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创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的研究开题报告
1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行动研究开题报告广东省高州市第一小学:余荣达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是时代的要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表现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的和谐观。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学校面临着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面临着复杂的文化价值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和谐校园的创建也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创建和谐校园,才有可能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也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2、现代社会对教师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教育的决定性因素,1986年5月,美国卡内基基金会公布《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的报告明确指出:美国的成功取决于更高的教育质量,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一支与此任务相适应的专业队伍;而且,只有保留和造就最优秀的教师,这个国家才能摆脱他们陷入的困境。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教师的高质量、高素质,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不仅是高起点,而且是终身学习、终身自我发展、自我更新;不仅是学科2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3、构建“和谐校园”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谐校园”的建设有赖于与教师的奉献,“和谐校园”又是教师的价值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和谐的校园里,教师才有可能实现专业技能的增长,才有可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有可能促使教师自身的不断成长和自我完善,体现出教师自己的价值。学校领导班子用法规、道德、政策和舆论的力量,有效调控师生的差异,确保学校的稳定和谐,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作为教师,则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4、构建“和谐校园”是我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是连云港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中学,建校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教育教学成绩显著,社会声誉良好,这得益于学校一直遵循的“强化精品意识,打造特色品牌;突出人文关怀,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在乎意识”和“精品意识”做文章,要求教师在乎每一个细节,在乎每一个学生,努力追求精品,塑造精品,在本市基础教育学校有较大的影响,市教育局领导对学校精品化管理也多次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校地处县城闹市区,生源质量较差,纵使有一小部分稍好的学生,也是一、三中录取数线以下的;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流失率高;教师评价体系陈旧,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成就感;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不理想,社会声誉受到较大影响。因而,在我校进行“创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势在必行。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依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2、依据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程改革要在这种基础上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3、依据教育部《2003—2007年振兴教育行动计划》的精神。根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始终是教育系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4、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教育学认为:教育是由教师、学生、家庭、社会构建的一个和谐集体。认知心理学认为:适当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可以创设有效的4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个性包括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等心理品质。创造性涉及创造性思维与个性两方面,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创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的研究”正是以上原理的体现,强调以人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位。三、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废除陈旧的不合理的管理体制,以师生为校园的永恒话题,建立起发展性的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等各项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效益,促进师生健康发展,创建和谐统一的管理、育人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和谐的办学理念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和谐校园在培育“四有新人”和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上,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特色鲜明,成效卓著。2、构建和谐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内核是人本思想。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在它的催化下,发挥最大潜能。3、建立和谐的人文环境在诚信友爱、和睦相处、充满活力的人际环境中,所有的人都得到尊重和呵护。校园的每一寸地方,洒满和谐的人文之光。四、课题研究的内容1、和谐的管理。5健全的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建立一整套和谐的管理制度,分层管理;“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文管理和谐统一;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方案,建立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坚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形成和谐的办学理念,以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2、和谐的人际关系校园和谐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校园中的人,主要由领导干部、教师、学生三类人构成,而其中领导班子的和谐是关键中的关键,干群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校群关系的和谐是基础。我们主要研究以下内容:一是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和谐领导班子。二是建设“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三是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3、和谐的教学关系①教与学的关系和谐的教学关系是整个和谐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我校学生特征的研究,是我们成功地组织教学的重要前提,了解当前教学理论是我们有效地实施和谐教学的重要前提。以教学领域中“教”与“学”关系为主的学校各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学的核心。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转变,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论教,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②学科之间的关系6和谐的学科关系也是值得研究的内容。由于高考的因素,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升学压力,在无意中形成“主科”和“副科”的概念。属于考试科目的是主科,分值比例较大的是主科,其余均为副科。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对不同学科、课时有了偏斜,难以形成教师的团队意识,学生也不同程度地畸形发展,难以成就全才。因此,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构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和谐关系,使教师和学生都转变观念,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成为课程改革的生力军。4、和谐的校园文化德育为先,创建和谐校园文化,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营造和谐校园。①开创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校园安全“一体化”活动,形成和谐的育人环境,给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②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五、同类课题研究现状自2002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以来,我国教师队伍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深圳龙城小学,湖北新昌中学、中山市横栏镇新茂小学等在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方面都取得了成功经验,新昌中学2001年由教师编写的《擦亮未来的星空》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7六、意义及理论价值1、意义:坚定不移地针对以上几个问题以及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对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进步、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健全完善的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方案,将会使教师教育走上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增加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及服务意识,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融合与沟通,增强学生学习、德育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的凝聚力、向心力。2、理论价值:建立发展性的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等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效益,健康发展和谐统一的管理、育人目标,为课题的理论系统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可操作的实践模式。七、研究方法和步骤根据本课题的需要和可能,我们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研究法。所谓行动研究,通俗的讲,研究的目的是为行动而研究;研究的方法是在行动中研究;研究的主体,由行动者研究;研究的对象,是行动的研究。这是融教育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课题组立足课题研究单位的实际情况,找准教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寻找有效对策,不断改进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让全校教师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而得到真正的发展。根据课题组的设计和要求,独立进行本课题的资料统计、测评、整合,做出总结并上报有关科研机构。8其具体做法和步骤为:准备工作(2005年11月—2006年9月)。主要工作:深入学校各项工作,了解各方面具体情况,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寻求本实验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制定实验方案与计划,选定实验对象,逐级申报立项和学校申请实验经费,以确保实验正常开展。第一阶段:2006年10月—2007年1月,进行“和谐的管理”的研究。第二阶段:2007年2月—2007年6月,进行“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研究。第三阶段:2007年7月—2008年2月进行“和谐的教学关系”的研究。第四阶段:2008年3月—2008年6月,进行“和谐的校园文化”的研究。结题验收工作(2008年7月—2008年11月),将全部实验成果上报总课题组,参加结题研讨交流会,总结评估,推广应用。九、完成本课题的基础、条件和保证1、课题组成员年龄均在30-40岁之间,年富力强,多数为中高、中一教师,在教学一线,广泛接触教师和学生,群众基础好,保证活动的开展和实施,且主要成员曾都担任或参加过课题研究,有一定经验。2、组织结构严密,聘请了有经验的专家为顾问,具体进行指导、培训,组织纪律严明。93、经费有保证,采取学校拨款、自筹两种方式,资料、信息来源广且方便。4、我校所在的周围环境研究气氛浓厚,县教研室及各兄弟学校均有一至二个课题立项,且在省级以上获奖,我校原有的《高中学科课堂创新教学研究》、《物理导探式教学》均获省二等奖,《活动型德育途径研究》获市一等奖,《在农村普通高中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获市二等奖,《化学课堂创新教学》获省二等奖,有一批教师在这方面研究热情高。我们的课题有别人的成功经验做参照,有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及法律依据,也有过硬的研究队伍和经费保证,完全可以保证“创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的研究”这一课题的顺利进行,并会取得预期的成果。主要参考文献:①合国科教文组织《学会生存》②新昌中学2001年编写《擦亮未来的星空》,人民教育出版社③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④顾冷沅、吕达《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报告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编《基础教育新视点》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年4月第1版。中小学创建人文和谐校园研究》开题报告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课题组长李悦双(2009年9月1日)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主课题《中小学创建人文和谐校园研究》于2009年6月份经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和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审核,正式批准立项,课题编号为:GDZXXDY09440。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开题报告,提请各位专家论证,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教授提宝贵意见。一
本文标题:创建和谐校园与教师发展的研究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18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