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几种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对比
几种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对比制作者制作时间2003年6月2003年春季教育管理班第二小组讲解:单凯帆软件制作:谢玉芳资料收集:冯少慧杜英慈王海洁沈婉珊资料汇总:吴文霞钟月英议程创新教育模式尝试教学模式“自主互动”教学模式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模式基本观点创新教育模式就是把创新教育作为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加以对待。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进行较为深刻的变革。从整体上形成一种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并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日渐形成一套具有固定行为特征的教育表达方式,产生鲜明的教育特色。特色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创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能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提高素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三种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范例一)教学目标1、情意目标通过这次训练,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2、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想象能连贯地把图上的故事说出来。(二)教学重点把整幅图连贯起来练习说话。(三)教学步骤1、启发谈话,引起说话兴趣(听)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幼儿园学过的《要爱护小树苗》这支歌吗?请同学们听老师给大家唱这首歌。现在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大森林里的小动物是怎样爱护小树苗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图说话》的第五幅(板书题目)“别把小树压断了”。请同学们翻开图片。2、指导看图,明确话题中心(视)根据画面内容你知道这是在什么地方?都有谁?题目这句话是谁说的?它为什么要这样说?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去看个究竟。3、根据图意,展开联想,思考说话顺序(想)(1)小白兔在干什么?(2)它为什么不把洗好的衣服拿回家去,而要晒在小树上呢?(这是图上没有的,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A、小白兔晾衣服时的心情怎样?B、小白兔哪儿做得对?哪儿做得不对?(3)看图,小黑兔站在什么地方?心情怎样?(4)小黑兔在什么地方发现小白兔的?它是怎么来到河边的?(5)请看图,当小白兔听到喊声时,它是什么样的神态?张着大嘴巴说什么?谁能有感情地把小黑兔的动作、语言给大家表演一下?(6)这时小白兔看到什么?它会怎样做?它能对小树说些什么呢?4、练习说话,评议优劣(说)(评)这幅图我就分析到这里,哪个同学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可分组讲、同桌讲,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也可以让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及时表扬)5、小结同学们,一棵小树苗长成有用的木材多么不容易呀!它要靠人们的精心管理,更重要的是靠大家的爱护。“别把小树压断了”这个童话故事,教育我们要爱护小树苗。优越性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局限性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要有一定的思维,说话能力尝试教学模式基本观点尝试教学理论中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特色尝试教学理论有其鲜明的特征,归纳成两句话:“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传统教学的特征一般是:“先教后学”|“先讲后练”这是灌输式教学的特征。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都听懂了,然后学生再做联系,把教师讲解的内容消化。尝试教学理论则同传统教学截然相反。“先教后学”——“先试后导”“先讲后练”——“先练后讲”教学案例以“几倍求和应用题”教学设计为例1、基本训练。通过复习旧知识、练准备题,为学生解决尝试题打下基础,起到承前启后、搭桥引路的作用。用投影机出示,进行比较两数关系的基本训练:桔子40千克苹果120千克说出比较两数的各种关系,如苹果比桔子多8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桔子的3倍等。2、导入新课。教师说明本课的任务、内容及要求,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尝试题。根据上面“桔子40千克,苹果120千克”要求学生进行编题。引导学生编写出尝试题:水果店里有桔子4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桔子的3倍。桔子和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3、进行新课。这是尝试教学模式的主体部分,它包括五个步骤。⑴出尝试题。教师出示的尝试题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同结构。(如课本例题+。尝试题:+)这时教师要提出启发性问题来激发学生兴趣。如“老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谁能自己动脑把它解出来?”让学生思考一番,然后转入第二步。精心设计好尝试题,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为自学形成气氛。出尝试题:水果店里有桔子4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桔子的3倍。桔子和苹果一共有多少千克?(课文例题)A.先动手操作,摆4个红色圆形表示桔子的重量,再摆黄色圆形表示苹果的重量。桔子●●●●苹果○○○○○○○○○○○○启发提问如果桔子作为1份,苹果就有板有眼份,一共有几份?[3+1=4(份)]B、学生做尝试题(要求学生用简便方法做)分步列式:40×3=120(千克)40+20=160(千克)综合算式:40+40×3=160(千克)或40×(3+1)=160(千克)⑵自学课本。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环节。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这时看教材例题就成为学生的切身需要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掌握概念,弄清定理、规律,发现疑难。由于尝试题与例题相仿,学生经过一定训练是可以解决的。学生阅读课文例题(城东大队运来一批化肥,用大车运了1500千克,用卡车运的重量是大车运的3倍。一共运来化肥多少千克?)及其分析解答的提示。阅读后,对照检查自己做的尝试题,有错误的立即订正。⑶尝试练习。一般让好、中、差三类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练习,教师巡视。⑷学生讨论。尝试练习后,可能有对有错,教师根据三类学生板演情况,引导学生讲评、讨论,讲算理。学生尝试算、尝试讲后,迫切想知识算得对不对,讲得对不对,这时听老师讲解又成了学生的迫切需要。在教师的领导下,通过讨论活跃思维,培养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能力。评议尝试题练习解题情况,哪种方法对,哪种方法错,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⑸教师讲解。这里教师的讲解与过去不同,不要什么都从头讲起,教师讲的起点应高些,选择性应大些针对性要强些,重点难点要突出些,还应灵活些,即根据不同的水平因材施教,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重点分析题目的结构,一个条件是直接的,一个条件是间接的。先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再求两个数的和。列综合式的方法,先想数量关系式,然后按关系式列算式。4、尝试练习。(第二次尝试练习)出示一组题目,只列式,不计算。(分析比较异同)5、课堂作业。这两个阶段既是巩固练习,又是第二次尝试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熟练地掌握运算技巧,形成自学能力。6、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教师概括出这类两步应用题结构的特点,求两个数的和或求两个数的差,题目中一个数是直接条件,另一个数是间接条件,先要把间接条件求出来。优越性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局限性应用尝试教学操作模式,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成才能力。对于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一般不适宜应用。实践性较强的教材,不适宜应用。“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基本观点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要求个体能主动地摄取最有用的信息,现代社会是文化多元,环境复杂的社会,要求人们有独立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教学案例模式的说明和实施(以《血液》一课为教学实例)1、提出自学目标教师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学目标。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合符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有层次性,力求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局部到全面,并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这样有利于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自学和深入思考,并可挖掘学生的潜能,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血液》一课中,学生根据上述自学目标阅读课文,观察课文中的彩图和加入了抗凝剂的血液及凝固的血液,并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教师注意巡回指导。教师在指导自学时,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如阅读和观察方法的指导等。(1)、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快→慢→精”这种较佳阅读方法,即让学生看完自学目标后,带着问题首先对全节内容快速地浏览一遍,以便对全节有一个总的印象,为进一步阅读奠下基础,然后,对照自学目标再进行慢读,解决自学目标上一般性的问题,如:自学目标中第⑴、⑵、⑶、⑷、⑸、⑹、⑼、⑿题,而较难的问题,则可通过精读教材来解决,如:第⑺、⑻、⑽、⑾题。如:《血液》一课,教师提出的自学目标如下:⑴、请仔细观察试管中已加入抗凝剂的新鲜血液,血液静止以后分为几层?分别为什么颜色?是什么物质?各部分体积各约占百分之几?⑵、血浆为什么是液体?其中含有哪些成分?血浆功能是什么?⑶、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在视野中,数量最多的是什么细胞?个体最大的是什么细胞?个体最小的是什么细胞?它们都有正常的细胞结构吗?⑷、某女子通过验血知道,红细胞的数目为353万个/毫米3,白细胞的数目为2万个/毫米3,血小板的为5万个/毫米3,她身体健康吗?为什么?⑸、某人面色苍白、头晕、心慌、无力,到医院检查,验血显示:红细胞少(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他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⑹、某人体表某处受伤,出现红肿现象,这种现象叫什么?过一段时间后,红肿现象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⑺、仔细观察培养皿中的已凝固的新鲜鸡血块,与空气接触的一面和与空气不接触的一面比较,颜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⑻、有人说“动脉血是含氧的血,静脉血是含二氧化碳的血”,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⑼、皮肤划破而流血,不久就会自然止血,这是为什么?⑽、再仔细观察培养皿中的已凝固的新鲜鸡血块,血块周围出现的液体是血浆吗?⑾、某病人B型血,需要输血,在输血时,若把A型血误输进该病人体内,会发生什么后果?⑿、健康成年人参加义务献血,每次献血为200—300毫升,这样会影响健康吗?为什么?2自学(2)、观察方法的指导。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问题、观察记录表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挂图、投影和标本等。在《血液》教学中,可以自学目标中的第⑶题引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和课本中的彩图,可利用第⑴、⑺、⑽题引导学生观察加入了抗凝剂的血液和凝固的血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可以使学生对事物观察变得细心、准确、客观,通过观察,能帮助学生鲜明准确地理解教材的内容,这是阅读教材的延续和补充。一旦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后,就可以不必再提供自学目标,可引导学生直接钻研教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这样更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和主体作用的发挥。3、讨论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后,让学生以2—4人组成小组,围绕自学目标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见解,交换意见。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水平不同,对事物理解存在差异,通过合作讨论,错误的观点能得到及时纠正,片面的见解得到补充和完善,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学生个体从那些与他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有利于学生学会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交往,合作学习。另外,学生在发表见解时,可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最终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血液》的教学中,学生讨论的热点比较集中在思考题的第⑺、⑻、⑽、⑾题,有的同学还提出:白细胞是如何起免疫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注意释疑。教师在释疑时,要坚持让学生先讲,学生之间相互修正补充,最后,教师再下结论或作评价,以获得足够的反馈信息。4、精讲教师的精讲是针对学生暴露的问题和疑难点、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以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处而进行,而不是把重点内容再讲一遍,更不是面面俱到,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少讲,甚至不讲,要信赖学生的潜能。通过教师的精讲,可使学生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在《血液》的教学中,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暴露的问题有:①不理解血红蛋白的特性;②错误地把动脉血理解为一定是含氧和营养物质较
本文标题:几种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对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81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