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出师表》学案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崩殂.()疲弊.()陛.下()恢弘.()夙.()夜遗诏.()忠谏.()菲薄..()攘.除()猥.自枉.屈()庶.竭驽.钝()裨.补阙漏()以彰.其咎.()咨诹..善道()以遗.陛下()陟.罚臧否..()二、填空。1.《出师表》作者,字。时期家家,表,的一种文体。2.文章开头先分析了蜀汉面临的形势。其中不利的外部形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的内部形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是关键。4.朝廷内外的将士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表现是,。5.诸葛亮一生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文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6.问中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表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8.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9.文中作者表达的真挚感情可用六个字概括。10.勿以恶小而为之,。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臣不胜.受恩感激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4.恢弘..志士之气5.亲.贤臣,远.小人6.以光.先帝遗德7.深入不毛.8.此皆良实..9.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10.攘除奸凶..11.夙.夜忧叹12.引喻失义.13.必能裨补阙.漏1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5.性行淑均..16.以彰.其咎.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1.先帝不以臣卑鄙..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3.诚宜开张..圣听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5.由是感激..6.臣本布衣..7.临表涕.零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深追先帝遗诏2.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3.行: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4.任:受任于败军之际则攸之、讳、允之任也5.为: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是以众议举宠为督6.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7.无:若无兴德之言事无大小,悉以咨之8.益:有所广益至于斟酌损益9.道:中道崩殂咨诹善道10.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后施行11.以:以塞忠谏之路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先帝不以臣卑鄙悉以咨之遂许先帝以驱驰以伤先帝之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12.所以: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8)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9)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10)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七、阅读理解。(一)读一至五段做题。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为什么?42.第一段中作者分析形势时,指出不利的客观因素是什么?有利的主观因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中“此事”指什么?请用语言概括,10字以内。4.诸葛亮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作对比,意在说明什么?5.诸葛亮为国举荐人才,体现了他怎样的优秀品质?(二)读六至七段做题。6.这几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三件事?作者回忆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7.“后值倾覆”指什么事件?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的用意是什么?8.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有哪些/9.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三)阅读全文做题。10.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后人对诸葛亮一生的高度评价。结合你所了解的诸葛亮,就某一方面谈谈你对这位“千古良相”的看法。5中考链接:(一)【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伏(对皇帝上表时表示自己趴在地上不敢起来。敬词)念臣赋性(天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谁料)病在膏肓,命垂(悬挂。今人常说命悬一线,即此意。)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天下),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仰仗,依靠)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①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约.己爱民④悉.仰于官2.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②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3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B.咨臣/以当世之事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D.臣身/在外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3分)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4分)(二)【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选自《吕氏春秋·去私》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1.解释加点的字。(1)以光先帝遗德(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4)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2.翻译下列句子。(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三)【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7以爱憎匿善。〔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3)郗超与谢玄不善(4)既已狼噬梁、岐2.翻译下列句子。(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4.【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诸葛亮:郗超:(四)【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先帝不以臣卑鄙(2)遂许先帝以驱驰(3)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2.翻译下列句子。8(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3.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本文标题:出师表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8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