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1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厦门启悟中学叶阿容2007.10.25一、课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⑴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从而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⑵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从而理解农业布局的因地制宜原则。⑶通过分析东北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现状,总结东北农业生产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学会科学地看待农业发展的前景。⑷了解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从而学会应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去实现不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2.过程与方法⑴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科学准确的地理语言表达、概括能力。⑵指导学生阅读各种图表,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提高学生学会从图表所隐藏的地理要素中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的能力。⑶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活动讨论,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⑵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二、本节教材教学思路分析分析地理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农业布局的特点---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区),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本节的教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主题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背景(地理条件、资源优势);主题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特点(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区域内部布局特点);主题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农业主要发展方向)。2三、学情分析学生基本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通过前几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具备了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案例学习的方法已了解。但学生初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仍不足,在学完东北地区,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其他区域时,但具体某一区域的地理背景知识比较模糊,这仍然是初中地理知识与高中教材的糅合问题。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复习基础知识: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各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最难以改造)——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农事活动等地形——农业生产类型(平原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区适宜发展林果也)土壤(质量、类型)——农作物的品种和产量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劳动力(数量、素质)——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技术——农业科技水平交通——市场区域的范围2、中国农业分布概况(商品粮、棉、糖生产基地等)3、东北地区农业状况方法指引(幻灯片):案例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新课引入:采用歌曲“松花江上”感性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幻灯片)学习主题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幻灯片)通过读东北地区位置、气候、地形、土壤、交通、工业分布等图(幻灯片),确定东北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具体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知识结构:一、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位置、范围地理位置及其与气候特征的内在联系(幻灯片)2、气候条件(图4.4幻灯片)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季影响: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3农作物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3、地形条件(图4.3幻灯片)地形单元完整多样:西部高原——内蒙古高原;中部和东北部平原——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周围山地环绕——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影响: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畜牧业、种植业、林业;森林资源丰富4、土壤条件(幻灯片)黑土、黑钙土广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影响:有利于农业生产;土地资源丰富二、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基础(包括市场需求);交通条件(包括市场范围);人口密度巩固某区域地理条件分析方法,完成活动题学习主题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特点一、区域内部农业布局特点结合书本69页思考,让学生分析东北地区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得出区域内部农业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完成活动题1、2、3、4(幻灯片)通过对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得出农业发展的特点。二、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及突出特点完成活动题1、23、结合书本72页的活动和书本内容,让学生自己阅读提取信息,加以说明为什么东北地区能取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学习主题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农业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产品类型耕作农业区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玉米、大豆、小麦、水稻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栋、白桦、人参、鹿茸、柞蚕、苹果畜牧业区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马、牛、羊(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4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通过图片及第二单元的问题研究:分析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到北大仓和到保护北大荒的变化。2、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分析,教师适时点拔,从而最大限度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东北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把区域生态建设的分析模式迁移过来)知识结构:(幻灯片)二、东北地区农业主要发展方向明确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大方向;通过阅读图4.13、图4.14,从区域内部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小方向。1、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和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2、东北区域内部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用表格比较法)农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完成活动题(珠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点拨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思路5板书设计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基础知识(略)方法指引: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二、地理条件1.地理位置及范围2.地理条件分析⑴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⑵地形、土壤条件——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⑶社会、经济条件三、农业布局特点1、内部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分布主要粮(树、畜)种特殊分布2、农业在全国的地位及突出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原因)⑵地区专业化生产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主要分布区水稻小麦(以春小麦为主)玉米四、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2.发展方向:⑴原则:⑵目标:⑶该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农业发展方向重点
本文标题: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