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安徽省宣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第一章总论一、总则(一)规划目的为充分发挥宣城市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发展步伐,使宣城旅游业融入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发展战略,打造皖南强势旅游板块中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制定本规划。(二)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安徽省宣城市。宣城市辖宣州区和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共75个乡、61个镇、1569个行政村(2001年末);总面积12340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8.85%,居全省第4位。(三)规划年限为了与国家以及宣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相衔接,规划时限定为2003-2020年,将规划目标的实施阶段划分为近期:2003至2005年;中期:2006至2010年;远期:2011至2020年。(四)规划原则1.坚持区域旅游发展的“大旅游”开发原则2.坚持资源配置上的突出重点和综合协调开发原则3.坚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安徽省宣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4.坚持市场导向和资源特色相结合原则5.坚持规划的总体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6.坚持规划的实事求是与适度超前原则(五)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2.方针政策世界旅游组织,《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发展结构规划与实施论述》,200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2001年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2002年安徽省旅游局,《安徽省旅游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2001年北京大学,《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年宣城市人民政府,《宣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2001年安徽省宣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3中共宣城地委,《立足宣城特色旅游合理建设“两山一湖”的东大门》,2000年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几点意见》,2002年3.技术文件和规定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1992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1999年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年(六)规划框架整个规划分为4大部分14章,内在逻辑如表1-1所示。表1-1宣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逻辑关系章节内容规划纲要系统第一章总论总则、规划区概况、旅游发展现状规划基础系统第二章旅游业发展的优劣机威分析区域旅游规划的环境分析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区域旅游规划的资源分析第四章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营销策划区域旅游规划的市场分析规划核心系统第五章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与阶段第六章旅游产品与线路规划“游”、“娱”规划第七章旅游区布局与项目配置第八章旅游商品开发规划“购”规划第九章旅游形象策划区域旅游规划的营销方案第十章旅游交通发展规划“行”规划第十一章旅游服务设施规划“食”、“住”规划规划保障系统第十二章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合理开发人力资源,为实施规划提供人力保障第十三章旅游环境保护规划区域旅游发展的持续性规划第十四章实施旅游规划的对策与建议保证旅游规划顺利实施的建议与步骤安徽省宣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4二、规划区概况(一)区位条件1.地理区位宣城市地处皖南山地丘陵区与沿江平原区的结合部,位于东经117°28′~119°38′、北纬29°57′~31°19′之间。东至东南与浙江省长兴、安吉、临安市交界,南部与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相连,西至西北与池洲市青阳县、芜湖市南陵县和芜湖县接壤,北至东北与马鞍山市当涂县和江苏省高淳、溧阳、宜兴市毗邻。全市东西宽约61.5千米,南北长约150千米,总面积1234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的面积8.88%,居全省17个地级市中第4位。2.宏观区位从宏观区位来看,宣城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背靠江西、湖北等中部省份,毗邻长江三角洲。交通方面:水上交通以长江为主体,铁路、公路交通网较为密集,航空则可以借助于南京、芜湖、黄山机场,交通上的通达性为宣城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为宣城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而三角洲内大城市,如上海、杭州、南京等,则为宣城旅游提供了潜在的客源市场。3.微观区位宣城地处皖南,北临江苏,东接浙江,西南与著名的“两山一湖”旅游区连为一体,是安徽的东南大门,是江浙两省以及上海游客前往“两山一湖”著名景区的旅游通道。其周边主要旅游区有:环太湖旅游圈;“宁—镇—扬”旅游区;千岛湖—天目山旅游区;安徽“两山一湖”旅游区。一方面,宣城旅游可以借助周边旅游资源和品牌,共享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周边强势旅游资源的存在,宣城旅游难免处于其“阴影”之中,加之资源的相近性,因此宣城要形成自己的品牌必须成功运用创新思维制定开发战略。总体上,宣城旅游应该利用长江三角洲强势旅游板块的市场辐射和品牌支撑,在强势板块中采取多元化发展与差异性定位安徽省宣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5战略,打造自身品牌。(二)自然条件1.地质位于扬子准地台,地层发育较完整。区域主导构造线为北东向,形成紧密的北东向线型褶皱和北东向主干断裂带。沿断裂带有一系列的中基性—酸性岩浆侵入与喷发活动,其中以燕山期花岗岩和闪长岩分布最广。2.地貌受地质构造控制,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岗地、平原等五种类型。南部山地、丘陵和盆谷交错,海拔高程一般200~1000米;中部丘陵岗冲起伏,高程一般15~100米;北部除一部分破碎的丘陵外,绝大部分为平原和河湖港汊,圩区地面高程一般为7~12米,其中郎川河沿岸部分圩区在12米以上,宣州区金宝圩最低处仅5米左右。3.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夏雨集中。4.水文河流湖泊主要属长江流域,仅宁国市东南部的毛坦河流向钱塘江。境内有青弋江、水阳江两大水系,湖泊有南漪湖及固城湖的一部分。青弋江在区内的主要支流有徽水、孤峰河、琴溪河、包合河、茂林河等。水阳江主要支流有西津河、东津河、中津河、华阳河、郎川河等。5.植被由于地处于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部位,复杂的地形、地貌和适宜的气候、土壤,为多种植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区内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共计5种:苏铁、银杏、红豆杉、华盖木和水杉。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6种:翠柏、红松、福建柏、金钱松、连香树、樟树、浙江楠、楠木、紫檀、鹅掌楸、厚朴、凹叶厚松、红椿、喜树、榉树、榧树。6.动物安徽省宣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6野生动物种类较多,已知陆栖脊椎动物有83科297种。其中兽类20科58种,鸟类48科175种,爬行类动物9科43种,两栖类动物6科21种。属于珍贵保护动物有30余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共计10种:云豹、金钱豹、黑麂、梅花鹿、白鹳、白颈长尾雉、白鹤、白头鹤、大鸨、扬子鳄。国家二类保护野生动物12种:猕猴、穿山甲、豹、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原麝、河麂、鬣羚(苏门羚)、黄咀白鹭、鸳鸯、苍鹰、小隼、白鹇、草鸮、短耳鸮、长耳鸮、大鲵以及虎纹蛙。7.矿产资源本区沿北东向主干断裂带有一系列的中基性、酸性岩浆侵入和喷发活动,形成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等类岩体及安山岩类的喷出岩,伴有铁、锰、铜、铅、锌、钼、钨、铋、铍、金、银等金属矿物及萤石、石棉、沸石、珍珠岩、硅灰石、大理石等非金属矿物和温泉、矿泉。(三)历史沿革宣城市所辖境域,春秋时属吴国,战国时先属越国,楚灭越后属楚国。秦为鄣郡地,汉以鄣郡改置丹阳郡;晋太康二年(281),拆丹阳郡置宣城郡。南朝齐时,宣城郡隶南豫州;隋废郡并县,南豫州改称宣州;唐置宣州总管府。五代十国时,宣州先后属吴和南唐。宋朝,宣州先后隶江南路、江南东路。元改宁国府为宁国路总管府。明代,宁国府属南京直隶中书省。清代,宁国府和广德州隶江南承宣布政使司(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隶安徽布政使司(安徽省),先后归安徽宁池太广道、徽宁池太广道、皖南道管辖。民国元年(1912),废道府州,省直接辖县。1949年,成立宣城专区,辖宣城、郎溪、广德、宁国、泾县和宣城市;1950年撤销宣城市;1960年复置芜湖县;1980年芜湖县划属芜湖市,芜湖地区改名宣城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建宣城市。安徽省宣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7(四)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1.人口2001年末,全市80.4万户,总人口275.1万,人口总量居全省17个地级市中第10位,占全省总人口的4.35%。总人口中,男性为52.16%,女性为47.84%,人口性别比为109.1(女性=100);农林牧渔人口占65.54%,其他行业人口占34.46%;农业人口占78.92%,非农业人口占21.08%;就业人口占60.23%。就业人口中,第一产业占58.61%,第二产业占17.08%,第三产业占24.31%。2.交通与邮电通信宣城市交通运输业稳步增长,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交通比较发达。皖赣铁路、宣杭铁路、芜宣高速、宣广高速穿境而过。公路总里程4172千米,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6.34%;公路密度33.81千米/百平方千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平均水平47.20千米/百平方千米)。宣城当地没有机场,但空中往来可以借助周边的南京机场、芜湖机场、黄山机场和杭州机场。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2.7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平均水平为10.10%)。村村通邮路和电话。3.国民经济宣城市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实力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2001年,宣城市GDP168.91亿元,比2000年增长5.28%,占全省GDP的5.13%,居全省第10位。2001年GDP中,第一产业占23.32%,第二产业占37.81%,第三产业占38.87%,实现了“三、二、一”的国民经济结构。2001年,人均GDP614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08%;全市财政收入68919万元,占全省的4.69%,居全省第14位。2001年,全部国有及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807446万元,占全省的4.3%,居全省第10位。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占71.48%,轻工业占28.5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6480万元,占全省的5.14%,居全省第10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占49.26%,林业占15.23%,牧业占25.55%,渔业占9.96%,农、林、牧、渔“四业”结构日趋优化。安徽省宣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84.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1年,宣城市职工工资828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居全省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4.2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4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307.51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23%,居全省第4位。5.对外贸易外贸出口不断发展。2001年,进出口商品总额6189万元,占全省的1.31%,居全省第8位;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个,占全省的3.46%,并列全省第10位;合同利用外资1299万美元,占全省的2.02%,居全省第8位;实际利用外资559万美元,占全省1.66%,居全省第13位。三、旅游业发展概况宣城市地大物博,人杰地灵,钟毓灵秀,人文荟萃,山川秀美,旅游资源数量大、类型多、分布广、品质优,既分布相对集中,又具有各地特色,开发潜力巨大。宣城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制定了“突出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服务业”的重要决策。宣城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旅游经济指标还比
本文标题:宣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