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将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反应物混合,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事实完成下表(没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栏划“/”):编号反应物1反应物2现象化学方程式1稀盐酸氢氧化钾溶液没有明显现象2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稀硝酸澄清石灰水(2)分析上述实验,反应能够发生的共同原因是:反应物1中都含有(填化学用语,下同),反应物2中都含有。A、B、C、D、E五瓶无色透明溶液,分别是HCl溶液、Na2CO3溶液、MgCl2溶液、NaNO3溶液、NaOH溶液中的一种。分别进行下列实验:Ⅰ.将A分别滴入B、C、D、E中,均没有明显现象。Ⅱ.将B分别滴入A、C、D、E中,C、E中均产生白色沉淀,其余没有明显现象。Ⅲ.将C分别滴入A、B、D、E中,B中产生白色沉淀,D中有气泡冒出,其余没有明显现象。(1)A是,B是,C是;(2)B加入E中的化学方程式是;(3)C加入D中的化学方程式是。CO2是一种常见的氧化物。(1)CO2能与碱反应,写出它与B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有广泛用途。工业上可用CO2生产小苏打:一定条件下,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NH3)和CO2,即可析出碳酸氢钠固体,此时溶液变浑浊;过滤,滤液中含有氯化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提示:方程式配平后,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3)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CO2。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①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②计算1gCH4完全燃烧产生CO2的质量m(精确到0.01g);③从下表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做燃料的优点是。1g物质完全燃烧放出CO2的质量1g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CH4m56kJC3.67g32kJ某些地区的农民将玉米秸秆粉碎后放在密闭的沼生池内发酵制沼气,发酵后的残余物可做农家肥。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据此化学小组的同学围绕“玉米秸秆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的问题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猜想与假设]根据沼气的成分猜想玉米秸秆中主要含有碳元素、氢元素。[设计方案进行探究]探究步骤预计现象相关结论用坩埚坩夹持一小段烘干的玉米秸秆,点燃后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玉米秸秆剧烈燃烧,火焰熄灭后能够观察到瓶壁上有水珠产物中有______向集气瓶中滴入少量____________能够观察到______________产物中有CO2[结论与解释](2)根据以上探究,同学们得出结论,秸秆中含有C、H、O三种元素。[反思与评价]你认为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与应用]农村的大部分地区处理玉米秸秆的方式是直接烧掉,试从环境、原料利用等方面说明将玉米秸秆制成沼气的重要意义是(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取5ml蒸馏水于试管中,加入1g二氧化锰,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现象实验2取5ml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g二氧化锰,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复燃二氧化锰使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加速分解(1)请回答:写出实验1中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实验2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3)小红认为小明同学的试验中缺少一个对比实验(即下表中的实验3),请你帮小红完成实验操作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3有少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缓慢分解(4)小亮同学认为以上三个实验都不足以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完成另外一个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区发生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并造成了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核泄漏危机。核辐射中有一种放射性物质碘—131,属于放射性碘,甲状腺吸收后会造成损伤。碘131如果在甲状腺中过多会造成甲状腺癌。查阅资料:正常的碘元素属于非放射性—碘127。服用某含有碘127的药片可以阻断人体对放射性碘131的吸收。为了防止核辐射,中国各地区引发了加碘盐的热潮,食盐中碘是以碘酸钾(KIO3)的形式存在,请回答:(1)非放射性碘127和放射性碘131都属于碘元素,原因是它们都具有相同的A相对原子质量B质子数C中子数D核外电子数(2)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碘酸钾中碘的质量分数是(3)炒菜时最后加入碘盐可以调味,但是如果加入过早的话,会导致碘酸钾分解,生成碘化钾和氧气,请写出化学方程式(4)氯化钠除了可以调味外,还可作为工业原料,如工业上利用氯化钠和水通电的条件下生成烧碱、氢气、氯气,试写出化学方程式:已知有一白色粉末是由NaCl、Na2SO4、Na2CO3、Cu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为了探究其成分,做了如下实验:a、取少量粉末,加水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b、取a中溶液少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c、另取少量粉末,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发生(1)请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推测这一粉末的可能组成:推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推测该粉末只由Na2SO4组成,请你在该同学的实验基础上进行后续试验,以确定其组成(可供选择的试剂有: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硝酸钡溶液)提示:硫酸银微溶于水,看作沉淀步骤实验操作实验预期现象以及结论步骤1步骤2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⑴上图中硫元素的核电荷数z=_______;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Y=______(填数值),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⑵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_______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⑶上图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你还能找到哪些规律?试写出其中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A、B、C、D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四种物质的一种。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请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鉴别出四种物质,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四支试管,各取少量的A、B、C、D溶液,分别先滴加紫色石蕊试液B溶液变红色,D溶液变成蓝色。A、C溶液都呈色。B是D是②另取二支试管,各取少量的A、C溶液,分别先滴入硝酸钡溶液后再滴入稀硝酸溶液。A是硫酸钠溶液C是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魔术表演的热潮。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一位九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揭开其中之谜。魔术一“奇花变色”道具如图甲所示,该魔术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色。该魔术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填字母序号)。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魔术二“瓶吞鸡蛋”道具如图乙所示,将注射器中NaOH浓溶液注入瓶中,片刻后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魔术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魔术三“‘清水’变‘牛奶’”道具如图丙所示,当A溶液加到烧杯中,无色溶液变成白色浊液。若A为酸溶液,则A、B的可能组合:A为;B为(答案合理即可)。(只需写一组)
本文标题:初三化学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42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