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三政治复习提纲(科教版)
教科版九年级初三思想品德知识概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一)知识要点: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2、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肆无忌弹地掠夺我国的宝贵财富,破坏我国的灿烂文化,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主权和尊严。(二)问题归纳:1、列举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创造辉煌文明的典型例子。(三个)答:如,甲骨文、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东汉时期的地动仪。(参考课本P2-3)2、近代中国由强变弱的主要原因。答: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落后②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③长期的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3、列举近代中华民族英勇抗争的三个史实。答:①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奋起反抗英军侵略军。②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虎门收缴英美走私商的110多万千克鸦片并当众销毁。③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林清王朝。4、中华民族历经百年创伤的表现:①被迫与帝国主义签订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②帝国主义列强肆无忌弹地掠夺我国的宝贵财富,破坏我国的灿烂文化,侵犯我国的神圣领土、主权和尊严。第二课历史的昭示(一)知识要点:1、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著称于世。P112、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著称于世。P123、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P124、在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P125、我们历来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P126、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P157、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P158、新中国成立5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P15(二)问题归纳:1、我国的民族精神(P9第一自然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2、民族精神在中华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P9第二自然段)伟大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补充题目:列举反映我国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敬业乐群,公而忘私。3、什么是爱国主义?它的表现如何?(P10第一自然段)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它的表现是: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精神又有哪些新的体现?(P11第二自然段)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新时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5列举一位我国古代或近代史上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和相关史实,谈谈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答:例如: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捍卫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6、民族精神的内容很丰富,就你最有感触的一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你该怎么做?答:我们要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学习中要做到乐观开朗、自强自信,如考试失败后不能心灰意冷,要善于找到差距,弥补不足,争取成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气馁,不退缩,迎难而上。7、青少年应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的教育。②要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落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8、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P14-15)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9、社会主义的本质(P15倒数第二段第一句)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10、近代中国的历史充分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P16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知识要点:1、祖国百年沧桑,已经无数次地证明,落后就要挨打。P172、我们面临历史和时代挑战的新长征指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19(二)问题归纳:1、为什么青少年要树立忧患意识?(P17-18)(1)历史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忧患可以兴国,安逸可能亡国。(2)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综合国力等方面依然处于劣势。2、为什么青少年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P19-20)(1)、历史上许多中华儿女都“以天下为已任”(2)、中国还不发达,中国人民还不富裕,中国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艰苦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3)、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我们的成败,决定着国家的成败。3、树立忧患意识,振兴中华,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我们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第四课走向小康(一)知识要点: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P252、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最早由邓小平提出来的。P26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27第一段最后一句)(二)问题归纳:1、举例说明老百姓生活水平小康化的具体表现(P23-25)(1)靓起来的衣着服饰:人们衣着求新、求美,讲究舒适、大方,“一季多衣”取代了过去的“一衣多季”。(2)精起来的饮食:人们吃得越来越好,越来月精,食品消费逐渐向营养讲究、风味、方便等集约消费方式转变(3)大起来的住房:危房改造工程、安居工程的实施,让不少人喜迁新居。(4)多起来的轿车:略(5)鼓起来的钱袋子:略(6)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略或①穿衣:从穿土布衣到追求时尚的流行服装;②住房:从土房到水泥钢筋楼房;③食:从定量供应到量多质好,讲究营养;④行:从步行、自行车到摩托车、小汽车;2、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P26最早由邓小平提出来的,也就是我国经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具体地说,就是到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翻,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是在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在温饱的水平上进一步提高的阶段性标志,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宽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生活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3、①我国经济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②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丰富了“三步走”战略,形成了“两个100年”的目标。第一个“100年”即到建党100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二个“100年”,即到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③至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4、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什么样的小康?(P27第一段第三句)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5、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P27方框的小字部分)(含义或目标):在21世纪的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同绘小康蓝图,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6、全面的小康的含义:与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相比,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P27第二段最后一句)7、全面小康的三个显著特征:①较高标准的小康②共同富裕的小康③精神文明的小康(P28小字部分的大黑体字标题)8、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义:将进一步造福十几亿人口,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P28最后一段)第五课财富之源(一)知识要点: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P35第三段第二句)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生产力,创造财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P35第二段第一句)3、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P36第二段第三句)4、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问题归纳:1、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哪些?劳动可以创造财富;科学技术可以创造财富;智慧与开拓进取精神可以创造财富。资本、管理等因素也可以创造财富(P35第一段)2、如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P35-36)①要建立和完善经济制度(P35第三段第一句)②要形成相应的分配制度和政策(P36第二段第一句)3、在分配中如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4、科学技术的重要性: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②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P33第一段)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一)知识要点:1、财富,需要法律天平的检验和道德标准的衡量。P372、每个人要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首先必须做到遵纪守法。P37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P394、我国的富民政策: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P40第一段第一句)(二)问题归纳:1、真正的生财之道:①无论用什么方法,走什么路子,都必须纳入法律的轨道,走合法经营道路②符合道德的要求。P372、法、义、利三者的关系:①义与法同源共生②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们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才是最有效的③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P383、税收的含义: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作用:国以税为本。国家铺铁路、架桥梁、建机场、离不开税收;国防、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都需要税收;公务员、警察、教师等从事公共事业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来源于说收。(P39)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P394、偷税漏税的主要危害5、为什么要富而思源?①改革开放20多年来,很多人依靠良好的社会环境,走上来富裕的道路俗话说:“吃水不忘掘井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贡献社会,表现出“富而思源”的高尚境界②富而思源,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不仅表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P40-41)6、为什么要勤俭节约?(P43-44)A、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B、勤俭节约是治国安邦之道C、勤俭节约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功的法宝D、勤俭节约是人的美德7、培养勤俭节约的品德对中学生有何意义?P44作为中学生,正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如果这个时期能够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对未来的成长发展必定有无限的益处;相反,如果从小就追求奢华,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影响。8、学会合理消费的具体做法:A、在消费前,我们可以先做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进行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B、在消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环保的眼光选购商品,进行绿色消费。
本文标题:初三政治复习提纲(科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654992 .html