个问题在现行的农业科技体制下很难准确估量。(3)农业科技成果缺乏综合配套性当前我国单一技术成果较多,综合配套技术成果较少。市场大宗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那些只能解决一种农业生产问题,而没有考虑到综合因素的单项农业科技成果很难满足需求方的需要。(4)农业科技成果的成熟度较差成熟性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具备的关键条件。成熟度高、应用面广的成果转化快,能产生良好的效益。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中试等非常薄弱,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的成熟性较差,严重制约其顺利进入农业经济领域。(5)农业科技成果保密性差农业生产多数是公开作业,这使农业科技成果的保密成本加大,即使已物化成种子、苗木、畜禽幼仔,也很难防止偷盗丢失。作为较易控制的杂交品种,其亲本丢失也屡见不鲜。目前国际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科技产业化趋势非常明显,而科技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建立相应的较为完善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我国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体系尚不健全,这是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障碍因素。3农业科技成果需求方的制约因素农民、农业企业能否形成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形成巨大的需求拉动力,是农业科技成果能否从农业科技系统进入农业产业系统的关键。(1)农业科技有效需求明显不足科技需求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拉动力,其强弱或大小直接决定着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以农户为例:科技需求欲望强烈,但科技支付能力较弱。据对全国9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85%的农户非常渴望掌握农业高产高效技术,但是如果技术需要相对较高的投入时,只有5.9%的农户有能力自己解决,94.1%的农户需要依靠外部力量,如:与其他农户合作、向当地政府求助、贷款等方式。(2)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对科技的吸纳能力较弱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表明,我国90%左右的农民文化素质偏低。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为4.82亿人,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比重约为70%。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的比重高达87.8%。近年来,尽管整体上农民素质有较大提高,但受教育较多的年轻人务农的却在减少。这与不少农业发达国家务农者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文化相差较远。农民的文化程度低下,直接影响着农民科技意识的形成,加上采用新技术缺乏经验和科技能力,严重阻碍了对农业科技有效需求的形成,导致对科技商品的需求强度低。4农业科技中介制约因素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刚开始起步,原有的农技推广体系已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目前这两种机构都不能很好的发挥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与衔接作用,还有待于规范。(1)农业科技中介机构的功能未得到发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迫切需要农业科技中介机构承担农业科技系统没有完成、农业产业系统无法实现的任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部分:一是将“半成品”成果转化为“成品”成果,完成实验室成果的中试、示范等后续环节;二是提供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密切相关的有偿或无偿服务、信息传递、供求沟通、成果论证与评估、市场预测等等。总体上看,第一部分缺乏具备科研实力的主体和资金投入,第二部分缺乏主体资格的认定评价和有效的监督管理。(2)农业技术市场发育不健全由于我国技术市场起步较晚,农业技术市场发展滞后,有关市场管理、市场立法等不够完善具体,导致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和市场运作无序,由此带来了成果转化过程中市场主体之间利益分配的不合理。而成果所有者、研究者的利益则往往首当其冲地受到侵害。我国目前技术市场的管理者,大都热衷于办大型技术市场交易会、科技成果推广洽谈会等,场面宏大却收效欠佳,没有起到对成果转化的推动作用。现在我国技术经纪人队伍的培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中介人员平均素质较低,市场中存在的唯利是图的中介者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信誉,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是一个干扰。
本文标题: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微观因素分析doc7(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3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