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初一信息技术下册教案
第一章文章的编排与修饰第一节编辑文章一、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字的查找与替换、修订文章等两部分,围绕写作需求,对基本的编辑、修饰和版式设计技术加以认识,从文化角度认识到不同的字体版式的特点和意义。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基础有限,很多学生甚至连打字都感到困难,因此应从Word的基础知识开始,进行简要复习,然后着重在第一部分查找和替换文字上下功夫,第二部分科根据情况选学。三、教学目标1.在文章中快速、准确查找并替换文字。2.使用审阅与批注修订文章。3.能够用校对功能检查文章中的错误。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文章中快速、准确查找并替换文字。难点:使用审阅与批注修订文章五、教学策略:可采取与文字录入整合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安排补缺:基本文字编辑知识移动插入点、文字的删除改写、换行、移动等学生看课本4页《补缺》内容简要复习3打开Word,在Word中录入课本第一页第一段文字。文字录入5在文章中找出“计算机”一词自主学习,学会查找方法。自主学习10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发表自己的做法,与同学交流第一步:执行“编辑”菜单,启动“查找和替换”对话框。第二步:在查找内容中输入要找的全部或部分词汇,如“电脑”。第三步:单击“查找下一处”按钮,即可进行查找。交流合作5试一试,将“计算机”替换成“电指名回答:交流合作5脑”你用什么方法?有什么更简单的办法?谁把刚才讲的内容展示一下?指名2生演示。展示5下面学习第二部分:修订文章。本部分已自学为主,可根据时间情况选学。学生自学。8课堂练习课本9页1、2、题1.指出下面技术中,哪项与提高文本编辑的速度关系不大。()⑴查找/替换⑵段落移动⑶设置字体⑷打印文稿2.指出下面技术中,哪项与提高文章写作的质量最相关。()⑴语法校对⑵审阅修订⑶删除文字⑷复制文字巩固提高3课堂小结1教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文字的编辑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审阅、校对等操作的注意力不太集中,但对查找和替换这一编辑功能,有着高度的注意力,这也符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第一章文章的编排与修饰第2节修饰文章一、教材分析: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文字格式设置,包括字体、字号;段落格式的设置,包括对齐方式、行距等。二、学情分析:本节涉及的操作相对简单但是修饰的规范标准并比容易掌握。应在补习设置字体、字号、颜色、下划线等基础上,让学生多加练习。三、教学目标1.为文字设置合理的文字格式2.为文章设置规范的段落格式。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为文字设置合理的文字格式难点:为文章设置规范的段落格式。五、教学策略:可采取与文字录入整合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六、教学过程㈠导入当我们完成一篇文章,要打印欣赏或送到媒体上发表,都希望版面规范一点、美观一些,这就需要进行整体的修饰。对文字的修饰主要用到字体、字号、段落缩进、行间距、字间距等设置技术。㈡新课如果我们借助Word文字处理工具完成了一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的撰写和录入,我们尝试通过以下几种常用的方式对其进行修饰。⒈修饰文字⑴第一步:设置正文字体选中一段或全部正文,执行“格式/字体”菜单项,设置为小四号、宋体字。第二步:设置标题字体选种文章的题目文字,利用工具栏将其设置为二号、黑体字。类似地,把一级标题设置为四号、黑体。第三步:设置标注字体选中“说明”等标注性的文字,将其设置成为小五号、楷体。⑵修饰段落一段版式规范的文字,首行要空格,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要有一定的间隙,否则文章显得非常拥挤,可读性差。下面老师就教同学们如何进行段落设置第一步:设置题目“居中”格式先选中文章题目文字行,然后拖动标尺悬垂至文档左边,再单击工具栏上的“居中对齐”按钮。第二步:设置正文段落格式选中正文文字,右击执行段落菜单选项,设置方式为两端对齐;设置首行缩进2字符;设置行距为1.5倍。㈢助力字体的意义1.宋体:横细竖粗,方正,端庄大方,刀刻痕迹,刚柔兼济。2.仿宋:由宋体演变而来,横竖粗细一样,比较纤细。3.楷体:壁画错综复杂,横平竖直,最能体现个性。4.黑体:虽无太强的艺术性,但浑厚粗壮,醒目,很适合标题。5.隶书:字体扁,较适合做文章标题。㈣巩固与提高1.浏览手边的书报,观察标题、正文、注解、图注等文字的字号、字体、段落等样式,试分析这些样式的优缺点。2.修饰一段古诗,根据诗的意境进行字体、段落设置。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这个学期的学生对文章的字体的调整的基础比较好,分析的原因是在小学的微机教学课节没有落下,而且学生对鼠标的操作相当熟练。单对段落的掌握程度相当生疏。因此在下节课要加大这方面的训练。第一章文章的编排与修饰第3节版式美化一、目的要求:1.设置适当的纸张类型,并能调整页边距2.插入适当的页号形式3.设计美观的页眉与页脚二、教学重点:设置适当的纸张类型,并能调整页边距三、教学难点设计美观的页眉与页脚四、教学过程㈠导入一篇好的文章,内容当然要好,好要确定合适的纸张、版式,以及页眉、页脚等文章增色,所以,我们在打印文章之前,要确认在什么类型的纸上打印,并进行相应的页号、页眉、页脚等的设置。㈡新课我写了一篇论文,要打印成册,怎样加上页眉、页脚、和页号呢?⒈页面设置⑴第一步:执行文件/页面设置菜单选项第二步:选择“纸张”选项卡,并选择一定的纸张的大小。第三步: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选择“页边距”选项卡,对页边距进行调整。还可选择纸张是横向还是纵向。2.设置页号设置页号可以让多页内容有序排列,有利于装订查阅。第一步:执行“插入/页码”菜单项。第二步:在“页码”设置对话框中折纸设置页号的位置与对齐方式。3.设置页眉和页脚第一步:执行“视图/页眉页脚”菜单选响,进入页眉编辑状态。第二步:在页眉区设置一定的信息。第三步:进行其他修饰。第四步:执行“页眉页脚”工具栏上的“关闭”功能,退出设置,观察所有页的页眉效果。㈢助力丰富多彩的文档模板㈣加油第一册下第四章第2节数据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据分析》是新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第四章用电子表格加工数据”中第2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工作表的建立,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在整个章节中本课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2.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分析方法的特点与意义。(2)能运用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需求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利用这些方法所能实现的分析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利用数据分析手段分析数据的过程,感受数据背后所蕴涵的丰富信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情感和从数据中探求信息的意识。3.教学重点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基本分析方法的运用。4.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分析手段实现数据分析的目的。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是本节课顺利开展的前提,正因为如此教师更要提出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知识点的学习上来。同时不同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操作水平有差异,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三、教学与学法指导:(重难点突破措施)1.教法分析在教材中有一个实践活动材料“校园歌曲卡拉OK大赛”,比较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于是我对这个材料进行加工,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炼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根据歌曲大赛的评分表确立某几个奖项的获奖名单,从而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对歌曲大赛评分表的数据分析为任务明线,数据分析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条线路同时进行。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数据分析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地学会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数据分析问题。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创设丰富、真实的情境,为学生研究问题提供有力的认知工具和认知环境,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成果进行交流,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评价、反思。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分析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我还精心设计了学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我还采取了小组竞赛的形式,在前面新知识的学习中设计了每个小组必答的任务环节,并为完成得好的小组加分。2.学法分析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数据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媒体设计:多媒体网络教室提供师生互动、交流,给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多媒体课件。学案。五、课堂设计过程: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生活虽然紧张忙碌,但也充实有趣。尤其我们的课外生活更是丰富多彩。最近,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非常精彩的校园歌曲卡拉OK大赛,参赛选手是大展才艺、各显身手啊!比赛结束后,要举行颁奖仪式。评委会设立了几个奖项,其中主要有这样几个:最佳校园歌手奖年级优秀歌手奖优胜年级奖引入分析任务:根据校园歌曲卡拉OK大赛的评分表来确立各个奖项的获奖同学名单。假如现在评委会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咱们团结智慧的***班,那么对于这样一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呢?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到主人公的角色中来,为了圆满完成该任务,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能,从而激起学生学习Excel数据分析方法的兴趣和动力。在开始学习前,也要把小组竞赛的规则讲清楚,即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指定完成的任务,由教师任意抽取一名小组成员代表该组答题,完成的好则加分,否则其余各组作补充并赢得加分机会。通过此种竞赛方法,促进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2.数据分析任务的完成:1.评选最佳校园歌手:公布评选规则:按照得分高低对选手进行排序,得分最高者为最佳校园歌手。在开始排序之前,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如何用简捷的方法快速找到得分最高的那位选手,通过研究分析方法,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思考分析的方法和习惯。针对这样一个相对来说很简单的任务,教材中针对排序按钮的使用有详细的实例步骤,并且学案中也有方法的提示,所以学生参考学案和课本完全可以自主完成。这个任务让学生学会了排序按钮的使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课本、学案等进行自学的能力和习惯。然后教师抽选学生上台演示即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成果,学生演示完成后,教师为其所在组加分以示奖励,也在暗示学生每个人的努力都会给本组赢得荣誉,时时刻刻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2.评选年级优秀歌手:使用“数据/排序”菜单项完成。在教材中有一个“试一试”的小栏目,这第2项任务就是我根据它而加工得来的。它其实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数据/排序”菜单的使用在教材中并没有详细涉及,但这是排序的一个重要方法,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同时通过这一任务的完成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把“数据/排序”菜单的使用也当成了一个重点来讲解。由于这个任务涉及到两个关键字的复杂排序,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借助课本和学案展开组内合作探讨、以优促慢、共同进步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抽选学生上台演示,在学生演示该任务的时候故意把活动单元格置于数据表之外,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以加深学生对定位活动单元格的印象。3.筛选任务:虽然筛选在这个任务链中并不能确立某个奖项的获奖名单,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分析的方法。于是通过查找各个年级优秀歌手信息的不便,引出筛选的意义
本文标题:初一信息技术下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27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