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必修二经济史“经济”是什么?“经济”econom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意思为“管理、治理家庭财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本意都是“经世济民”、“经国济物”,也就是治国平天下之意现在主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意义上运用,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必修二:经济史一.内容:本书八个单元,叙述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包括中国的和世界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不同历史时期,共24课。1.有生产工具2.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3.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等角度。政治发展史经济成长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古代经济基本结构近代列强入侵及民主革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西方希腊民主、罗马法、欧美代议制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发展和新变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单元历史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起源:2.表现:3.意义:4.特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耕作方式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原始农业商周时期刀耕火种石器锄耕石刀、石斧少量青铜农具,石器木器骨器为主刀耕火种排水、沤肥除草、治虫南稻北粟粟、稻、黍、稷、麦(五谷)桑、麻等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推广②西汉时期的耦犁和犁壁——改进和进一步推广③隋唐时期的曲辕犁——完善阶段精耕细作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目的,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1.概念:2.铁犁牛耕的发展:3.耕作技术的进步①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②西汉时期的代田法耕作方法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和耕耙技术——耕作技术⑤宋朝以后,江南的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④两汉时期的一年一熟耕作制度4.水利灌溉①水利工程:②灌溉工具: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水利灌溉原始农业商、周春秋战国西汉魏晋南北隋唐宋朝明清石刀、石斧耒耜、青铜刀耕火种南稻北粟排水、沤肥五谷等铁农具、牛耕垄作法都江堰耦犁、犁壁耕耙耱、耕耙代田法、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曲辕犁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形成条件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3.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个体、分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生产自足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脆弱性: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1.概念: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4.评价生活较稳定,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的发展沉重的徭役,农民时刻面临贫困、破产流亡的威胁,抗灾能力差。积极性:消极性: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自给自足,产品不用于交换;存在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关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经济是自然经济,而不是小农经济。(自然经济不一定是小农经济)•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一定是自然经济)本课测评:古代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地位上看: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世界领先2.从经营形态或生产模式上看:3.从生产技术上看:4.从生产结构上看:种植业为主的农牧结合或农桑结合精耕细作为主小农经济为主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碳化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炭化了的粟和菜籽(半坡遗址出土)东汉·牛耕图画像石(甘肃嘉峪关市出土)西汉时期的耦犁(形象图)唐朝的曲辕犁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这是一幅航拍照片,“鱼嘴”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漕渠白渠漕渠坎儿井示意图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翻车的模型筒车风力水车
本文标题:发达的古代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