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北京市基础教育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顺义区北务中小张跃兴2006.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理解单位“1”的含义并建立分数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二、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本节课开始对分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1、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形成分数概念。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的过程。因此,在分数概念的教学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对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形成概念。在对大量具体的分数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分数概念。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有机会经历概念产生的过程,了解概念产生的条件,把握概念形成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概念。2、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认识并扩展对单位“1”的认识,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在以往的教学中,多是从知识结构出发,人为地把要分的材料分成个体的和群体的两部分。本节课中,改变了传统的教法,大胆地将分一个物体和分一些物体这两种情况放在一起,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本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进入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由于数学学习情景的新异程度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处于适度的关系,所以学生便可以将四年级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以及二年级学习平均分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新组合,用以尝试解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这一新的数学问题。教师适时抓住“同是一个分数,为什么具体数量却不同”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所分物体个数的关注,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看清区别,从而自然地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这样的教学设计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又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了较大的空间,因此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二)本课教学目标设计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法,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2.通过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分数,观察教师提供的材料并猜想能不能平均分这些物体得到分数,动手分一分寻找分数等数学活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等能力。3.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兴趣、愉悦、兴奋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分数。(三)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一﹥、课前游戏:1.用橡皮泥、糖做道具,演示一块橡皮泥加一块橡皮泥等于一块橡皮泥,两颗糖加四颗糖等于一盒糖。2.让学生用这样的“1”说说话。﹤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1.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算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1)出示月饼图。提问学生: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21)(2)出示正方形图。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怎样分?分成了几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呢?(41、43)(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呢?(51,53)如果把1分米的长度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7份呢?107表示什么?2、进一步认识单位“1”。以上都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6个苹果、一批玩具、一个班的学生等。例如:出示课本第78页例1的苹果图。提问:(1)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一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2)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单位“1”的()();2份就是单位“!”的()();32里有()个31,2个()()就是32。(3)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整体的几分之几?练一练:根据所给数据,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吗?五年级(2)班有30个学生,平均分成5个组。3.揭示分数的意义。(1)观察以上教学过程所形成的板书。一个物体21计量单位单位“1”101一些物体★★★★告诉学生:像这样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2)反馈。①在以上各图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②21、107、31各表示什么意义?③议一议:什么叫做分数?(3)概括并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4.练习。练习十八第1、2、3题。5.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分数单位。分数的读、写法。(1)教师任意写出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思考:一个分数中的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3)认识分数单位,初步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练习:①65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②174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③()个91是()。④158是()个151。(4)想一想:读、写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53读作,表示个51。74读作,表示有个1。﹤三﹥、课堂实践1.5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2.167读作(),分数单位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是整数1。﹤四﹥、课堂小结1、什么叫做分数?如何理解单位“1”?2、什么是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1、2、3题。(四)、学习效果评价设计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下面结合新课标理念谈一下教学之后的感受。1、重新组合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是判断一节好课的标准,围绕着三维目标,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在本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所以本节课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在以上两个知识点的基础之上抽象出单位“1”的含义,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处理教材时,我认为应加重对一些物体可以平均分得到分数的实践过程的体验。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材料(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这些物体得到分数,让学生充分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并且感悟、体验这一过程。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构建,更有利于体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2、体现主体与主导作用的统一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充分经历抽象出分数的过程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先尝试发现,教师与学生再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一抽象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知,而不是仅有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三、评析:在新知学习这个教学重头戏中,设计有5个教学活动。为首的是板书课题提出目标。这个根据学生心理需求,由学生提出的知识目标的活动很重要。这个目标可使课堂教学行为步调一致,便于学生主动的探索和参与;其次是教学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分数的读和写。整个过程的展开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主次恰当。特别是教学策略明确,具体体现在:其一,对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学会的材料,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学、合作、讨论、尝试、自测、总结来完成。即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反馈,主动总结的办法来提高学生从课本获得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分数的读和写等就是这样做的。其二,对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材料,如“分数的意义”则采用抓住其关键要素,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采取启发诱导递进反馈调控或分散难点各个击破等两种方式。譬如,理解分数意义中的平均分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具体做法是在观察理解中调控,在操作理解中调控,在识别理解中调控,最后通过小结来完成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又譬如,正确认识分数意义的单位“1”则采取第二种方式,即先认识单位“1”可表示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再认识单位“1”可表示由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然后进行变式、举例、总结。与此同时又紧扣反馈调控,使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另外对新知认知过程的设计,还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的全面性,注重利用认知过程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各种能力,这是恰当的。
本文标题: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499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