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发展现代农业 繁荣农村经济
1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十三亿人口中就有九亿农民。我们常常骄傲地宣称:我们是以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着世界上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我们的农民为十三亿人口提供了足够的粮食,这不能不是一个世界性的伟大贡献,可是,我们却往往很少想到,我们却是以占世界上百分之四十的农民才养活了这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口。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农业目前还相当落后,绝大多数的农民生活水平还很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它已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的命运,关系到我们现有的现代化水平能不能维持,关系到改革开放三十年好不容易创造出的伟大成果有可能毁于一旦。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才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结合近年来世界粮食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我们通过对晋城市“三农”问题进行调查,认为只有把发展现代化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才能确保全市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一、加快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2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市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稀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手段总体上还比较落后,粮食等农业产品供求偏紧,还有若干农产品则需要外调补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在日益增长,农业必须持续稳定发展,才能满足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1、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拉动了农产品需求较快增长近年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明显增加,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增长较快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农产品的生产者逐步转为农产品的消费者,人均消费量也明显增加,城镇居民对植物油、肉禽、蛋类、奶类和水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分别比农民高15.5%、47.7%、133.3%、80%和200%。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城镇化的发展阶段,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必须保持稳定的增长,以满足社会的需求。2、农业发展受资源因素影响日益严重当前,我市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业的生产条件正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一是耕地面积减少。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推进,企业发展,人口增长,土地破坏,煤3矿塌陷,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特别是优质土地资源减少快,数量大,耕地地力整体下降,但耕地继续减少的趋势在一定时间内难以扭转。二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由于我市地理位置的缺陷,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浪费严重,耗水企业多,水库库容小,沁河断流,丹河污染,超采地下水,水体污染等原因,造成粮食不能自给,农副产品需大量调入。三是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由于产权不明晰,投资不足,水利设施还不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利用率高,现在已基本处于瘫痪状态,90%以上耕地仍是靠天吃饭。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十分严重,实际上我市粮食自给率不足90%,已到非常危险的境地。特别是“村庄空心化,农业落后化,村民老龄化”,和“脑子好的考学走了,身体好的当兵走了,年轻的打工走了”的现象,农村出现了劳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对正常农事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3、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在人均耕地,淡水等自然资源数量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条件下,受到的自然制约因素日益凸显,以靠增加自然资源量来增加农产品的余地越来越小,不仅如此,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兽药等投入品,还制约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农业面临4污染日益严重,由于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不科学使用农药,造成大量农田受污染。面对严峻的农业形势,今后应在全面加强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建设的同时,强化横向联系,建立紧密衔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形成强大的农业科技合力。创新农业科技体系,要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作为科技的基本评价导向,抓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这条主线,梳理每个农产品链条的技术需求,解决每个环节的技术难题,构建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应用于生产的有效机制。此外,要创新农业科技投入方式,优化投入结构,建立支农科研机构,优先农业科技人员的投入机制。二、从市情出发,走具有晋城特色现代农业道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末彻底改变,城乡差距拉大,农民增收困难,粮食生产安全,生态环境恶化,耕地逐年减少,重城轻乡,重工轻农,公共财政投资不足等体制性问题,要求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走出一条充分利用本地农业优势具有晋城地方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必须长期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5大局,必须始终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要求,应当看到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下降,所提供的税收比重日益缩小,这是现代化国家发展的必然规律,但这也丝毫改变不了农业仍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地位。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农业人口仍占多数,“三农”问题始终关系国家发展的稳定大局。去年以来世界性粮荒向各国敲响了警钟,粮食危机已严重影响到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我国市场粮价、食用油、肉蛋奶也出现了价格大幅上涨,对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吸取一些国家在工业化城市的进程中因忽视农业而导致农业衰退,农村凋敝,付出了沉重代价的教训,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走具有晋城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经济格局。2、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国50年来,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建设起了现在的中国,“三农”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派生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尚末打破,以及由此导致的农业生产要素持续流失,对农业的资金科技支持明显不足的局面尚末改变,“三农”的弱势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因此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6支持农业的方针,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当务之急,我们要充分利用改革开放形成的比较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真真切切为农业办点实事,弥补一些历史欠帐,增长一些农业发展动力。3、下大力气,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现代化的显著标志,我国不少农产品的生产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从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看,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农民和社会力量多渠道投资机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病险水库加固,水土流失治理,标准农田建设,农村饮水安全,乡村道路,农村电网等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同时要加强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要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加大对农户的经济和技术服务,帮助农户增强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在确保农产品产量增长的同时,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已从吃着饱向吃着好、吃的营养、吃的健康转变,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最近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再次告诫人们,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生存安危,关系国家根本利益。三是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粮食安全。农业是比较效益低的产业,粮食生7产效益尤其低下,这对农民种粮积极性影响很大,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的压力在加大,农产品供求保持均衡的压力在加大,农业生产资源紧缺的压力在加大,农业比较效益下滑的压力在加大,农业受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的压力在加大,晋城粮食长期依赖河南供给,粮食生产不容乐观,因此,市县政府要有所作为,做到既要增加农产品产量,实现总量平衡,又要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品种均衡;既要抓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又要发展多种经营满足多种需要;既要协调各地促进区域平衡,又要调剂各季不出问题;既要确保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线,又要力保农产品不大涨,不大落;既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又要保证生产者有合理的收益。四是要增加农业装备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农业是弱势产业,投入产出比较低,农业又是安邦产业,现代农业必须有农业装备的硬件支撑,因此,政府必须提供大量财政支持,以吸引社会投资和人才流入,必须从体制上保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造就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主体。五是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上创新农业经营形式。家庭经营是最适合农业特点的生产经营方式,也是保证农民基本权益的有效形式。凡农业已现代化的国家,无不实行家庭经营。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工业化要向家庭经营注入现代生产要素,城镇化要为扩大家庭经营规模,转移农村人8口创造条件,市场化要为家庭经营提供主要社会化经济技术服务。因此,“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必须长期坚持。同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探索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发展。三、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近年来,国家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城乡发展差距逐步拉大之势依然未变。因此必须有破解之举。只有深化农村改革,破除体制性障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加快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1、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结构,建立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国家财政增量部分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和医疗标准,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满足农民文化生活需求,普及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提高扶贫开发和扶贫水平,加快农村贫困人口9脱贫进程,探索和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发展。2、实行农村金融业多元化,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金融业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在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基础上,放宽农村银行业准入条件和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强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改变长期形成的农村资金外流、金融支持明显不足的局面,要强化金融机构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社会责任,在提高金融机构运行质量、经营效益和风险防范上,明显改善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加快农村金融体制创新,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全面进步注入活力,增添动力。3、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就业难的症结在于就业不充分。富裕农民必须从减少农民着手,从充分就业抓起。现代社会农民的生存压力很大,不菲的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开销,不稳定的就业,不高的工资,不可预知的未来,客观上要求各级政府为农民提供有效服务。让全市20万富余劳力充分就业稳定就业,关键是要加强对他们技能的培训,为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向特色农业、生物质业、旅游农业、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贸易、外出务工等方面拓宽就业渠道,同时要加强和保障农民工在劳动10合同、工资保障、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享受改革开放社会成果。4、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其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仍有几亿人口生活在农村,这是难以回避的事实,因此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繁荣。要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统筹抓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既要抓好试点村、重点村的工作,树立典型,积累经验,也要因地制宜,分类抓好面上的新农村建设,使广大农村发生明显变化,使广大农民共享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发展现代化农业创造有利条件。我们相信,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抓住发展机遇,以开阔的视野,扎实的作风,有力的措施
本文标题:发展现代农业 繁荣农村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